美联储——全球金融掠食者

苏言 轴濒 

美联储是一个私有中央银行,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支吾其词。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

1.财富战争,华尔街“庇护所”

“维基解密”远未停歇,2011年初,“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维基解密”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许多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

在“维基解密”存在的世界里,公司如何存活?阿桑奇指出,好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坏企业则越来越难混,所有的公司总裁都应该铭记这一点;在公正有序的公 司和市场环境中,个人和企业互相倾轧的概率就要低很多。阿桑奇表示,他的网站就是要向那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公司”征收代价高昂的“名誉税”,让诚信的领导 能够更加容易地领导诚信的公司,创造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业。

众所周知,美联储具有发行“美联储券”即“美元”的权力,但是它又的的确确是注册在特拉华州的私人企业,它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不是一回事,但是美联储的主 席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核准的。美国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曾指出,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真正理解国际放贷者的运作方式。美联储的账目从来就没有被审计过。它完 全在国会控制的范围之外运作,它操纵着美国的信用(供应)。

2010年12月,在美国国会与总统的指令和《信息自由法》的反复要求下,美联储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披露自己曾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对外提供多达 3.3万亿美元紧急贷款的详情。由数百个贷款接受者组成的名单,读起来像是一份美国金融和企业的“名人录”:高盛、通用电气、卡特彼勒、麦当劳、摩根大 通……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国内外媒体对紧急贷款接受者的竞相报道。美联储背后有怎样的阴谋论,谁是贷款的受益者?美联储的贷款名单里到底暗藏什么样的利益输送?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美联储拒绝公开关于其资产负债表的更多信息。

但是,只关注贷款数据,就有可能忽略整起事件带来可怕的政治后果。美联储披露的这些信息,证实了左右两派批评者对它的怀疑,也给它的名声增添了更多污点。

第一个政治后果就是,国会的“审计美联储”行动将大获全胜。在极左翼阵营,参议员Bernie Sanders(无党派)这样的批评者称,此次披露证明,美联储的确不值得信任。在极右翼阵营,众议员Ron Paul(共和党)等批评者指出,我们果真需要对美联储的内部运作情况来个“维基解密”式的大起底。在为结束美联储单打独斗了20年后,Ron Paul现在有可能会成为众议员货币政策小组的组长。

第二个后果是激起更多强烈反对政府救助者的不满情绪。美联储将数十亿美元贷给最大、最富、最有政治背景的华尔街公司,这个消息证实了对美国实体经济行业一直存在的质疑--美联储被背后的金融财团和家族所操控。而美联储的这种行为没有得到任何惩罚。

美联储在保密的掩盖下,向全世界最大最有钱的机构提供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巨额补贴,却没有受到问责机制的约束,使它已经受损的信誉再一次受到冲击。

毫无疑问,美联储拒绝公开资产负债表会为自己增添更多政治困难。虽然,新出台的《多德•弗兰克金融监管法案》强化了美联储的合法权利,但它的政治权力却下 降了。这次信息披露令伯南克更难让美联储站稳脚跟。除非美联储已做出让步后的独立性受到进一步削弱,否则它不会安然度过这次危机。

2.美联储,金融掠食终极模式

美联储是一个私有中央银行,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支吾其词。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

众议员赖特•帕特曼担任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40年,在其中20年里,他不断地提案要求废除美联储,他也一直在试图发现究竟谁拥有美联储。这个 秘密终于被揭晓了,《美联储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尤斯塔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每个美联储 银行的股份构成。

美联储股东由组成区域性联储的大银行组成(最大股东为JP摩根财团和纽约联储)。这些受美联储管理的私有银行对美联储的所有权是由白纸黑字所明确的。

美联储纽约银行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署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财团控制下的纽约城市国家 银行,即花旗银行前身,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拥有15000股;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 美联储纽约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拥有21000股;罗斯柴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拥有10200股;大通银行拥有6000股;汉华银行拥有6000 股;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 l4%,摩根信托9%,汉诺威制造7%,汉华银行8%。

美联储纽约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4300万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 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 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1978年6月15日,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发布了美国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上述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 董事位置,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位置属于银行家们。其中,花旗银行控制了97个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个;汉华银行控制了96个; 大通曼哈顿控制了89个;汉诺威制造控制了89个。

1914年9月3日,纽约时报在美联储出售股份的时候,公布了主要银行的股份构成:纽约城市国家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杰姆斯•斯蒂尔曼拥有 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股;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约翰•洛克菲勒1750股。纽约国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乔治•贝克 拥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玛丽•哈里曼5650股;保罗•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谢夫iooo股,小JP摩根1000股。大通银 行,乔治•贝克拥有13408股。汉诺威银行,杰姆斯•斯蒂尔曼拥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从1913年美联储建立以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银行家们操纵着美国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而这些华尔街的银行家都与伦敦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

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发币权,而只有发债权,然后用国债到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所以美元的源头在国债上。

第一步,国会批准国债发行规模,财政部将国债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债券,其中一年期以内的叫做T-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 T-Bonds。这些债券以不同的频率在不同的时间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财政部最后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美联储照单全收, 这时美联储的账目上将这些国债记录在“证券资产”项下。

因为国债由美国政府以未来税收作为抵押,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资产”。当美联储获得了这一“资产”之后,就可以用它产生一项负 债,这就是美联储印制的“美联储支票”。这是“无中生有”的关键步骤。美联储开出的这第一张支票背后,没有任何金钱来支撑这张“空头支票”。

这是一个设计精致和充满伪装的步骤,它的存在使政府拍卖债券时更加易于控制“供求”,美联储得到借钱给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货币,但又不显露大量印钞票的痕迹。国债的“资产”与货币的“负债”正好相等。整个银行系统被巧妙地包裹在这一层外壳之下。

正是这一简单而至关重要的一步,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来税收被政府抵押给私有中央银行来“借出”美元,由于是向私人银行“借钱”,政府就欠下了巨额利息。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问题,当90%的储蓄被贷款给别人之后,原来的储户如果写支票或用钱怎么办?其实,当贷款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 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这些“新钱”使银行拥有的货币总量比“旧钱”立刻增加了90%。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利 息收入。这就是“第二波”涌到经济体中的货币。当“第二波”货币回到商业银行中时,就产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钱”创造,其数额呈递减趋势。当“第20几个波 次”结束时,一美元的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出了10美元的货币流通增量。如果,国债发行量及其创造货币的余波所产生的货币流通 增量大于经济增长需要时,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当2001年到2006年,美国新增了3万亿美元国债时,其中相当部 分直接进入了货币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国债赎买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剧烈贬值和大宗商品、房地产、石油、教育、医疗、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

但是,大多数增发的国债并没有直接进入银行系统,而是被外国中央银行,美国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所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购买者花的是已经存在的美元,所 以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美元。只有当美联储和美国的银行机构购买美国国债时,才会有新美元的产生,这就是美国能够暂时控制住通货膨胀的原因。不过,掌握在 非美国银行手中的国债,迟早会到期,另外利息也需要半年支付一次(30年国债),这时,美联储将无可避免地造出新美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前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利用其核心货币提供国的地位,以印刷品的 价格换取资本。在美国通过大量印刷货币来使债务缩水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争相印刷货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农产品等各类市场,并推高价格。

2010年,全球经济学界“先知”,曾在2006年准确预测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投行倾覆的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预测,美联储通过 印刷货币来使债务缩水,由此所引起的通胀也将稀释美国公共和私人债务。预计美元未来2年或3年兑换亚洲国家货币和巴西等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将下跌15%至 20%,“因为长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有可能持续。美元的衰落将会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美国很可能追随英国的轨迹,霸主地 位和货币在未来几十年里缓缓逝去。历史上,货币发行都或多或少地以金和银为基础,而这种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被彻底割裂。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依赖的不 是黄金,而是一种法定货币,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在价值,既没有贵金属的支持,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固定其价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美元 的作用和先前黄金的作用一样。正如几个世纪前的国王和银行家,打开自己的金库,发现那些堆积如山的硬币已经化为灰尘。今天美元的崩溃只是这个古老故事的现 代版本。

3.“杠上开花”的美元阴谋

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美国外交官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通过伊战所获石油收益过少,只有一家美国公司哈利伯顿公司从中获得了切实的好处。

电报中称,只有很少的石油流往美国。伊拉克日原油生产量已达250万桶,接近恢复至战前水平。不过,预测显示,伊拉克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使产量增加到现 在的两倍或者三倍。美国在伊拉克已花费了7000亿美元,但是伊拉克的石油利润正流向其他国家。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会见伊拉克政府高级顾问时,美国外交 官也参加了会见。电报称,麦凯恩抱怨称:“联邦快递知道它发往全球各地每个包裹的地点,但伊拉克石油部却不能解释它生产的20%-30%石油产量的下 落。”

2008年4月30日伊朗石油部官员宣布,伊朗已经在对外石油交易中完全停止使用美元结算。在欧洲,伊朗出口石油用欧元结算,而在亚洲则用日元结算。2008年以来,欧佩克成员国委内瑞拉也开始要求部分成品油出口以欧元结算。

伊朗是目前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与美国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不过伊朗呼吁并最终放弃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并不能完全理解为是伊朗政府反对美国对伊朗 实行制裁而采取的政治行动。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指出,美元贬值已引发资本市场的动荡和过度的投机活动,大量资金涌入石油市场,给该市场制造了泡沫。

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本来是个正常的经济问题,如今却变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美国政府认为,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挑战,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的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美国总统布什编织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把萨达姆送上绞刑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萨达姆胆敢挑战美元的地位,挑战美国的地位。

美元最初并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货币。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的地位才逐步加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由于没有信用支撑而一泻千里,美国便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维系和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欧佩克国家的确想过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因为美元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稳定的价值。

而美国的对策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议,承诺对沙特进行军事保护、投资、培训等等等等,只要求沙特今后卖石油只用美元结算。 从而一举奠定美元的基础,使得美元成为世界的硬通货以及各种商品的结算货币以及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这就是“石油美元”的来历。

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全世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用美元结算。目前全球每年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

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对美国来说,重要的是巩固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美国从中至少获得了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征收国际铸币税。国 际铸币税即一国货币为他国所使用时所获得的收益。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曾说,“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 特权”。其次是影响和控制油价。美国国内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垄断像石油这样 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就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美元升值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有利于这些国家对美出口,不利因素则是在贸易中提高了以美元锁定(短期)的进口产品价格,如石油的价格。美元贬值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显而易见,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希望美元价值稳定,不喜欢美元升值,也不喜欢贬值。美元作为世界关键货币,它的波动性遭到了指责。这是因为,美元波动在产生贸易壁垒的“棘轮效应”的同时,还导致价格波动向全球蔓延,成为孕育通货膨胀的温床。

美国经济恶化,金融危机扩散,美元贬值成为一个谁都不能回避的事实。作为一种国际结算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其币值的稳定。不断贬值的美元正在丧失这种 功能。如果仍然用美元与石油价格挂钩,无疑就意味着美国金融业造成的巨大损失通过石油的变相涨价让全世界特别是石油输出国为其埋单。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贬值是因为该国的货币出现了过剩。可现在的美国,按照统计定义计算的货币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过剩。美国目前一年的全部商品 与服务生产总值(GDP)为13.5万亿美元,而全部流通中的现钞仅0.57万亿美元,杠杆系数高达20:1。所以,美国政府认为美国仍存在实行扩张性货 币政策而又不至于导致美元急速贬值的空间。

近年来美元贬值,其主要根源在于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空前的流动性。从2001年开始,美联储实行历史上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美元钞票没有过剩,不等于货币真得没有过剩。差不多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货币的性质,信用膨胀同样也导致货币贬值。近年来美元信用扩张规模要远大于货币扩张。典型的信用膨胀在房地产业,造就了次级贷款到次级债的泡沫,在商品期货市场则造就了石油泡沫。

石油涨价就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过剩还意味着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正如同样数量的水倒入水盆和瓶子中,水位上升的结果不同一样,美元贬值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一时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领域时,大宗商品是最好的避风港,大宗商品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投资工具,投入的资金越多,价格就越上涨。

自2007年8月以来,美联储重拾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多次降息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大幅降至2%,同时加大印钞力度,加速了美元贬值。

投资者恐慌中迅速转向原油和其他商品对冲通胀风险,疲软的美元又使石油价格对持有其他币种的投资者充满诱惑,石油商等手头持有大量美元的交易商自然不愿意 看着美元资产缩水,纷纷将部分美元兑换成欧元、日元等其他强势货币。遭受巨大抛压的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黄金和其他商品变得 更具吸引力,因此,美元越降油价越升,同时也引发其他商品价格的创纪录攀升。

4.不容易过的日子

自2007年8月以来,美联储重拾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多次降息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c70大幅降至2%,同时加大印钞力度,加速了美元贬值。

有一种简单的说法,可以解析一下美联储货币的循环:

(一)美联储货币“发放”,通过高工资把货币发放到美国人手中(第三产业所占GDP达80%以上,这些行业的工资都高得惊人,通常都是三四万美元的年薪,例如护士可以拿到四万美元,高薪人数上占比超过50%)。美国人拿这些钱去买货物,主要为中国制造。

(二)美联储资金“回笼”。美国人用钱买外国货,美元就到了外国人手中,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外汇,为了继续下一轮发放,美国就要想办法把这些美元回收。回笼美元的方式主要有:

发行美国国债。各国拿外汇储备来买,很多国家都拿出一半或更多的外汇去买美国国债,例如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就在9000亿美元以上(2010年12月)。外国政府得到国债凭证,美国回收的是美元。

全球美元“回笼”。金融、娱乐、品牌、专利技术这四架马车实际上并非仅仅针对中国,而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这四架马车捆绑在一些美国著名公司上, 例如:波音公司(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全球第一大军火商)、辉瑞公司(全球最大的制药商)、宝洁公司(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 司)、沃尔马公司(全球最大零售企业)、通用电气公司(全球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微软公司(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英特尔公司(全球最 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品生产商)、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谷歌公司(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等。通过这些 全球性的公司,美国有效地回笼了散落在全世界的美元。

然而,美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一次剧烈的“洗牌”,当前始终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是没有创新技术的突破而导致的工业革命与工业结构性调整,仅仅依赖出卖国债、小幅度贸易逆差的好转,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的实质。

按说,一国的货币就是由该国的中央银行发行的,从理论上说,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在该国流通的货币数量,即“发放数”与“回笼数”。可是,对于美联储来说,控 制美元数量却出现了大问题。以军费为例,自“9•11事件”后,美国连续打了两场战争,至2010年,美国国会战争拨款已超过1万亿美元。在2009年各 国军费开支排名中,美国军费达6120亿美元,除去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开支,军费为5150亿美元,相比2008年增加7%,是自二战以来最高的国防预 算,几乎占全球军费的一半。

庞大的军事开支让美联储非常担忧,对不能有效填补军费开支这个无底洞一筹莫展。如航母舰队的开支,在目前全球21艘现役航母中,美国有l1艘,全为核动力 航母,其中尼米兹级10艘,企业级1艘。第三代福特级航母正在建造之中,将于2015年服役。福特级航母造价达百亿美元以上,航母的维护和保养更是不菲。 以目前美军最多的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平均每艘造价约50亿美元,而且航母不能单独行动,需要其他舰船护航和补给。在美国10个航空母舰编队中,一个航母编 队的年维护费(保养、维修、油料和训练等)就达20亿美元,10个编队年维护费就达200亿美元。由此种种,美国不大量发行国债就无法度日。

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美联储大量发行美元,全世界为此支付对价(拿资源和商品兑换美元储备)。

全世界流通的美元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在美国本土流通的美元,这部分美元美联储可以直接控制;其二是散布在世界各地流通的境外美元。据美联储及相关学者的估计,目前境外美元的数量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之比大约为3:2。如此庞大的境外美元,美联储根本就没法控制。

按说,一国的货币就是由该国的中央银行发行的,从理论上说,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在该国流通的货币数量。可是,对于美国央行美联储来说,控制美元数量只是一种构想。

享有全球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是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一块海外属地,由大开曼、小开曼和开曼布拉克三个岛屿组成。目前在世界上是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的第五大金融中心。截至2008年6月,共有279家外国银行在岛上注册,在岛上注册的公司有4万多家。

资金的全球化使开曼群岛更是成为金融机构趋之若鹜之地。美联储很难跟踪资金流向,截至2006年12月31日,仅开曼群岛对冲基金资产就达13,870亿 美元,而当时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外汇储备也仅为10,663亿美元。除开曼群岛外,还有维京岛等其他四个离岸金融中心放着万亿美元以的基金资产。这 样庞大的资金却在美联储的监管之外,随时都可能惹出麻烦。

人们还记得被美国政府解救的长期资本公司,这家由顶级精英组成的对冲基金就是注册在开曼群岛,20世纪90年代市场最火暴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18万亿美 元。已被接管的贝尔斯登设立的两家对冲基金也在开曼注册。当年轰动全球的BCCI银行注册地也是开曼群岛。躲避税收可能是初衷,但避开监管使这些基金与金 融机构如鱼得水。数万亿美元离岸资金秘密地参与着金融市场的活动,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运行,爆发危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目前,境外美元和本土美元同时增加使美元数量越来越大,美元贬值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只能对美元贬值的速度和幅度产生有限影响。

信用膨胀导致美元贬值,信用膨胀制造的金融泡沫破灭时出现的巨大信用黑洞需要美国政府想法填补。已经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除了多印钞票外,只能依靠外国投资 者来弥补预算窟窿。如今,47%的美国国债由美国以外的投资者持有,而购买这些债券需要用美元,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一旦投资者发现美国预算赤字恶化和美 元计价资产回报下降,有可能转向其他币种,美元地位就会受到打击。

美元持续贬值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是,所有以美元形式持有财富的人彻底抛弃美元,美元全面崩溃。这是比目前的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危机。

2010年6月,位于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智库“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在一份预测报告中指出,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和随后形成的“债务之墙”,已经超出了这些国 家的实际偿还能力,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产生致命冲突,最终必将导致一场大危机。2006年时该实验室准确预测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从而名声大噪。

报告认为,一些国家政府故意向公众宣传“危机得到了控制”,或提出一些局部的改善来掩饰全局的恶化。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肆宣扬他将“坚定不移地削减美国国 债”,而实际上却再举19000亿美元国债,使美国债务达到天文数字的143000亿美元。未来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因素主要为两大摩擦:欧元与美元、美元 与人民币汇率。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2009年,在伦敦召开的G20全球金融峰会上。美国政府问责局前总审计长、美国彼特•皮特森基金会总裁兼 CEO大卫•沃尔克估计,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社保欠账等所有隐性债务一起统计,2007年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这几乎与全球GDP相 当。经济学家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债权国不能让美国破产,否则某些债权国自己也会因此破产。换句话说,美元和美国的债务已经绑架了世界。

2010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尼尔•弗格森在美国CNBC的财经栏目预测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没有结束,并将在美国爆发。弗格森称,这取决于是借 入本国货币还是外币,如果是前者,就可能将导致通胀;而后者则可能导致违约。他预测,由于美国控制着美元,它可以大量发行美元来减少自身债务。

而预计金融危机后的五年内,美元仍将制造危机前的资金泡沫,并导致大宗商品、黄金和石油价格暴涨。

美国靠滥发货币和扩大债务拼命地刺激经济,目的是为了延迟经济崩溃的到来,不过这些举措无疑有巨大的副作用。信用膨胀导致美元贬值,信用膨胀制造的金融泡 沫破灭时出现的巨大信用黑洞需要美国政府想法填补。已经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除了多印钞票外,只能依靠外国投资者来弥补预算窟窿。如今,47%的美国国债由 美国以外的投资者持有,而购买这些债券需要用美元,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欧美已经债台高筑,无力维持高福利社会,随着欧美削减预算降低福利,欧美的消费正 大幅下降。目前,境外美元和本土美元同时增加使美元数量越来越大,美元贬值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只能对美元贬值的速度和 幅度产生有限影响。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16期,摘自《谁授权美国统管世界》)

登入为: admin
2010年妙文共享/全球金融掠食者.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12/17 23:2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