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1125请愿大会现场观感

27/11/2012 18:23

•黄士春•

由董总发动的“1125和平请愿大会”昨日如期举行,获得全国超过700个华团的热烈响应,出席人数超过两万人,一致通过下列两项提案:

(一) 大会坚决反对《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继续贯彻单元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大蓝图的执行与落实非但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更违反我国联邦宪法,不利于各民族母语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严厉妨碍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 大会促请政府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全球多元的格局以及我国多元社会的国情,重新拟定《教育发展大蓝图》,以建立一个为我国人民所接受的国家教育政策,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在尊重国语的同时,也维护及扶持我国各民族语文和文化的发展。

这是董总今年自325抗议华小师资严重短缺、520要求恢复关丹独中、729要求批准华仁中学昔加末分校、以及926华教救亡与抗议大会等连续四项大集会后的第五次冲刺。难怪很多人在会前都有点担心,以这样的频率来动员,到底还会有多少人响应,加上华总和教总的临阵退缩所造成的冲击,以及其他“当家不当权”帮凶集团的阻挠,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尽管如此,从各方反应的热烈、当天出席人数的踊跃、发言者的广泛代表性,以及所通过的两项提案内容看来,这是一项成功并达到预期目标的请愿大会。董总这次不再用什么“抗议大会”而选用“请愿大会”为主题,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贴切的,因为大蓝图目前仍是“初步报告”,“请愿”可以让各有关方面更有回旋的余地。

我认为董总事前在各主要华文日报刊登的“董总告全国人民书”广告,也起着一定的感召作用,不仅方便了全国华团的响应和参与,也在唤醒华社警惕和认知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1125的成功举行,除了证明关心华教的一群,热忱不减当年,也反映了董总在目前的氛围与环境下作出了最大的主观努力。

我当天随霹雳州大队如期抵达会场,再次感受到华社对华教的热爱与执着的感染,热血再度奔腾。

大会主席叶新田博士的讲词并不很长,但铿锵有力,表达了华社对大蓝图的忧虑。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他既然已提到这项行动是“行使公民权利”,已很足够,如果再在讲词中刻意提及什么“1125不是反政府”之类的话,反而有点画蛇添足。陈思源律师不已在他的部落格讲得很清楚吗?“在民主国家,人民通过和平集会反对政府的施政或政策,甚至反对政府,都是法律范畴所允许的活动,是在行使宪法与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再说,我们的国家不是有反对党吗?反对党的责任就是合法的反政府。政府本来就是由人民依据“联邦宪法”选出来的,根据宪法,人民甚至还有更换政府的权利,当连政府都可以换的时候,即使是什么“反政府”还会成为问题吗?

我个人也认为,如果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能在当天的演词中,表达一下有关“大蓝图”的广泛和实质意义,将会更加完善。我的意思是说,所谓“大蓝图”,必须具有前瞻性;因此,如果一份所谓“大蓝图”缺乏了前瞻性,基本上就称不上是“大蓝图”。又如果一份所谓“大蓝图”,在最关键的地方,一直强调要落实五、六十年前设下而时间已证明是行不通的所谓“最终目标”,就更加令人莫名其妙。试想想,一项半个世纪前设下的目标,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还会有什么前瞻性?我们不是经常都在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现代社会的迅速变化吗?半个世纪来累积了多少个“日新月异”?已难以想象。远的不说,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变迁,供求律的改变,中国印度的崛起,华印文在世界的地位,必然会越来越重要,马来西亚正朝向先进国迈进,没有理由要跟整个世界潮流对着干。

在众多的演讲者中,令人耳目一新的场景,应该是在淡米尔文基金会总监纪威、以及全国印裔权益行动委员会主席拿督塔斯林的演讲,他两都以淡米尔语发言,居然能够引起几乎全是华人听众的即时共鸣与喝彩。听众就会巧妙地在他们提高声浪的那句话结束时,立即报以热烈掌声,甚至吹打鼓噪,好像全场都听得懂淡米尔语那样。这令我想起了曾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演讲时的观众反应。原来江泽民在他讲完一句自认为精彩的讲话时,会故意停下片刻,眼望听众,听众就会自动送上掌声!1125的华人听众,虽然都听不懂淡米尔语,但都会不约而同的及时鼓掌,这是对演讲人诚信的肯定,原来诚信甚至可以取代语言!这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不断的强调什么“语言会影响国民团结”的说法,成了强烈的对照。

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见报

同样精彩的演词,来自柔佛哥打丁宜小哥打马华支会主席的戴虎恒,他一开口就说:“看到与会者高举反马华的牌子,我连头也抬不起来”。他继在演词中要求马华改变思维,否则将被人民改变。我亲眼看到媒体摄记的镜头都纷纷对准他。可惜,打开今天的马来西亚华文第一大报,几乎所有的演讲者要点都有报道,唯独只字不提这位马华基层领袖的谈话。对华文新闻媒体来说,一个马华地方领袖破天荒的在董总场合发表如此震撼性的言论,已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但我们的马来西亚第一华文大报却选择独漏,令人怀疑它的记者和编辑到底是怎样培训的?它到底还符合报纸的定义吗?

我个人认为,董总1125请愿大会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成功的号召了各族、来自全国各阶层、各行业、各政党代表参加并发表演说;在标志着请愿大会代表性的同时,也成功的整合了华教的队伍。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LLG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主席杜乾焕、校友联总主席陈鹏仕,以及教总前副主席陆廷谕的受邀致辞,都有着特殊和深长的意义,这现象是325抗议大会时还看不到的;可见,在涉及华教前途的大是大非面前,华社特别是华教界还是可以步伐一致的。

华人向来被形容为一个很难自我团结的民族,唯一的例外就是涉及国家或民族文化教育存亡的问题上。中国的抗日史就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国家的生存,国共可以暂时放下内战,联手抗日,抗日胜利,继续大打。马来西亚华教界的空前大团结,莫非也面对了一个民族文化教育存亡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的国家领袖三思的。

至于华总和教总选择在这个时候脱队,历史将会是公平的,但也是无情的。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不也出现了遗臭万年的汪精卫?当一个人选择一定要从悬崖一跃而下的时候,肯定有他很强烈的理由,那就由他去吧。(26.11.2012) (www.sinyat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