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成·全民受惠,钱从哪里来?

2500亿令吉振兴经济配套出炉,我想第一个问题该问:钱从哪里来?

咱们先对比一下,去年宣布的2020年财政预算案总额是2970亿2000万令吉,财政部团队熬夜整理出振兴经济配套,加上马哈迪政府早前公布的200亿令吉振兴经济配套,总额达到了2500亿令吉。这无疑是一项好消息,疫情当前,人民最需要各种资源帮助,政府亦考虑到避免民众失业,甚至推出工资补贴计划,为雇主承担员工薪水。还有提供低息融资、豁免半年HRDF人头税、分期付款缴纳所得税等。

我只是不禁也在想,是否有足够时间思前想后,涵盖各个阶层民众。当然这两千多亿不是全都真金白银给人民,当中有500亿令吉作为企业商家贷款担保计划,有部分是注入中小型企业特别援助基金等。值得一赞的,政府透过国家关怀援助资金发放近100亿令吉,首次照顾到M40群体。

好了,这笔钱从哪里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会有很多猜测,比如政府3月份刚成立冠状病毒病基金,左手透过基金要求民众掏钱,右手却可以宣布千亿令吉的经济配套?坊间可以有很多说法,上上策是不要碰到储备金,一旦政府需要资金,国油肯定跑不了,会被要求派发特别股息。我国的财政预算案是依据每桶62美元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制定,据《路透社》报道,布伦特原油期货交易价格目前为每桶27美元,不过很多分析指售价远远低于这个价格。有专家预测,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会令到政府营收减少70亿令吉。换言之,现在政府收入已经大大锐减。虽然首相承诺会确保落实东海岸铁路计划、捷运第二路线和国家光线与连接计划等,但如今派发巨额的疫情救援资金,政府要如何拿捏国家财政赤字水平?

开源节流是不二法门,但政府没有太多资金的情况下,肯定会向官联公司、私人机构筹集,不然考虑出售政府资产和土地。面对货币贬值之势,如何在“保本”和“救济”之间寻求平衡是一门管理艺术,两者皆会对大马经济带来庞大影响。尤其疫情之后,全球市场会持续低迷数月,现有的储备金或所拥有的资金都是让大马经济振作的驱动力。

政府开了一张巨额支票,全国上下都很开心,但要如何迅速兑现,现在成了一个问号?正如大家会拼命地问,“要如何申请啊?”

中小型企业占了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近四成,现阶段他们暂时可以缓一口气。这份振兴配套只是短期的解药,重大压力在于资金周转不灵。行动管制期间,老板们的货物都囤在仓库,既不能出口又不能作业,营收肯定捉襟见肘。不裁员就要继续给工资,持续偿还租金或得缩小生产规模,即使疫情结束后,各家企业元气大伤后,能不能再次回到原本100%的营运模式仍是一个未知数,全国经济动力肯定会迟缓,迎来的何止失业潮,可能会出现企业倒闭潮,动摇经济根基。

Makcik Kiah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例子,但有多少位能像她一样“享尽”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支助?进一步的,是否有照顾到各阶层民众?这场疫情引发了各种突发性失业,比如导游、空服人员、建筑工人、早市和夜市小贩、没有公积金的自雇人士等,别以为行动管制期间,大家都有副业可以支撑收入,很多人的收入是日薪和佣金计算,手停就是口停,未来生计会成问题。值得一提的,除了医生、护士和医护人员,医院清洁工人也是前线工作者之一,政府更应该给予关注和特别津贴,没有他们,谁来做消毒和清理工作。最好的例子是早前安顺医院37名医护人员集体染病的事件,有7名清洁工人负责清理急诊部,但其承包商不准他们进行冠病检验。所幸经过一番争取,他们才获得检验。这也凸显了清洁工人福利和健康被罔顾的现象。

过去政府常说工业4.0,要求企业数码转型,这次疫情恰好是一个转机,直播、网购、线上教学都是未来趋势,全球各国突然都补上了这个差距,大家开始慢慢适应,学习操作各种视讯软件或网购日常用品。传统行业从中找到出路,中小型企业更应该要借助此次事件,不妨构思新方向,转换公司方针。

最后,这个配套好不好?我说不好应该会被人酸死和霸凌。但我仅仅提出另一个层面的想法,现阶段振兴配套是权宜之计,我考量的是,然后呢?总不可能每周期待政府拨款救援吧?

作者 : 林德成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