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9-07-31 08:28:54






(一)

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

最大的不寻常,是这次会议的用词,既有自信,也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比如,这次政治局会议,谈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工作,新华社通稿是这样说的:

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就业比较充分,精准脱贫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积极因素增多,等等,这些表述背后,有一系列经济数据的支撑。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

用新华社评论的话说,上半年经济的稳健表现,更加增强了我们应对挑战的信心、定力和底气。

但挑战显然也是严峻的。这次政治局会议后的新闻通稿,有一段话这样表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尤其是其中这一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这需要对照来看。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相关表述是: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都是谈下行压力,去年12月是“面临”,4月是“存在”,现在则是“加大”,这说明了什么?
显然,中央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以特别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这也是在中央会议后,再次看到“忧患意识”这个词,而且还是要增强。
怎么增强?新闻稿里有这么四句:

把握长期大势,

抓住主要矛盾,

善于化危为机,


办好自己的事。记得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要增强忧患意识,然后是两句话:

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这次变成了很工整的24个字,尤其是最后两句,应该说是深意藏焉。

善于化危为机——确实有危机,但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抓住了,其实也是机遇。
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自己的问题处理好了,什么挑战都不怕。

这就是自信!

在此前一天和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根据新华社报道,最高领导人就特别强调了两个“心”。

一是“信心”,二是“决心”。


他指出,“要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

最关键的,具体怎么办?

7月30日的会议,新华社的通稿,直接有两段解答怎么做。

如果一个句号是一个点,那总共有10来个点。一些表述,言简意赅,但仔细体会,信息量很大,或者说,含金量很大。

比如,非常重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这样表述的:

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过去几次中央会议,都是这样的表述。

加力提效,今年4月也提到,但现在增加了这么一句: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意思也是明确的:减税降费,中央很重视,更一抓到底,所以会继续落实落细。

松紧适度,今年4月也提到了,但现在还增加了这一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意思也很明确:接下来,根据实际情况,货币边际会有所放松。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都提到了“结构性去杠杆”。

至少这次的新闻稿,没有提到“去杠杆”。简单理解,这不是说“去杠杆”不重要,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央政策在进行微调。

之所以说有含金量,还在于新闻稿中的这些表述: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这是一个扩大内需的积极信号。怎么扩大?手段主要两个,一个是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另一个是通过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中国农村也是大市场啊!

还有,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添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快重大战略实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以及其他城市群,将迎来新的机遇。

还有,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

越是有压力,越是要开放,中国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不像有些国家。

另外,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民营经济的关注和呵护,也表露无疑,尤其是“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账款问题”,这是在以实际行动解决具体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融资难是一个大问题,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啊。

还有这一句,非常短,只有八个字: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资源,却成为经济发展的毒瘤,必须下决心出清,那意味着在一些领域,要动真格了,该破产破产。

(三)

这次中央会议,最受瞩目的表述,可能是这一句: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事是大事。再次提到了经典的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然后强调: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4月份政治局会议,在那句经典话后面,则是这样的表述: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一个是长效调控机制,一个是长效管理机制,从调控到管理,两字之差,前者感觉更多行政干预的色彩,后者更多市场弹性,也给了各个城市因城施策更多的空间。

当然,这次还加了这样一句话: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这样的定调,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决绝态度,可以与2018年7月政治局会议,“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相提并论。

但背景不大一样,去年是一些地方房价有上涨的冲动,现在是有些地方有通过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意图。

中央很清醒,房价不能再无休止涨了,靠房地产来短期刺激经济,更是此路不通。

归根到底,中央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新华社一篇稿件就解读:这释放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坚定而明确的信号。

看到人民日报微博还专门发了一条微评,这样说:

无论重申“房住不炒”,还是首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中,尤显可贵,更传递出鲜明信号:炒房,此路不通,炒房客早该凉凉;而那些图谋撕开调控口子的机构,也别幻想靠房地产刺激经济!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