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预科保持90%配额,非土著学额增至4000个,背后不能说破的真相

图片中可能有:1 位用户、文本

 

文:张丹枫

经过几天来的沉淀与深思,加上与教育界的朋友和某些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之后,我终于明白教育部长马智礼坚持说《大学预科学额增至4万个是一种双赢策略》的含义是什么了。

其实很多学生家长,或亲戚朋友当中有孩子正在大学深造或已经毕业的人,都已经知道马智礼说话的背后意义是什么了。只是大家不说出来,却一直让希盟政府饱受批评,尤其面对那些国阵马华余孽的攻击,实在看不下去了。

既然如此,不如就让我来说说,我所了解的事实真相。

我事先声明,我绝对不是为希盟漂白,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认为希盟在处理大学学额分配上的立场与决心不够,在面对巫统伊党煽动马来人的压力之下,不敢改变90%:10%的不公平学额分配制度,人民失望进而痛斥希盟、表达不满情绪,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现有的25,000个学额分配状况。根据教育部的资料,大学预科的25,000个学额当中,90%保留给土著,只有10%分配给非土著。这是国阵时期巫统、马华、民政、国大党共同达至的协议,也就是说,非土著只得到10%学额,是马华国大党民政党点头的,从来不曾反对、也不敢反对的。(这就是为何马华现在对着行动党狂吠,却被华裔选民拿棍子追打的原因所在)

过去多年来,表象与现实的反差其实越来越严重。先说那土著的90%名额,过去几年来往往根本填不满。尽管大学预科Matrikulasi已经把录取条件放宽,符合升学条件的马来大学预科生依然人数不足。相反的,非土著学生的成绩仍然远远比马来人标清出色。因此,真正获得录取进入国立大学的土著学生根本不足90%,而非土著学生的录取额,实际上已经远高于10%。尤其是在希盟政府上台后的2018年,非土著学生获得国立大学录取的份额,已经超过20%。这是教育界人人皆知,但人人不说的事实。

从过去的例子,我们看到更残酷的真相,是那些获得录取进入大学的马来学生,超过一半是完全跟不上大学教育课程的。他们第一年进入大学深造,第一年考试就不过关必须留级。事实真相是,大学第一年全班有50名大学生,其中40多名是马来人;第二年就有一半因为跟不上学习程度而自动退学,第三年有有一半退学,到了第四年,全班只剩下10多个人,其中非土著占了一半!那些土著学生早已经退得七七八八了。

这证明,揠苗助长根本是行不通的政策。有孩子在大学深造的人都知道,大学先修班那两年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大多数非土著学生都在大学先修班读两年,有了这两年的基础,升上大学一般都不会有跟不上课程的问题。反观专为土著而设的一年预科班Matrik,学识与学术水平完全不能跟大学先修班相比。依靠预科班保送进入大学的土著生,往往超过一大半经不住大学课程考验,结果半途而废。

大学一年级一班50人里头,土著与非土著的比例或许真是90%对10%;但是到了第四年毕业的那一年,全班学生比例可能已经变成土著70%对非土著30%,甚至变成了60%对40%。只要问问那些从大学出来的华裔毕业生,就知道我写的是不是真相了。

因此,严格说来,现有的25,000个学额当中,土著配额22,500个,或90%,其实是虚的;非土著的2,500个学额则是实的。

既然土著学生连22,500个学额都填不满,那么,希盟政府现在把学额增加到40,000个,土著分配到90%等于36,000个学额,那当然也是虚的。而非土著的10%学额从2,500增加到4,000个,等于增加了1,500个,那可是实的。

这就是教育部长马智礼与希盟华裔部长所说的《双赢政策》了,这《双赢》的背后真相,不能说,也不可说,大家心照就是了。

这样讲,大家明白了这决策的奥妙在哪里了吗?

当然当然,那表面维持不变的《90%对10%》,大家还是不满意的,我个人当然也不满意,也希望希盟政府日后时机成熟时一定要废除。但在目前巫统伊党天天煽动马来人反希盟政府的当儿,增加学额但不改土著配额的决定,确实是双赢策略。只要大家明白了真相,或许就能体谅希盟政府的无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