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愿学校最终成国民学校

2018/09/02 东方日报/国内

(吉隆坡1日讯)马来西亚华教运动工委会暨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表示,反对「宏愿学校」的建议。

该会主席叶新田指出,宏愿学校是一个「过渡期学校」,先把各源流小学集中在宏愿学校,隨后以国语作为统一教学媒介语,最终改为国民学校。

他发文告说,在1990年代,当教育局圈定將6所华小改为宏愿学校时,上述6所学校便即召开赞助人大会,结果一致反对改为宏愿学校。教育部后来建了5所宏愿学校,只有梳邦再也第十五区的敦陈禎禄华小,才有所谓「华小」的校名,其他4所只有国小和泰米尔小学。

他指出,国阵前朝政府当时在全国华社大力反对之下,最终停止推动这项强制性要將华小变质的计划。

(东方日报)

附:【文告全文】

针对 “宏愿学校” 课题~ 联合声明 ~

2018-09-01

马来西亚华教运动工委会暨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针对 “宏愿学校” 课题发表联合声明如下: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多种源流学校和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宏愿学校”是违反我国多元国情,而由前朝政府所提倡的一个贯澈单元教育政策的计划。它挂着 “团结国民”之名,推行分裂国民团结的单元主义“最终目标”之实。所谓宏愿学校,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期学校”,即有关当局先把各源流小学集中在宏愿学校,然后以国语作为统一教学媒介语,以达到把其他源流母语学校改为国民学校的“最终目标”。

董总在2000年12月出版的《<宏愿学校计划>问与答》一书中便明确指出:“表面上宏愿学校是为了达致国民团结的学校。”实际上,“宏愿学校”是达致“最终目标”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有效工具。书中进一步指出,“宏愿学校”将使到华文小学和印文(淡文)小学逐渐减少,最后被消亡。

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当教育局圈定6所华小要改为宏愿学校时,这6所学校当即召开赞助人大会,结果一致反对改为宏愿学校。当时华社华团都坚决反对将上述华小改为宏愿学校的计划。教育部后来建了5所宏愿学校,只有梳邦再也第15区的敦陈祯禄华小才有所谓华小。其他4所只有国小和淡小。

“宏愿学校”计划,实际上不过是1985年“综合学校计划”的翻版。前朝政府当时在全国华社大力反对之下,最终停止推动这项强制性要将华小变质的计划。但是随后,不利于母语教育的《2013-2025教育大蓝图》的推出使华教陷入第二波的危机。2012年5场华教抗争群众大集会,加上华社对承认统考问题的无望,这不能不使华社对前朝政府产生更大的失望!

有些人认为,综合学校或宏愿学校计划是全新的概念,从而错误地、孤立地看待该计划。事实上,综合学校或宏愿学校计划这种以所谓“同一屋檐下”的概念,把多种源流学校改为单一源流学校的措施,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同一屋檐下”概念,其实己老早反映在《1956年拉萨报告书》的单元主义的“最终目标”内,而后通过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一脉相传至今,以模糊人民的视线。

华教是华社的神经枢纽,华社从“308”、“505”对前朝的执政者的不满不断上升。终於在这次“509”的第14届大选中,在三大族群携手合作之下,极大部分把票投给了“希望联盟”,助使它上台执政,是为完成这60年来我国首次政党轮替的重要因素之一。毫无疑问,华社及全国人民都期望希盟政府能在多元团结政策下建立一个公平,民主,自由及多元化的国家。

我们看到了希盟政府在短期内的新政,尤其在打击贪腐方面确是呈现了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关闭了那个制造憎恨,分化人民的“国家干训局”的行动,使到全民心里感到欣慰。但是对于母语教育的扶持,包括承认统考问题,人民乃在期待希盟新政府对《竞选宣言》的兑现。至于如今重提“宏愿学校”课题当然会引起华社的疑虑,不禁令人对宏愿学校有死灰复燃的感觉。

母语教育不仅是联合国确认的基本人权,我国的多元国情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实施多元团结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张念群教育部副部长针对宏愿学校在报章发表谈话时指出,任何增建宏愿学校的建议需要深入探讨及听取社会人士的看法,我们对此表示欢迎,也期望新教育部能够广泛听取民间的意见,切勿重蹈前朝覆微,更不要被表面的“国民团结”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马来西亚华教运动工委会暨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主席    叶新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