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缘何让日本如此不堪?

www.haijiangzx.com 2018/07/13 10:56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道路被泥石流淹没。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 日本连日暴雨致死人数持续攀升。据新华社消息,截至7月11日晚,日本西部暴雨灾害已造成176人死亡

◆ 日本多年前即对暴雨灾害有预见,但应对行动迟缓

西日本地区近来多灾多难,先是6月大阪地震,接着是7月暴雨,导致洪水泛滥、泥石流横行,截至7月11日晚,已造成176人死亡,为1982年长崎水灾(死亡299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灾。

虽说遭遇“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但发生在以减灾能力著称的日本,且造成如此大面积的灾难,仍不由让人在唏嘘之余,深思一下灾难背后的缘由。

日本对暴雨成灾是有预期的。据日本气象厅统计,2004年以来因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1万栋以上建筑物浸水的暴雨,在日本发生过11次。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道路被泥石流淹没。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20年前的1998年,阪神大地震余创未了,日本国土规划师们曾想通过打造新国土轴(经济带)的办法,来防止唯一的太平洋国土轴发生重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经济构成重创。这份名为“21世纪国土宏伟蓝图”的发展方略,仍处于传统的利用大规模国土开发来促成经济复苏、解决地区差距、防御自然灾害的状态中,对暴雨、洪灾虽有预测,但不如对地震那样重视。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警察挖掘被泥石流淹没的民居。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警察清理民居附近的泥沙。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2005年日本国土规划理念发生变化,认为国土大规模开发已经完成,未来更需要的是对国土的“整形”。以减灾理念推进防灾对策,打造强韧的国土,将灾害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国土规划要义之一。也因此,在2008、2015年两次国土形成规划中,包括暴雨在内的重大自然灾害被提升到“日本面临的挑战”这样显著的位置。

2008年国土形成规划明确指出“近年来日本出现了暴雨灾害增加和损害巨大化倾向”;2015年规划同样明确指出“随着气候变暖,日本出现极端降水的可能性更加强烈、更加频繁;由风雨导致的风灾水灾和泥石流灾害等将出现令人担忧的频繁化严重化倾向”。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居民清理房屋外的泥沙。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遗憾的是日本对暴雨可能带来的灾害预见虽不算迟,但应对行动比较迟缓,以至于7月暴雨得以肆虐西日本,造成国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其教训值得深思。

首先,这次灾害再一次显示了日本地方公共基础设施距“强韧国土”仍有不小差距,对地震、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不足。特别是日本各地大量桥梁、水库、堤坝、隧道和公共建筑等都建成于高速经济增长时期,迄今已超半个多世纪,开始出现老朽化问题,亟待整修、更新。

在这次灾害中遇难者最多的广岛县,许多地方山体斜面地表土层滑落,发生了大规模滑坡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冲垮甚至掩埋居民住宅。据日本媒体报道,广岛市北部2014年曾发生过类似的造成巨大灾害的滑坡,那以后广岛市开始建设防砂坝,但因地域广大,还未来得及完工,新的灾难又发生了。

其次是财政捉襟见肘,顾此失彼。防御暴雨水灾预见早动作缓的深层原因,还在于资金投入不足,或者确切一点说,钱没怎么花在这上面。为解决地方与都市地区差距问题,日本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推行“国土维新”,地方公共事业扩大,中央对地方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共事业预算额由1978年5.5万亿日元,增加到1997年的9.8万亿日元。

进入21世纪后,日本财政失衡压力剧增,2002年主张“小政府”的小泉纯一郎入主永田町后,开始压缩公共事业预算。以后历届政府亦步亦趋,在巨额国债和财政赤字压力下萧规曹随,将公共事业预算压缩到2012年的4.6万亿日元。同样持“小政府”立场但又提出“地方创生”战略的安倍晋三执政后,近几年公共事业预算基本维持在6万亿日元左右。

治水开支也随之减少。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2018年度治水项目支出仅为7961亿日元,与顶峰时1997年度的1.37万亿日元相比大幅减少。国土交通省曾根据各条河流的不同情况制定过20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应对方案,但至今没有一条河流完成了应对工程,财政制约是其主因。

三是人口急剧减少,老龄化严重,削弱了地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次遭重创的广岛县和冈山县,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缺乏人手,运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缺乏人材。对重大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不足,更增添了人们的不安全感,越发导致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形成恶性循环。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民居被泥石流部分覆盖。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四国岛爱媛县的怒和岛2015年还有409人,现在只剩300多居民。岛上只有一所小学,全校共6名学童,5名老师。岛民称这些孩子为怒和岛的宝。然而就在这次暴雨灾害中,6人中的一对姐妹学童与她们的母亲一起丧生。随她们而去的,不仅仅是三条“昨天还鲜活”的生命,还有岛民们振兴家乡的希望。

四是日本社会对暴雨水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比如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本企业应对暴雨的举措相比其他灾害明显薄弱。

与此同时,日本在本次抢险救灾中也有不少亮点,如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抢险方案的预设,以及近年着力打造、虽有些混乱但仍能高效运送救灾物资的物流网络等。这些亮点与教训一起,成为西日本暴雨灾害及抢险救灾镜鉴。

▲ 7月11日,在日本广岛吴市天应町地区,一名居民走过被泥石流部分淹没的幼儿园。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作者为新华社东京分社副社长,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