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任仲平•

(一)北京。国家博物馆。

一走近《复兴之路》展览,就能看到环绕四壁的浮雕,始于四大发明,终于奥运五环。像是一个隐喻: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交相辉映,仿佛是文明长卷的首尾相接。

2012年11月29日,正是在国博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文庙宗祠”,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确,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

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二)“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

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这样的“老大帝国”,却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近代史的。

有学者这样描述,“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的评述,至为精当。

(三)上世纪初,爱国学子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中畅想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革命先行者也只能在建国方略中规划“进藏铁路”。今天的中国,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都已成真,更圆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有人说,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打造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60多年来,无论是白山黑水之间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绿皮车上枕着蛇皮袋打盹的进城农民,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亿万人民梦想的叠加。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宏大的国家梦想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追求。

(四)纵观历史,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与奋斗,由此锻造出国家民族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几百年前,一群欧洲大陆的失意者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开启了美国梦;去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烟囱高耸、铁水奔流的场景,讲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梦。这样的梦想,绝非一人一地一时的空想,而是回荡在全体国民心中的共同旋律,也正因此才具有超越时空的能量,成为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动力。

如今,中国梦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春走基层,在湖南一个偏僻山乡的农家门前,看到这样一幅春联:“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一位旅美华侨写下自己的心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众人争说中国梦,同心共筑中国梦,正因为它触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这正是提出中国梦最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五)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心结,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信念。其背后,是数千年的积淀、近百年的回响、亿万人的渴望。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进程,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绝非偶然。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我们看到,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振兴中华”到“我们都是汶川人”,一个个时代的口号,张扬着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爱国精神,这是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中国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我们看到,从小岗村鲜红的手印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股市带来的全民投资热潮到贡献了六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小企业,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在通往中国梦的征程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六)北京申奥成功后有一张经典照片,两辆相向而行的车上,手拿国旗的年轻人击掌相庆。这样的场景,曾引发多少人的共鸣与感慨。有句歌词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13亿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的中国梦,寄托着最深厚的情感。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演进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正如有论者所言,在灾难与辉煌的双重变奏之中,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从来离不开民族整体的际遇。个体的命运往往随着历史而流转颠簸,无论大江大海还是一枝一叶。

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世纪“强起来”,正是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说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所带来的矛盾,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状态,特别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力量。

(七)北京的长安街,取盛唐之意,东是建国门、西是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辉煌文明、有数百年深重苦难,也有百余年不息奋斗,追寻梦想的道路尤其艰难曲折。百余年来的救亡图存、道路探索,多少仁人志士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发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呐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真正进入全球化的坐标体系,也就在这短短30多年。但就是在这30多年里,我们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这条道路,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不渝”。沿着这条道路,我们科学把握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最终确立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想的根本遵循。 这条通往梦想的道路,有着绵延的文化传统、深层的现实基因。从根本上说,13亿人的中国梦,必须对人类文明有责任有贡献,以和平文明筑梦,靠自力更生圆梦,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能源消耗上,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2桶多,中国只能在人均年消费石油两桶多的情况下,以不断降低能耗求得发展;在人口流动上,欧洲19世纪向海外移民6000多万,靠建立殖民地开疆拓土,而中国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在增强综合国力上,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也不对外输出革命,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这就是中国式的梦想之路。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能够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一个国家的梦想,可以归结为一种理想信念,但仅有向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战后一些国家飞速发展,还是“金砖五国”重构世界版图,奇迹也好、腾飞也罢,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构建更好的体制机制、勇敢地革除自身弊病、自信地迎接风险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奋斗过程。美好蓝图能够激发斗志,豪情壮志可以鼓舞人心,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实干。

今天,从“全面崩溃”到“虚假繁荣”,仍有一些人在“唱衰”中国。这样的说法虽耸人听闻,却也警示我们追梦之路绝非坦途。新兴大国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人民渴盼公平正义的焦虑……有人曾说,今天的中国不能是打网球,可以等球落地后再挥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主动截击,否则就会输掉比赛。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离目标越近,阻力就越大,也越艰辛。最有自信的时候,也最容易自满;最有希望的时候,也最可能失望。要让梦想成真,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机遇,以实干托起中国梦。

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30多年后世界之所以还对“梦想家”怀有敬意,正是因为我们靠实干把一个处在经济崩溃边缘的国家推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靠实干改变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命运,靠实干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日益接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同样的道理,不干,一切理想、梦想最后都只能是一枕黄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顾历史,面对列强的凌辱,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挫折坎坷,中国梦没有破灭。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确立的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时至今日,中国正处在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应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挑战,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需要13亿“实干家”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干好“自己的那一份”,中国梦才够美丽、够坚实。

(九)1933年,近代中国一份有影响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发起了全国性“征梦”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然而,那样一个时代,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活动最后征得的“梦想”答案只有160多份。

令人感慨的是,这两年,我们的一家电视台也举办过一次“征梦”活动,海量的参与人数,丰富的个人梦想,热烈的讨论与回应,与70多年前真是云壤之别。两场“征梦”,两个场景,换了人间。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4月1日《人民日报》)

链接一: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颜晓峰•

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从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发中国梦,到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系统论述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更加彰显,中国梦的激励作用更加强劲。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一、中国梦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蕴育出全体中华儿女厚重坚实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大地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永久家园,统一国家是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自尊、戮力同心的强大根基,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精神相通、心心相印、价值趋同的牢固纽带。历史告诉人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同仇敌忾、抗击侵略、宁死不屈,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成为千古传唱的民族楷模。即使是海外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中国心。中国梦的源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坚守传承的爱国基因生成了中国梦。

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是为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梦想而奋斗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梦愈益强烈、愈益清晰、愈益接近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集中凝聚在实现中国梦上。人民不能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推动革命;不能忍受贫穷的社会主义,推动改革。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跨越,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再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始终在追梦的路上披荆斩棘。中国梦,人民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动力来自广大人民。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是广大人民的国家理想和社会信念,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毕生愿望和追求。人民是中国梦的最大受益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这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进军,是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宏伟目标,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

二、中国梦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理想,其最高境界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每个中国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有父母都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都是虽很普通但却值得珍重、值得鼓励、值得保护的美好梦想。

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让他们拥有追梦、圆梦的广阔空间,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迫切的愿望要求。要像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所有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三个共享”其实质是人民共享公共财富的效益,共享公共权力的服务,共享公共资源的使用,共享公共职位的开放,社会赏罚奖惩机制公平地运用于每一个人,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只要自身积极努力,就可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回报,都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对于广大人民来说,个人梦想的实现,依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赖公平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说,个人梦也是中国梦。

三、中国梦的实现依靠人民的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梦,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德,任何梦想都是不能实现的。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力量。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要在各自的生产岗位和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中国梦夯实基石。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头人,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为中国梦扬起风帆。人民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要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国梦筑牢屏障。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为中国梦贡献力量。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为中国梦续写辉煌。13亿中国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凝聚中国力量是在深化改革、调整利益格局中实现的。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存在思想观念的障碍,还存在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坚期表明改革的艰巨性增加,深水区表明改革的风险性加大。怎样攻坚克难、平稳过渡,单一突破难以奏效,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积极性极易夭折,只有用中国梦凝聚人心,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才能整体推进、合力前行,共克难关、共渡激流。必须看到,一方面是形成强大合力的迫切要求,一方面是形成强大合力的现实障碍。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不平衡、不协调很多属于利益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如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很多属于社会利益分化、利益格局固化带来的矛盾,如铺张浪费反映出的资源分配的矛盾。越是存在着阻碍深化改革、形成合力的因素,越是要增强推进改革勇气,激发筹划改革智慧,越是要凝聚社会共识,集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着眼于凝聚改革共识、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时机的选择、改革节奏的把握,都要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让全体人民共同拥有一个中国梦,从而形成改革合力、攻坚合力、追梦合力。

四、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中国梦能否实现,人民梦能否圆满,关键在党,在党能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人民梦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家主席,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庄严宣示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依然存在,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人民为中国梦、幸福梦而不懈奋斗,建立在对国家命运、民族未来充满信心,对党和政府充分信赖的基础上。增强信心、信任、信赖最有效办法在实践、在行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一届政府带头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确保民生支出增加,相应削减政府开支,并约法三章。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新风新政,深得人心。

为人民造福,激发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这样才能让广大人民把中国梦当成是自己的幸福之梦、命运之梦、未来之梦,从而倾其全部热情、力量和智慧为之奋斗。党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特别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限,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能牢固确立,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就能极大焕发,就能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中国力量。(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4月1日《光明日报》)

链接二:中国梦必须有信仰牵引

•吴波•

中国梦不是一个崭新的理想。它诞生在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承载了无数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血与泪的艰辛探索。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道,而且赋予中国梦以崭新的内涵。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携中国梦一路同行,走至今天。

此时此刻,习近平总书记阐发“中国梦”,其深意何在?如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内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问题,就需要在中国梦的语境中首先加以剖析和解决。

记得三年前贺龙元帅女儿贺捷生发表的一篇文章写道:“回到50年前,那时我在北大读书。那时我们也谈理想,也谈信仰,当时我们的中心话题是:报效国家,尽快完成学业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中国。我们的青春同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一样,时时都充满向上的活力。而50年后的今天再谈信仰,为什么突然觉得沉甸甸的?”这的确是一个沉甸甸的提问!一位朋友这样感慨道,在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物质欲望替代理想信仰充斥全社会的今天,谈论这样的理想信仰与其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倒不如说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软实力的硬核,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同志形象地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认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会得“软骨病”。遗憾的是,中国共产党内理想信念问题逐渐突出,“软骨病”的发生远非个别现象,呈现蔓延之势。

有一些共产党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心中,远没了“中国梦”的追求,他们的理想信仰已了无痕迹,甚至有的公然把理想信念踩在脚下。“革命理想高于天”转换成了“个人利益高于天”,及时行乐、醉生梦死。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时时把理想信念挂在嘴边,但处处把捞取私利放在心上,公事无所作为,私事精神百倍。有的领导干部收下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坦然,把利益留给自己、责任和压力还给群众时也坦然。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不仅不把人民看作主人,反而视为敌人,大有不可两立的势头。当下社会理想的严重缺失,固然有资本和市场的销蚀,但一些共产党员自身消极因素的推波助澜,无疑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没有崇高政治理想的政党,决不可能具备克服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的勇气和意志;一支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队伍,决不可能长久地拥有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苏共失败原因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但理想信仰的丧失是不容置疑的重要因素。

中国梦的实现当然要以强大的物质为基础,但始终需要理想的牵引,并最终展现为精神和价值的形式。高扬理想信仰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追梦之旅的第一个“必须”!在市场和资本的功能强化、封建主义腐朽因素复燃的今天,精神“补钙”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从作风建设入手,应该说选择了正确的突破口。(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3月28日《环球时报》)

链接三:“中国梦”与“美国梦”

•赵磊 、幸尧•

“美国梦”,“英国病”,“日本热”——在逐渐远去的20世纪后半叶,这些词汇一度流行在西方社会,如今只剩下“美国梦”仍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虎踞龙盘。但在近日,一个新鲜的词汇不断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及:这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习近平语)。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多次演讲都在重复着“美国梦”——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在中美两国逐渐形成世界的基本权力格局之际,两国在价值观上的自由竞争也日趋凸显。

“中国梦”:不仅改变自己,也在影响世界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老子的“无为梦”和孔子的“大同梦”可能是最早的“中国梦”。这是和平(人与自然和世界的关系)、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个人身心内外的关系)的梦,“和”是“中国梦”的精髓。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国门洞开,古老的中国梦随着“天朝美梦”一起被打碎,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噩梦”。自此百年,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怀揣着“救亡图存”的“中国梦”,不懈探索奋斗,希望唤醒“噩梦”中的中华民族。1843年,魏源认识到“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1861年,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改良运动;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倡西学,废科举,建学堂,发展近代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1905年,孙中山等成立同盟会,希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些仁人志士寻求从国外获取“救亡图存”的新动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期待的,顺应历史的“中国梦”。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追寻新的“中国梦”。1954年,党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显然这段时期中国并未完全融入国际社会,“中国梦”的内向性质十分突出。

1978年后,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掀起了“图强求富”的“中国梦”。这个时期的“中国梦”强调同国际社会的互利共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今的“中国梦”也不再只是寻求国富民强,而是要拥有国际话语权和普世价值的定义权,增强设置国际议题和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寻求价值共识和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增强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彼此欣赏;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的“中国梦”不是“孤芳自赏”或“自娱自乐”,“中国梦”不仅改变自己,也正在影响世界。

对此,《欧洲时报》在一篇社论中说,“中国梦”的承载既高远也实在,既厚重也轻盈,既深邃也朴实。她既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整体目标,也是每一个人的具体愿望;她是实现之日的荣耀,也是走在路上的艰辛;任何梦想,都需身体力行,锲而不舍,攻坚克难。

“美国梦”:美国软实力的载体

1620年,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求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经萌芽——美国能够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成功机会,成功取决于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从17世纪中期开始,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北美广袤的土地极大地满足了移民者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饱受迫害的欧洲清教徒,在这片无主的丰富资源和恶劣的广阔环境中寻找到自由民主。家庭背景、社会地位都没有实际意义,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成为人们遵循的法则。清教徒们受到上帝的“感召”,拼命工作,勤俭节约,严于律己,梦想建立一个“山巅之城”,清教主义深深影响了美国价值观,为“美国梦”提供了思想和宗教基础。有史家指出,“不了解清教主义,就不能真正地了解美国文化,同样也就不能真正了解美国梦。”

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掀起“大觉醒运动”,这场运动扩大了宗教信仰自由,促进了殖民地的民主进程,推动了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也孕育出美国式的民主理想。使“美国梦”的哲学基础深深地烙上了欧洲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印记。

《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的实现,使“美国梦”有了现实和法律基础。 《独立宣言》写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独立宣言》给“美国梦”插上了翅膀。

独立后,美国兴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西进运动”,不仅开发了广袤的西部土地,更是滋生了美国人的流动性,培育了美国人的民主意识,铸就了美国人实用主义观念,增强了个人主义思想,“美国梦”在这一过程中被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开拓冒险精神。

南北战争后,“美国梦”的内涵得到深化。工业化的美国,涌现出许多白手起家的商业巨子,摩根、福特、洛克菲勒等通过自身奋斗创建了自己的庞大事业,“美国梦”在工业化浪潮中进一步深化了只要有才能、愿意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内涵。

20世纪的美国在风雨变幻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对协约国的胜利是一个关键性的支持,1918年,美国总统成尔逊提出“十四点”,它标志着美国要向世界表明,美国要以它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设计世界秩序,主宰世界事务。此后,“美国梦”的外延在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从美苏冷战到苏联解体,美国逐渐实现对世界的控制,建立起世界霸权,这个过程中“美国梦”充当前哨,向世界输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

到了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等,凭借自己的智慧,积累了庞大的资产,成了当今“美国梦”的新偶像。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个草根出身的非裔美国人,用他独特的传奇经历、非凡口才、坚韧毅力和竞选中所取得的不俗战绩,向美国民众全情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美国梦”。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且这一切可以超越种族与肤色。正如奥巴马在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所说:“如果还有人仍在怀疑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仍有人不知道我们的缔造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鲜活,仍有人怀疑我们的民主力量,那么今晚就是给你们的答案。”

无疑,“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美国梦”成为美国崛起的文化动力,成为美国影响世界的软实力。

“中国梦”,“美国梦”,梦境各不同

“中国梦”和“美国梦”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国人民各自的梦想和愿望。笔者认为, “中国梦”和“美国梦”不仅仅只是地缘上的区别,而是两国处在不同时空,秉持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的体现。

思想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高度,这一高度体现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中国梦”的实现。而“美国梦”以洛克关于保护私有财产才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的第一基础为核心,这种物质个人主义理论在美国深得人心。

本质内涵不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亚当斯在1931年写的《美国史诗》中写到“美国梦”就是“对这样一个国度的憧憬,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简而言之,“美国梦”即美国给所有有梦想的人提供机会,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通过奋斗达到成功。“美国梦”突出个人,强调个人成功和奋斗,而“中国梦”强调国家和个人命运休戚相关,不能割裂,紧密相连。

社会经济类型不同。“美国梦”基于经典的市场经济,共同利益的提高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来实现,而“中国梦”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通过每一个人为他人做出贡献,实现更广泛的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也提供个人的福利,就是互利双赢。推而论之,“美国梦”是基于一己之私的追求,“中国梦”追求较大范围的共同利益;“美国梦”是通过和其他人在竞争性的市场框架里公平竞争以确保财产,“中国梦”强调成功来源于共享的关系,而非孤立奋斗。

文化背景不同。“中国梦”根源于悠久的中华文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人民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和挑战,都能以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为最高目标。“美国梦”是二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滋养的产物,它体现的是移民文化,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人都有的淘金梦想,而随着新自由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流行,“美国梦”的内涵和目标也在发生变化,而追求财富、追求物质利益和享受也是其重要的目标。

历史境遇不同。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遭受了百年耻辱,从中体会了国家的毁灭之痛,“中国梦”因此更加坚守和平主义、合作策略和沟通对话;而美国在近百年间体会到的是光荣与梦想、成功与辉煌、领导与主宰,因此“美国梦”更多强化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竞争策略。

政治文化不同。“美国梦”主要围绕着占有、分配资本及保护私人财产权利展开,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都以各自的方式被设计为使财产利益增值,自由被定义为不依靠他人。而“中国梦”围绕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以人为本,维护个人进入周边环境的权利,获得自由意味着更深地陷入与他人之间彼此依赖的关系,在集体中越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

实现途径不同。美国从西进运动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再到21世纪对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军事打击,“美国梦”的实现途径总是通过一定的对外扩张和霸权主义。而中国自古都以睦邻友好为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由此,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路径。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43期,摘自2013年第7期《世界知识》)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2)/筑就民族复兴的_中国梦.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5/31 16:28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