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小贩大减风光一去不返.文德甲为食街褪色

《星洲网》2017-10-22 12:39

曾经风光一时,全年无休的文德甲莫喜干路(为食街)夜市,自从市议会在90年代重新整顿小贩档位,指示小贩搬迁后,为食街渐渐成为马来小贩为主和外劳聚集的夜市,人潮大不如前,当年的风光岁月也一去不复返,成了文德甲人的集体回忆。
文德甲为食街重新整顿后,虽然档位众多,但热闹气氛不如从前。(图:星洲日报)

(彭亨.文德甲21日讯)曾经风光一时,全年无休的文德甲莫喜干路(为食街)夜市,自从市议会在90年代重新整顿小贩档位,指示小贩搬迁后,为食街渐渐成为马来小贩为主和外劳聚集的夜市,人潮大不如前,当年的风光岁月也一去不复返,成了文德甲人的集体回忆。

市会重整市容解散夜市

莫喜干路夜市在1960年代已经存在,约有近50多个档口,由于美食档众多,因此当地人称它为食街。当年的为食街小贩档位全是由华裔业者经营,热闹喧哗的街道可说是不夜城,越夜越热闹。

后来,淡马鲁市议会在90年代重整市容和小贩档位,指示小贩搬迁到文德甲火车站小食中心后,小贩一搬就“一去不回头”,为食街的繁华热闹风光的时光也不再。加上岁月的洗礼,目前的为食街华裔小贩越来越少,巫裔和外籍小贩也开始“入侵”夜市,渐渐地为食街也变色被称为“马来或外劳街”。

看似简陋的为食街,在1980年代汇集许多美食档位,如今风光岁月一去不复返,成了当地人的集体回忆。(图:星洲日报)

东海岸大道启用人潮流失

如今的为食街的华裔小贩仅剩下13个左右的摊位,由于东海岸大道启用后,运输罗里和驾车人士也直串大道绕道而过,导致该夜市人潮流失,为食街的小贩也越来越早收档,步入晚上9时至10时左右人去街空,一片黑暗,与当年兴旺繁荣的为食街成了强烈的对比。

曾经是为食街小贩之一的小贩林书球:当年过节营业至凌晨

“于1968年市议会为了汇集所有小贩,把各区的小贩汇集到为食街,因此该夜市热闹无比。

“以前靠近为食街尾的大草场是巴刹,每逢过年过节时,巴刹和为食街涌现人潮,小贩都延长营业时间,做到凌晨时分。尤其是接近春节来临时,许多树桐业者都在为食街的美食饭店设收工宴,人潮满满,非常热闹。

“后来市议会重新整顿市区,小贩们被逼搬迁后,小贩各散东西。不过,几年过去后夜市重开后,为食街的美食档不多,也越来越多马来小贩进入该街道摆档,人潮也不如从前。”

市民郭明发:建议打造雨盖为食街

“1960至80年代是为食街最兴旺的时代,当年该夜市汇集众多美食档位,人潮拥挤。尤其是到了冬至后,该夜市就开始播过年歌曲,新春气氛浓烈,非常热闹,承载着许多文德甲人的回忆。

曾经夜晚至凌晨见人潮

“以前未有东海岸大道时,许多树桐罗里司机和外地市民必须经过文德甲,才能前往吉隆坡或关丹,因此每到夜晚甚至到了凌晨都可以看见人潮,许多司机停留在文德甲享用早点。

“可惜当年市议会指示小贩搬迁后,小贩们一搬不回头,为食街风光不再。希望市议会能考虑打造设有雨盖的为食街,重新汇集所有美食小贩到该街道,重新带旺文德甲。”

市民黄桥昌:当年分早午晚市集

“当年的为食街小贩有分为早、午、晚市集,365天全年无休,几乎全天候都有美食档位营业。而前半部的为食街档位都是‘深夜食堂’,尽管到了夜深依旧布满人潮,越夜越热闹。

“现在为食街的华裔档口仅剩下10多档,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就会多几个流动档位,但是已不比以前兴旺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