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在阿富汗的现状与前景

时间:2017-10-11 09:09      来源: 《南亚研究季刊》2017年第2期    作者:  朱永彪

目前,由于美国、伊拉克政府军等多方力量的打击,伊斯兰国已经表现出自伊拉克、叙利亚向其他地区分散转移的趋势,因此不排除伊斯兰国向阿富汗转移更多人员的可能性。在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有大量阿富汗裔武装分子,这些人可能在未来被派回阿富汗支援当地的伊斯兰国武装。但是由于伊斯兰国和塔利班的矛盾,以及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等因素,都使得伊斯兰国未来虽然可能继续在阿富汗保持一定存在,但很难有更大的作为。

2015年1月,伊斯兰国正式宣布建立“呼罗珊”省,其范围包括阿富汗及周边地区,这为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变数,因此对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活动状况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伊斯兰国进入阿富汗的背景、发展概况及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关系,并对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前景加以分析。

1、伊斯兰国进入阿富汗的背景

伊斯兰国建立哈里发国家,进行全球扩张的野心,是其进入阿富汗的重要背景。美国的逐步撤军,致使阿富汗安全局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也为伊斯兰国向阿富汗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ISIS在阿富汗的现状与前景

(一)伊斯兰国的扩张

2014年6月伊斯兰国攻陷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随后其领导人巴格达迪宣布接受“哈里发”头衔并宣布建立政权。伊斯兰国具有全球扩张的野心,这在其活动中体现的非常明显。通过观察伊斯兰国的起家、发展的历程及领导人的表态可以发现,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取代伊拉克政府,或者在叙利亚推翻巴沙尔政权,而是最终占领一块足够大且富庶的地盘,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而且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地理认同。理论上,伊斯兰国最终可以放弃伊拉克或叙利亚,转战其他地方。而局势几乎一直处于动荡中的阿富汗,无论宗教背景、历史还是政府的控制能力,显然都足以被伊斯兰国作为预选方案之一。

自苏联入侵以来,阿富汗一直是“圣战者”及极端主义者的天堂,许多恐怖组织在阿富汗崛起或在阿富汗有一定活动,至今为止“全球被美国认定的98个恐怖组织中有20个在阿-巴地区活动,这是全世界恐怖组织密度最高的地区”。

2014年10月,由于不满于2013年11月接替马哈苏德出任巴基斯坦塔利班指挥官的法兹卢拉,以及其在2014年2月与巴基斯坦政府展开的和解对话,巴基斯坦塔利班发言人夏希德和多名指挥官正式宣布效忠伊斯兰国,这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扩张进一步提供了条件。

此外,从一开始伊斯兰国宣布的“领土”范围就包括了阿富汗。在以上背景下,伊斯兰国向阿富汗进行扩张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

美国逐步从阿富汗撤军为伊斯兰国的进入创造了条件。2014年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活动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如有媒体注意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的难民营里,发现了很多伊斯兰国的宣传册子。2014年9月,伊斯兰国任命前塔利班库纳尔省指挥官多斯特担任“呼罗珊”地区的长官。此外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地区,甚至在喀布尔和贾拉拉巴德也发现了效忠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种种迹象表明,2014年伊斯兰国已经进入阿富汗,但是这一时期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只进行了零星的活动,并且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在阿富汗扩张,而是为了在阿富汗宣传自己。

经过短暂的酝酿,2015年1月26日,“伊斯兰国”发言人阿德纳尼发表声明,宣布伊斯兰国正式设立“呼罗珊省”,它包括了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以及中亚地区(这里的中亚包括中亚五国以及中国新疆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投靠伊斯兰国的前巴基斯坦塔利班奥拉克赛地区舒拉会议首领赛义德被任命为呼罗珊省长官,他要求该地区的所有武装人员接受伊斯兰国的指挥。

2、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2015年伊斯兰国正式宣布进入阿富汗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类活动。

(一)招募人员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当地发展势力,招募武装人员。例如赫尔曼德省塔利班前指挥官哈迪姆就在该地区招募效忠于伊斯兰国的武装人员,直到其2015年1月死于北约的空袭。前伊斯兰国“呼罗珊”指挥官多斯特在当地的主要活动也是招募圣战者,并将他们送到伊斯兰国总部。

除了招募武装人员,伊斯兰国还为新加入的武装人员准备了训练营地,例如两名效忠伊斯兰国的前塔利班指挥官在法拉省建立了一个可容纳400人左右的训练营。但是塔利班对伊斯兰国一直持排斥态度,该营地随后被当地塔利班武装摧毁。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活动主要依靠当地效忠的极端组织,主要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乌伊运”,因此其活动地域也和这些极端组织相关。巴基斯坦塔利班主要在阿巴边境地区活动,而“乌伊运”则活跃于阿富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主要是洛加尔省、楠格哈尔省、库纳尔省。“乌伊运”领导人乌兹曼·甘孜在奥马尔死亡消息公布后宣布“乌伊运”全部成员效忠伊斯兰国。实际上,大部分“乌伊运”成员在此之前就已经和伊斯兰国展开了合作,尤其在法里亚布和扎布尔两省,因此“乌伊运”的效忠并没有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实力增长做出太多贡献。

目前伊斯兰国势力在阿富汗控制的武装人员并不多,根据英国皇家联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e)的报告,2016年伊斯兰国宣称在阿富汗拥有包括武装人员和后勤人员在内的约7000-8500人。美国国防部则表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控制着1000-3000名武装分子,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的楠格哈尔省和库纳尔省。

(二)筹措资金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活动的第二个目的是筹措资金。毒品为阿富汗各种极端势力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如塔利班就通过控制罂粟的生产、加工、提炼及走私,从而掌握了大量资金,伊斯兰国对此也觊觎已久。阿富汗的罂粟产地主要位于南部的赫尔曼德省,传统上这是塔利班的势力范围,因此伊斯兰国进入阿富汗后也一再试图对赫尔曼德进行渗透。

伊斯兰国还通过在其控制地区收税、向巴基斯坦走私木材以及绑架勒索等方式筹措资金。2016年伊斯兰国成员仅在楠格哈尔省就绑架了数百名人质,勒索了一定的赎金,如在科特县曾经绑架过教育部官员、宗教学者及平民,可以说其绑架对象是不加区别的。

实际上,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筹措资金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伊斯兰国虽曾短暂的进入赫尔曼德省,但由于难以在南部地区生存,所以通过介入生产和走私毒品来筹措资金的方式并没有为其带来太多收益。总体来看,伊斯兰国在阿富汗获得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持其活动,其经费更多来自伊斯兰国总部的支持。

(三)发动恐袭

与塔利班相比,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发动的恐怖袭击数量要少得多,但伊斯兰国行事更加激进,如在2015年8月将一个村庄的部落长老用爆炸物处决。伊斯兰国还曾斩首了塔利班指挥官,这种针对部落长老和塔利班指挥官的血腥处决往往成为伊斯兰国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的资本。

塔利班袭击的重点是警察和政府目标,相对较少针对平民发动袭击,而伊斯兰国主要针对平民,尤其是对什叶派穆斯林发动袭击。如近期在科特县至少烧毁了200间房屋,并残忍斩首了42名平民人质。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活动还威胁到了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如2016年1月袭击了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的巴基斯坦领事馆。通过更加血腥残暴的恐怖活动,伊斯兰国成功的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力。

(四)与塔利班争夺

为在阿富汗获得更大影响,伊斯兰国不可避免地与塔利班展开了争夺,因为后者不愿意被并入伊斯兰国的全球圣战网络。2015年3月,塔利班和伊斯兰国分别宣布展开针对对方的圣战。随后,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表示,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是一个“愚蠢和无知的军阀”。2015年7月,伊斯兰国在其发行的“官方杂志”中公布了奥马尔早已死亡的信息,并对奥马尔和巴格达迪作了比较,其中写道“奥马尔在阿富汗开展的地区主义圣战包含于伊斯兰国的全球目标中”,认为伊斯兰国开展的圣战层次更高。伊斯兰国针对塔利班隐瞒奥马尔的死讯并利用奥马尔名号为其和谈进行辩护的行为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伊斯兰国“呼罗珊”省舒拉会议成员贾拉勒丁表示,塔利班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傀儡,在塔利班正式宣布曼苏尔为继任领导人后,伊斯兰国放出一段视频,指责曼苏尔是伊朗什叶派的盟友。

由于奥马尔死讯被公布及继承人问题,曾导致塔利班短暂的公开分裂,这段时间也是伊斯兰国进入阿富汗之后最为活跃的时期。根据联合国2015年9月关于阿富汗的报告,在阿富汗34个省中,至少有25个省出现了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报告还指出,最少有10%的塔利班可能是伊斯兰国的支持者。针对塔利班出现的分裂与内讧,伊斯兰国选择支持以达杜拉为首的反对派并与塔利班武装在扎布尔省展开了激烈战斗,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达杜拉和他的追随者向伊斯兰国效忠。

2015年下半年起,塔利班在与伊斯兰国的冲突中占得上风。塔利班表示扎布尔省的“乌伊运”总部已经被其摧毁,这使得伊斯兰国在其控制的东部省份之外的唯一立足点被清除。到2015年的下半年,伊斯兰国在阿富汗西部和南部的势力几乎被塔利班全部清除。至此,伊斯兰国只控制了东部的楠格哈尔省的部分地区。

3、伊斯兰国与塔利班的关系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活动无法回避塔利班的影响,其发展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与塔利班的关系。

总体而言,伊斯兰国与塔利班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追求建立哈里发国家,都具有极端残暴性,但是双方的差异也非常大,除了人员基础外,双方的思想源头、组织策略也有一定区别,这是导致双方在阿富汗有着激烈竞争与争夺的重要原因。

(一)思想源头的差异

从大的归属来看,两者都属于“圣战主义”组织。圣战源于历史上先知穆罕默德针对麦加的非穆斯林统治者展开的战争,后来将保卫和扩展穆斯林领土也视为圣战的形式。现代的“圣战主义”源于赛义德·库特卜,他认为当下的穆斯林社会是堕落的,要展开针对其的圣战。在库特卜所写的《路标》中,他称现代伊斯兰国家现在又回到了“蒙昧时代”,在古兰经中,“蒙昧时代”专指先知默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之前的时代。在《在古兰经的绿荫下》和《路标》中,库特卜呼吁建立一种新的穆斯林组织形式——由一个伊斯兰君主依照沙利亚法统治的国度,这和千年前先知穆罕默德所做的很相似。沙利亚法被视为完美的,应该指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作为政府准则。这种思想在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的行事方式上均有所体现。

与塔利班不同的是,伊斯兰国还受到“萨拉菲运动”的影响。萨拉菲运动认为最早的三代穆斯林的行为才是正途,其特别崇敬先知默罕默德,视其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即使是在21世纪也应如此。此外古兰经和圣训也被视为行为准则。但是一些信奉萨拉菲主义的组织利用这一理论推导出了极端的结论,例如伊斯兰国主张的对卡菲尔可以随意杀戮和奴役。不过对于非萨拉菲派穆斯林,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规同样是他们日常行为的标准实际上很难分辨出信仰萨拉菲和不信仰萨拉菲的区别,因为大部分萨拉菲派信徒更愿意称自己为穆斯林。

伊斯兰国的思想派别可以更具体的归纳为“圣战萨拉菲主义”,“基地”组织的思想也属于这一派别,他们将暴力圣战视为穆斯林的义务。为了建立心目中的国度,大部分圣战萨拉菲信徒选择以武装叛乱的方式控制一部分区域,使其处在自己的管辖中。此外,大部分圣战萨拉菲的信仰者在其控制区域特别看重认主唯一并且严格执行沙利亚法。

相比较而言,塔利班的大部分成员是逊尼派的普什图人,宗教思想更复杂,既包括逊尼派的属性,又融杂了哈奈非教派和德奥班迪教派的部分思想。大部分逊尼派穆斯林都对哈里发统治怀有一种憧憬,这也是逊尼派思想家所提倡的,即重建哈里发政权,作为穆斯林世界的统一象征。哈奈非教派是穆斯林世界中一个大的教派,他的特点是重视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解读。但是塔利班只能算是一种对哈奈非派传统的滥用,其经常引用古兰经及圣训里一些语意不明确的话语作为文本进行解读,以此证明其行为的正当性,此外其还用普什图部落的习俗来解释这些经典。德奥班迪教派源自19世纪50年代抵抗英国统治的运动,主要通过宗教学校传播,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非常有影响力。德奥班迪教派的思想主要是批判现有的穆斯林社会,要求通过传统的穆斯林教育来展开社会改革。塔利班领导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德奥班迪教派的宗教学校里接受的非正规教育,此外由于德奥班迪教派的宗教学校在这些地区长期发展所拥有的强大根基,塔利班的招募也依赖于它。

出于普什图传统习俗,一个部落成员加入塔利班,往往会得到其家庭、部落及部落长老的支持。伊斯兰国作为实际上的外国势力,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如在伊斯兰国“呼罗珊”省的舒拉会议中只有2名成员来自阿富汗本地。伊斯兰国的目标是建立全球穆斯林的哈里发国,这一点对于阿富汗本地的武装人员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此外,阿富汗本地人大多崇拜圣迹和圣人,他们的信仰相对更倾向于神秘主义,这点在阿富汗南部的普什图族中尤为普遍,但是萨拉菲主义将其视为异端。

思想上的差异成为伊斯兰国和塔利班冲突的焦点,在2014年12月的宣传品中,伊斯兰国罗列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罪行,包括将普什图部落传统习俗优先于沙利亚法,并且没有对什叶派穆斯林进行攻击,同时批评塔利班前领导人奥马尔,认为他一直在教授被歪曲的伊斯兰。

正是因为伊斯兰国与塔利班在思想上的差异,使得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招募人员更加困难,例如前塔利班指挥官阿布德勒在效忠伊斯兰国后回到家乡招募人员时就遇到了困难,他要求人们不再崇拜那些圣迹和圣人,但是遭到了人们的嘲笑。尽管他向人们作出了解释,但是只招募到了个别人员。

(二)组织策略的差异

伊斯兰国和塔利班在组织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就反叛活动的分散化程度上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高度集中型,领导层直接控制了组织的所有资源并发布指令;部分集中型,领导层只控制了部分组织资源;分散型,领导层几乎不控制组织资源。莱尔和威尔逊通过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180次反叛活动,发现高度集中型的反叛组织有更高的可能性获胜,达到41.5%,而分散型只有17.4%的可能性获胜。

就目前来看,塔利班的组织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从组织结构来看,“奎达舒拉”仍是塔利班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奎达舒拉的成员在20人左右,通常由前塔利班各部部长、省长、外交官、指挥官、宗教人士等担任。塔利班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大协商会议(大舒拉),成员约50人,常务委员会7人,研究并决定重大问题,塔利班领导人是大协商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在以上两个“机构”之下,是塔利班任命的各个“影子省长”及地方武装,以及各种打着塔利班旗号的小规模武装。分散型组织的耐打击能力高,但是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首先是各地方分支通过占用组织资源而达到自己目的,其次是由于没有固定的落脚点,最后是分散化带来的内部分裂。内部分裂在塔利班身上体现较为明显,例如2015年和2016年因塔利班领导人选而产生的分裂。近年来空袭对于塔利班领导人的威胁越来越大,曼苏尔等领导人相继死于空袭。实际上,由于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是在有实力的委员会成员中竞争,每个舒拉会议成员手下都有规模不等的武装,控制着部分区域,这导致每一次更换领导人都会引发塔利班的内斗。

相比较而言,伊斯兰国虽然面临地区领导人被杀而造成权利暂时真空的风险,但是作为伊斯兰国的一个下属机构,“呼罗珊”舒拉会议并不能自行决定继任领导人,而要由伊斯兰国总部决定。因此,伊斯兰国目前仍然保持着高度集中型的组织结构。根据伊斯兰国发布的视频,伊斯兰国的组织结构中最高层是哈里发,其下设舒拉会议辅助其决策。代表委员会属于组织的第二层,隶属于哈里发管理,其职能相当于行政部分,下设省,各部和特设委员会三个分支并对其进行监督。目前伊斯兰国有35个省,包括伊拉克和大叙利亚地区以外的16个海外省。每个省都有14个部门,包括法务部、风气部、宗教部、天课部、军事部、内务部、财物部、媒体部、教育部、医务部、农业部、出口部、财务部、公共服务部。特设委员会是5个委员会的总称,分别是接待委员会、罪犯和殉道者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海外省管理委员会、沟通委员会.有学者认为,正是这种组织策略导致伊斯兰国更具破坏力。

4、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前景

伊斯兰国目前在阿富汗的发展并不顺利,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及阿富汗政府、塔利班等是影响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前景的重要因素。

(一)美国及阿富汗政府

阿富汗政府是美国一手培育出来的民主样板,美国不希望其失败,但是国内民意反对继续驻军,因此打击伊斯兰国势力可以成为其继续留在阿富汗的托辞。阿富汗政府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并不积极,其在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并没有对伊斯兰国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只在2015年11月针对楠格哈尔省的伊斯兰国势力展开了地面行动。

(二)塔利班

塔利班一直反对伊斯兰国进入阿富汗。2015年末,塔利班派遣了约1000人的特殊部队前往伊斯兰国在楠格哈尔省、扎布尔、赫尔曼德和法拉省的据点展开作战。目前双方仍在阿富汗进行着争夺,总体上塔利班处于优势地位,未来仍将对伊斯兰国保持打压的态势。伊斯兰国对什叶派的仇视以及与车臣反叛武装的友好关系,使得伊朗和俄罗斯也将伊斯兰国视为威胁,这些国家可能会对反对伊斯兰国的塔利班提供某种支持或便利,因此,让伊斯兰国保留一定的实力符合塔利班的利益。

ISIS在阿富汗的现状与前景

(三)伊斯兰国

各方剿灭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势力的意愿不强,这就使得伊斯兰国自身的选择成为其未来在阿富汗发展的最大变数。

由于在指导思想层面上与阿富汗本地的武装组织不同,伊斯兰国在当地实际上是没有根基的,例如其强调沙利亚法但不尊重普什图习俗,这种差异让许多加入伊斯兰国的普什图人选择退出。此外伊斯兰国残忍的行为,让很多投靠伊斯兰国的前塔利班成员很反感,有塔利班成员表示,其加入伊斯兰国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水。为了阻止人员流失,2015年6月,伊斯兰国将“呼罗珊”省舒拉会议成员萨·阿德·艾玛拉提斩首,理由是其寻求退出伊斯兰国,重新加入塔利班,此举意图震慑其他想退出的人员。伊斯兰国这种与阿富汗社会有隔阂的行事方式使得其在阿富汗并不能成为主流。目前伊斯兰国的核心势力范围仍在其占领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围绕这部分地区的争夺是其最关注的。实际上在2016年前,尽管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乌伊运”等宣布效忠伊斯兰国,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受到伊斯兰国总部的直接控制,伊斯兰国对于阿富汗地区的管理并不严。这点通过阿富汗地区效忠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的行为上可以推测出来,因为在阿富汗的伊斯兰国控制区域并没有像伊拉克及叙利亚一样出现大规模的破坏圣迹的行为,而偶像崇拜是伊斯兰国的指导思想萨拉菲主义所不能容忍的。此外,根据2015年9月的联合国报告显示,只有约70名武装人员被伊斯兰国从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派往阿富汗,这表明阿富汗的伊斯兰国势力主要还是依靠原有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巴基斯坦。楠格哈尔省警察署长称至少一半的伊斯兰国成员是巴基斯坦人。一位阿富汗议员也表示:“在阿富汗的伊斯兰国成员不是来自叙利亚或伊拉克的伊斯兰国,而是在被某些国家支持和培训后送到阿富汗的。”

目前,由于美国、伊拉克政府军等多方力量的打击,伊斯兰国已经表现出自伊拉克、叙利亚向其他地区分散转移的趋势,因此不排除伊斯兰国向阿富汗转移更多人员的可能性。在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有大量阿富汗裔武装分子,这些人可能在未来被派回阿富汗支援当地的伊斯兰国武装。但是由于伊斯兰国和塔利班的矛盾,以及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等因素,都使得伊斯兰国未来虽然可能继续在阿富汗保持一定存在,但很难有更大的作为。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