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厚重的中秋文化清流滋养心灵

来源:四川在线 2017/10/04 11:42:35 作者:刘天放

导读: 中秋祭拜也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拜月”周代开始直到清朝,一直盛行。而吃月饼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中秋节吃月饼更多的是在烘托文化氛围,而在祭拜的过程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岁月年久,月亮就逐渐变成中秋节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每当中秋节来临,各家各户都要买月饼、备食物,心情愉快地过中秋。如今的中国人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为买不起月饼,为过不起节而发愁了,人们更多的是在玲琅满目的食品专柜前挑花了眼。物质相对富足了,而此时,就该更加重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传统节日文化就像一股清流,而以厚重的中秋文化清流滋养心灵,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中秋节内涵丰富,如节日起源、传统、庆贺、传说、民谣、谚语、歇后语、各民族中秋节的习俗等。有些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用更多的了解。不少人除了对吃月饼、赏月、猜谜、嫦娥奔月稍有了解之外,对中秋节目前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不少知识,都知之甚少。因此,对中秋文化的普及,必须引起重视,否则,用于滋养心灵的传统文化,有可能面临断代甚至失传的危险。

中华大地广袤丰饶,各地、各民族的生活千差万别。各地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几乎相同外,不同地区的赏桂花、饮花酒、猜谜、燃灯、赏潮、玩花灯……也是各有不同。始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已与元旦齐名了。中秋节虽然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有关,但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更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秋天中间作为节日。中秋节也被视为古人“秋报”传承而来的习俗。

中秋节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拿中秋节的民谣、童谣来说吧,《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比比皆是。其中均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对礼节的强调,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等。宝岛台湾的民谣是《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至于神话传说,除了嫦娥奔月,还有吴刚折桂、玄宗故事、玉兔捣药,甚至“月饼起义”,这些都可视为传统中华文化的宝典。

各地关于中秋节的谚语也是汉语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今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汉语能力匮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忽视。鄂西的土家族就有“到中秋,赛摸秋”;河北张家口有“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广州的中秋节,供果丰富,故有“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之说……而由中秋节派生出的歇后语也不少,如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这其中,既有对历史、历法、习俗的感知,又有对生活、起居、节气的认知,就像一个文化大课堂。只要细心观察,认真领会,都会令人受益匪浅。

此外,中秋祭拜也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拜月”周代开始直到清朝,一直盛行。而吃月饼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中秋节吃月饼更多的是在烘托文化氛围,而在祭拜的过程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岁月年久,月亮就逐渐变成中秋节乃至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每过一次过传统节日,就对传统文化的是一次展示,也是对人们的一次传统文化教育。中秋节其实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大课堂,其内涵丰富多。只有在传统节日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尊重、敬畏,增长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让节日充满温馨、乐趣、意义,并以厚重的中秋文化清流滋养心灵,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永远熠熠生辉。(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原标题:以厚重的中秋文化清流滋养心灵

责编:胡玲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