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印度企业高管神话:亲历者如是说

时间:2017-10-01 11:20     来源: 察网      作者:  巨龙

印度出去的优秀人才,接管了不少美国公司的CEO位置,但是像李书福、任正非、马化腾这一类能够影响全球产业变局的伟大企业家,在印度本土就没有出来过。

戳破印度企业高管神话:亲历者如是说

前几日我在北京,碰巧李博士参加一个物联网行业会议,秋高气爽,老友相逢京城,不免聚上一回。上次和他的访谈,《中国移动背后的力量》发表以后,颇有一些华为的老朋友发来信息,说华为以往一直低调前行,很少大张旗鼓的宣传,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在使用着华为的设备进行通讯。

和李博士这次不喝茶不喝咖啡,直奔“眉州东坡酒楼”而去,这家餐厅有不少不可描述之美味。老友欢聚,美酒佳肴,相谈甚欢。

我酒量不行,李博士离开H为下海以后,口才利索,酒量大增,劝酒功夫更是大为见长。转眼间我已是面红耳赤,脑子还有几分清醒,迅速打开话闸子。

“有人说你们H为管理不行呢?说这话的,据说还是Z兴的一位前印度高管。”我先挑起话题。

“说H为这,说H为那的人多了去,H为还不一样年年增长?倒是Z兴,人均年产值不到华为三分之一。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理他干嘛?”李博士显然有点不屑。

“这厮还说了,印度人的管理,比中国人强多了。说什么如果说,在制造业和工作效率上,中国已经甩出印度十万八千里,那么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则已经甩出中国人二十一万六千里。我继续把话题扩大。

李博士抬起头,说道:“证据呢?难道是印度斯坦飞机公司摔飞机的效率?那我们自然是比不上了。”

我说道:“那倒不是。这厮说了,美国有大量印度裔的CEO,特别是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但是中国的CEO极少。美国五百强的CEO,外籍的70多个,印度就占了10多个。”

李博士抬起头,说道:“这倒是事实,中国人在美国不容易出头。岂止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整个亚洲人在白人世界里,都很难出头。”

我夹了一块东坡肘子塞到嘴里,说道:“人家说了,除了企业高管,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开始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另外,很多印度高校学生都在学习MBA。很多毕业生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有MBA双学位。”

“听说过‘芝加哥男孩’吗?”李博士反问我。

“知道,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一批智利留学生经过美国芝加哥大学这些大学培训以后,拿着美国学来的理论,将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后来,这个词就成了财经界‘带路党’的代名词。”我回答道,正好对这一段历史略微了解,顺口就说了出来。

“恐怕不光是水平不行,还带着PG坐歪了。”李博士说道。“你经常写文批判西方,这个话题可别错过。”

我点点头:“这个话题以后写,什么‘芝加哥男孩’?就是一群南美洲的带路党。可是印度的管理学,现在是反向占领西方企业界,那可不一样。”

“那你说,印度自己有什么领域,现在在全世界领先?”李博士反问我。

“这个,这个,好像暂时还没有,不过电影还不错。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我正好写过印度电影题材,好不容易想到这个亮点。

“那你觉得《战狼2》比印度电影如何?”

“那不好比。印度电影拍摄的艺术手法不错,也挺有思想,但是不会有中国人的这种大气。”我回答到。

“论生产制造管理,中国制造都已经是世界的半壁江山,中国制造的管理,怎么都不会差吧。印度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制造?是高端的品质,还是低端的价格?”李博士问我。

“可是,印度的软件外包还有服务外包,似乎做得不错。”我回答。

“什么软件外包?你说得出任何一个知名的来自印度的软件吗?至于服务外包,就是接接客服电话,做一点远程电话服务而已。”李博士出身于电信行业,对这个还是比较清楚的。

“可是印度,有很多的MBA人才呢。这些管理高材生,以后一定能够为印度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我试着假装做一个“印粉”,虽然这话说得我都不信。访谈嘛,有时候难免要反串一下角色,俗称的装装B。

“这话,你自己怕都不信吧!给你说一段历史往事吧,1945年重庆谈判,国民党一方的要员,很多都是美国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很多还有名校的MBA学位。不过这些人既不懂中国社会底层的国情,更不懂中国军事政治,除了一口流利英语,压根儿办不成什么事。”李博士好读书,这点掌故都知道。

“对,还有一堆的’民国大师’,也是一手好文笔,除了悲秋伤春,成天干不成正事。”我顺手给果党补了一刀。补刀这种喜闻乐见的事情,我也属于专业级别的。

“管理并不单单是人际关系,管理只是一种手段,管理是不是好,要看结果,不是看过程。”李博士说道。

“可是,你看看人家印度人在海外多厉害。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Adobe、标准普尔……这么多国际巨头,CEO级别的高管位置,都被印度人拿下了呢!”

李博士冷笑一声:“早晚印度人还得背锅!这些公司交到印度人手里,能够守得住不下滑就不错了,等衰败起来,这帮印度人就全成了背锅侠。”

背锅?此话怎么说?难道美国本土已经找不到合适的CEO,得从印度引入大批管理人才,然后维持着公司。我把问题抛给李博士。

李博士说道:“美国人口基数本来就不大,搞‘快乐教育’把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孩子,都教傻了,然后上了大学的,很多人都去学律师,学医生,学金融,学数学物理和工程师的人越来越少,而现在很多的高科技公司,高管都要兼有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所以美国本土人才就越来越难找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想想还真是有几分道理,乔布斯(移民的后代)、比尔.盖茨这一批天才企业家过后,美国的很多后起之秀,都来自海外移民,比如谷歌,比如特斯拉。如今,来自南亚的职业经理人,开始登堂入室。

“不过,这么多的美国公司,在印度裔的CEO管理下,不也是井井有条的吗?”我继续扮演“印粉”角色。

“你想想,这些年来,美国企业界有什么值得你眼前一亮的创新产品?”李博士反问我。

想想还真是,FaceBook不堪吐槽的老式Web界面,Windows我一直在用十几年前就出来的Win7,谷歌除了搞点下围棋的人工智能噱头,差不多搞什么都不成什么,就连赚钱机器的苹果公司,最近的Iphone8也是改动极少(库克可不是印度裔,不过人家出柜了)。倒是中国本土的IT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出很多的新花样出来,而且迅速让全民都用上。

李博士冷笑着说,“美国人把这些顶级公司,交到这些PPT、EXCEL高手的印度人手里,其实和自己废了武功差不多。”

我说道:“不用这么刻薄吧。人家选拔人才,也是一层层培养,优中选优提拔上来的。再说了,美国公司创新不足,不正好是中国人的机会嘛?你着急什么。”

“倒也是,让他们折腾去好了。我只是有点愤愤不平,为什么那么多华裔子弟,在美国就那么难出头,透明天花板未免太低了。”

“其实东亚人在美国都很难出头,在西方人骨子里的歧视。不光是中国大陆人难以出头,港台,韩国,日本人,在美国也很难出头。”我回答到。

“你还真说对了!”李博士回答说:“即使是像阿里腾讯的双马,如果一直在美国读书创业,不说创业很难成功,起码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你的意思是?中国人只有在自己的国度里,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那么印度人在美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我问道。

“美国人骨子里就防范着中国人,防范着东亚人,却彻底放心印度人,这就是答案,因为中国人会拿到技术,自己做出来,而印度人一旦入了美国籍,他们就会竭力把自己变成彻底的美国人。何况东亚人和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差别来,很容易识别得出来。”李博士回答到。

“所以,并不是中国人不行,而是国外没有让中国人成功的土壤。”我点点头,“看看百度、sohu他们这些早年的海归创始人,他们早年滞留在海外的同学,数的出来成功的并不多啊。”

我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就问李博士:“印度的很多优秀学生,学工科技术,同时还修了MBA课程,你不觉得这是很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线吗?中国是不是也应该引入?”

李博士摇摇头说:“在校园里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者,注定是不接地气的。工作实践,才是最好的MBA课程。在中国,往往都是从一线辛苦做上来的企业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真正地把企业管好。”

我点点头,表示认同李博士的话。想起另外一位中国的企业家李书福,虽然出身草根,但是自己一路艰苦拼搏,最终买下了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并且在福特手里都管不好的沃尔沃,在他的领导之下,很快就实现了盈利,还带动着吉利汽车一起发展。

印度出去的优秀人才,接管了不少美国公司的CEO位置,但是像李书福、任正非、马化腾这一类能够影响全球产业变局的伟大企业家,在印度本土就没有出来过。

“来,干了这杯酒!”李博士举起酒杯,对我说道:“咱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志气,既然美国的CEO挣不来,在中国当自己的CEO,照样可以当到世界一流。再不行,连国外的公司一起都买下来。”

我愉快地干了这杯酒,结束了这次访谈。

【巨龙,察网专栏作家】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10/38811.html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