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78岁“高铁院士”走红网络的另一面

来源:临溪钓叟的博客    (2017-06-16 06:36:32)

这两天,一位78岁老人在网络上火了,6月13日下午短短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微博上引来了八千多转载、五千多评论、十余万点赞。

这位满头白发,衣着朴素,埋头观看图纸的的老先生,就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院士,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创造的践行者,帮国家节约了几千万外汇。
在高铁二等座上他仍然笔耕不辍。他完全可以去商务座或一等座,但同事们按报销规定只能乘坐二等座,为了和大家在一起方便交流,刘院士也坐在了二等车厢。
照片火了后,老人拒绝了媒体采访。
刘院士这次意外“圈粉”无数,也说明绝大多数网友对这些中国脊梁的敬佩之情,但也留下了许多思考。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另一面看待这件事,我指的主要是宣传方面。
全新的信息时代
2015年,刘院士曾在电视上亮过相,相信这是官方安排。不过,能通过节目记住他的人少之又少,而网络上一张不经意的照片却让许许多多的人记住了他。
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对年青群体的影响力强弱对比。
从成本上来看,前者高昂,费时,包括刘院士本人都要腾出时间来接受采访。
而后者,不需要刘院士配合,甚至不需要让他知道,一张照片足以说明一切。
两种途径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完全不同。
刘院士这次大量“圈粉”,是刻意宣传的结果吗?应当不是,当时是他同行者随手拍了一张,就像我们平时做的那样。
如果是有意为之,我则要为宣传者鼓掌,因为他们至少懂得了一种高效有力的传播方式。
这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信息不断爆炸,不断释放,周而复始,没有一条热点能持续超过平均一周以上,就会被覆盖。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最早懂得利用网络包装反复宣传的却是下列人物:
一,影视明星。
二,公共知识分子(后成了公知)。
三,心灵鸡汤小贩。
四,商业巨头。
五,某些律师。
而像刘院士这样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高度便利的人物,却总是处于网络平台之外。
刘院士本人会在微博或微信上,整天为苍生指点迷津,动不动高喊“中国,请停一停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人民!”这种诛心口号吗?
不会,包括像刘院士这样千千万万“中国脊梁”们都不会,理由很简单:真的没时间。
而官方又需要去宣传他们的精神,怎么办?结果往往是公式化,套路化,既无法打动人心,也无法广为传播。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受众接收习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时代,如果宣传工作者还自认为权威,不肯放下身段,就算放下身段也要扭捏作态,官腔官调。还是离不开“香饽饽””夯实”“抓手”等八股文词汇,你的地气接到哪里去了?
什么是权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杂志等,国家内政外交重大信息自然由它们来发布。但绝大多数媒体及媒体人总不可能全挤在这里面。
时代在变,宣传手法也应当随之改变,任何事物与时代脱节,最终只能被时代抛弃。
网友们需要什么?
真的不是明星八卦,不是公知怪论,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正能量,但如果信息轰炸过来的全是为博眼球而刻意炮制的劣质新闻,会是何种情况?
社会版块:“公媳逆伦”“叔嫂偷情”“性侵母猪”……
国际版块:“XX再捅中国一刀”“XXX再坑中国一次”“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历史版块:“XX皇帝勾引他爹妃子”“红墙秘闻”“918真相”
时政版块,现在好多了。
除了普通网友,网络平台考虑过中学生,小学生也在看吗?
网友们需要这些东西?当然不是,但平台一再充斥着这类文章,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还不算那些令人深恶痛绝的标题党。
刘先林院士坐高铁”走红“,但恰恰是高铁,在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中,成了网络攻击焦点,做为中国最大的高铁竞争对手日本,他们驻华记者半小时监测一次攻击舆情。
事故变成了事件,火车事故在哪个国家没有发生过?又有哪个国家会以一起事故来致本国铁路事业于舆论死地?甚至引向政治体制。
到今天,那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仍印在人们脑海中,温州动车事故说明,宣传意识跟不上时代,舆论上就会陷入被动挨打,鼻青脸肿。
不要怪那时网友们盲听盲从,而是要反醒自己为什么跟不上时代,中国的竞争对手,甚至敌手早已将宣传战部署到网上,有兵团,有阵地,有武器,有资金,难道中国真的只能靠自干五去拼杀?
往大了说这已经危害到中国的政治安全,网络安全,往小了说,网友们缺乏阳光健康,向上积极的信息内容。
刘先林院士这件事,不能仅仅当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事,有责任的相关人士,完全可以将其当成一个成功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学习。
目前中国舆论场困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局面,用“交作业”思维来搞舆论工作,那么与网友兴趣的契合点则是十万八千里。
意识形态建构是一项大工程,从业人员需要有刘先林院士这种精神,有付出才有收获,有汗水才有成绩。
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甚至不是单反相机的作品,它给网友传递了多少信息?
一,敬业认真,要成大事,必有足够的定力。
二,时间宝贵, 活到老学到老。
三,注重团队精神,不搞特殊化。
四,他的舞台并不是在媒体。
五,一名老党员,老知识分子的朴实无华精神。
……
不是每个人都接收到全部蕴含的信息,但网友只要有一点触动他的内心就足够了。
刘先林院士给人们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心!
你觉得美国花重金想留住的是刘先林院士这样的人,还是夸夸其谈,语无伦次的公知们?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勤劳敬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士,我们才可以安心的在网上卖萌,吵闹,学习,购物,玩王者农药。不是吗?
最高明的宣传,就是令接受者感觉不到这是宣传,网络尤其如此。
这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