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统大选前的“多事之秋”

时间:2017-04-13 14:39    来源: 法治周末    作者: 崔铮

2018年3月,俄罗斯将举行总统大选。然而2017年伊始,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反腐败游行和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都对俄国内外的政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俄总统大选前的“多事之秋”

2017年的3月末和4月初,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3月26日,由著名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和反腐败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迫使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下台的群众示威游行在全俄93个城市进行,参与人数多达数万,为近5年来游行规模之最。

4月3日,拥有俄罗斯国籍的吉尔吉斯坦人阿克巴尔让·扎里洛夫在圣彼得堡地铁内发起了自杀式恐怖袭击,造成14人死亡,50余人受伤,给俄罗斯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安全压力。

北京时间4月7日上午,美国从部署在地中海东部的军舰上向位于叙利亚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空军基地发射了59枚巡航导弹,此次作为对叙利亚化学武器事件的回应。普京认为美国的做法是违反国际法的鲁莽行为,必将会对俄美双边关系造成损害。

有分析人士将此次游行视为2011年底“倒普”行动的延续,认为恐怖袭击是对俄罗斯打击IS国的报复,将美国打击叙利亚看做是俄美两国互伸橄榄枝的“蜜月”结束。

应该承认的是,接连发生的事件对俄国内外的政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走向、影响,都值得去认真分析,这也是认清当前俄罗斯政局的关键所在。

不同以往的游行

3月26日游行的导火索是纳瓦利内创办的反腐基金会于3月初在YouTube网站上上传的一部调查视频,揭露了梅德韦杰夫的“腐败帝国“,视频浏览量超过1100万。

以网络反腐走红,并从网络走入现实政治的著名反对派代表人物纳瓦利内是抗议活动的发起者。早在2011年的议会选举中,他就利用社交网络鼓动网民不要投票给统一俄罗斯党,并称统俄党是“骗子与小偷的政党”,因而名声大噪。

3月26日的游行活动中,示威群众喊出了2012年游行中著名的“没有普京的俄罗斯“的口号。这些让分析家们得出了此次游行是2011年底抗议活动延续的结论。

不同于2011年至2012年“为了诚实的选举”抗议活动中俄中产阶级充当主力军的角色,此次游行示威中青少年成为了行动的主力。

3月26日,走上街头的俄罗斯青少年没有经历过苏联解体带来的痛楚,对成年人批评他们的举动会造成社会动荡的说法不屑一顾。他们熟悉网络、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对政府针对网络资源获取和传播愈发严苛限制的做法十分不满,极易被纳瓦利内激进式的口号所鼓动。

对于绝大多数青年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街头政治活动。他们在嘉年华式的狂热下除了喊出“反腐败”“反普京”的口号外,并没有表达出明确的政治意图。

此外,此次蔓延全俄的群众抗议活动与其说是民意的突然转向(据3月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6.1%,再一次刷新记录),不如说是经济困难之下老百姓心理压力的一次宣泄。

起始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俄罗斯经济危机已步入了第五个年头。四年多以来,俄罗斯百姓经历了物价上涨、可支配收入减少、货币贬值等一系列的困难状况,不满情绪日积月累。

据列瓦达中心就俄罗斯人对腐败的态度进行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发生腐败是不可接受的。在最近几年“爱国”等于“爱普京”的社会共识之下,传统上需要为经济负责的总理自然成为人们发泄的对象。

一向带有政治冷漠标签的俄罗斯年轻一代虽受纳瓦利内的影响,但并不会对普京带来威胁,他们扰乱社会稳定的做法极易遭到反感和厌恶。

俄罗斯当局的一系列反危机措施逐渐显现出效果,通货膨胀显著下降,进口替代效果明显,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复苏,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征兆。

俄罗斯并非首次遭遇经济危机,国内政治传统上也没有总理因轰动性丑闻而辞职的情况(况且这个丑闻还是由遭到刑事审判的人士所提出),情绪宣泄过的俄罗斯群众会回归按部就班的生活,依旧会对普京和他支持下的政府怀有信任和期望。

不同以往的袭击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发后的第二天,俄联邦调查委员会即确认了自杀袭击者的身份——出生于1995年,拥有俄罗斯国籍的吉尔吉斯坦人阿克巴尔让·扎里洛夫。

通过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遭到重大恐怖袭击的背景和特点,袭击无一例外都与盘踞在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非法武装有关。

随着俄罗斯对车臣非法武装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打击力度的加大,盘踞在中东的极端主义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节节败退,部分恐怖分子向中亚地区回流。他们虽无法与政府正面对抗,但擅长采取各种间接方式制造恐慌效应。阿克巴尔让·扎里洛夫正是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接受了极端思想的蛊惑,进而发动了自杀式袭击。

恐怖主义在2016年呈现出全球化、本土化、碎片化和网络化的特点。扎里洛夫同以往那些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不同,他不是俄罗斯境内传统的非法武装分子,也不是来自于北高加索地区,他平时就是一个过着世俗生活的典型年轻人。此次事件显示,恐怖袭击已从过去的大规模暴力袭击转变为个体的“独狼”行动。

今后世界各国将持续面临反恐难度加大的现实问题,势必要求各国政府将反恐行动从政府反恐向全民反恐转变。可预见的是,今后俄罗斯社会治理方面的力度将会持续加大,这也必将以牺牲部分公民权益为代价,定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俄罗斯移民部门和安全部门在此次恐袭事件中难辞其咎。

苏联解体后,大批独联体国家的公民涌入俄罗斯打工赚钱。2008年俄格五日战争之后,俄罗斯为限制和控制外来移民,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政策。任何想要加入俄罗斯国籍者递交入籍材料后的半年之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会对申请者进行严格的调查和监视,接下来是3年的暂居资格,然后再经过5年才能获得绿卡,之后才能加入俄罗斯国籍。

阿克巴尔让·扎里洛夫于2011年从吉尔吉斯斯坦来到俄罗斯,在圣彼得堡的一家寿司店工作。是什么原因让一名普通的寿司工经过不到6年的时间就获得了俄罗斯国籍,这期间他前往伊拉克的经历如何通过了安全部门的审查,这些都值得俄政府部门的反思和追查。

不同以往的美国总统

4月7日,美国对叙利亚的空袭,是叙利亚内战爆发6年来,美国首次对阿萨德政府的军事设施实施打击。空袭是在没有国际组织对4月4日化武袭击进行调查和责任认定,安理会没有作出相关决议的情况下进行的。

2013年,阿萨德政府在联合国框架下交出并销毁化学武器,并且当前战场局势明显占优,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恢复化学武器生产和使用的背景下,美国依然选择对叙动武,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值得探求,其中同俄罗斯的关系是要考虑的重点。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通俄门”事件之后,特朗普团队迅速与其做出了切割,一切涉及到与俄关系问题的表态都变得小心翼翼。

叙利亚化武事件使得特朗普团队在国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反对派议员暗示正是特朗普和俄罗斯与巴沙尔之间的“暧昧关系”才使得叙平民和儿童遭受磨难。更有甚者认为正是俄罗斯没有尽到彻底清除叙政府手中化学武器的责任,才导致今天事件的发生。

特朗普对于自己前任的中东政策进行过猛烈抨击,认为今天的中东乱局正是由于奥巴马的软弱造成。在不久前还表示同时打击“伊斯兰国”和叙利亚政府是愚蠢的特朗普,转眼间以“史上最快速度”下达了轰炸的命令,这不仅向世人展现出他与奥巴马的截然不同,更为证明其与俄罗斯毫无瓜葛。

特朗普政府的举动开启了外国军事力量直接打击阿萨德政府的闸门,标志着美国在叙利亚军事行动的重大升级,为俄美关系的改善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可能会打破俄美两国在阿萨德去留问题上形成的共识。

华盛顿公开展示武力,将加强其盟友必须向阿萨德施加压力以实现其下台并组建联合政府的信心。这种结果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失败,克里姆林宫绝不会容忍。因此,俄罗斯的唯一反应只能是加大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力度,确保整个叙利亚领空的安全。这必将使世界大大接近新的全球性冲突。

投票率是明年俄罗斯大选关键

2018年3月,俄罗斯将举行总统大选,在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普京体制发生大动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选本身是普京重新确定合法性的机会,在胜出几无悬念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投票率是克林姆林宫当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切割梅德韦杰夫并不在普京的选项范围内,不仅是因为普京从不对示威者让步,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护“自己人”,这也是体制稳定的必然要求。

2017年正值“1917俄国革命”100周年,俄社会各界将通过一年的时间举办各类活动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希望以此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如何在选前避免某种革命性活动的出现,是普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这也可以理解他为何一再警告卢卡申科警惕白俄罗斯国内颜色革命苗头的闪现。

为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莫斯科致力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全部。普京和俄罗斯的精英们已经从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的喜悦和对其的期待中清醒过来,经历了经济寒冬考验的俄罗斯增加了抗体和耐心。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美国空袭时叙利亚军队放弃使用防空系统令人感到这是一次“有约定的袭击”,表明俄美双方不希望大幅恶化彼此关系。

也许,在弗林“通俄门”事件之后,普京和特朗普二人之间已达成了某种默契和策略,这也并非不可能。

(作者系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祝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