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的挑战:净化巫统

出处∶远东经济评论
原题∶Najib’s Challenge: Clean Up UMNO
作者∶巴里维恩(Barry Wain)
发表日期∶10 March 2009
翻译∶APRIL

显然,纳吉先生让这份工作背负极大的政治包袱。尤其是一起涉及纳吉先生的顾问的案件,一名蒙古女郎于2006年间在马来西亚被枪杀后复遭特制C4塑料炸弹炸碎。

预计在三月底进行,由阿都拉交棒给纳吉的大马领导层权力转移是马来西亚政治重组的里程碑。在逐渐失去马来人的支持长达十年后,全国巫裔统一机构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UMNO简称巫统)正面临持续性衰微。非马来人更是越发不支持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其他十二个成员党,特别是那些代表少数民族 的华裔和印裔群体,更以他们有限的能力影响政府的政策。在极具魅力的前副首相安华的重组及激励下,在野党的势力快速崛起,越来越多人质疑国阵在没有进行大 改革之下是否还能走得下去。

纳吉先生所面临的挑战有多广泛多复杂,可以用首相阿都拉不幸的命运来衡量,国阵在三月大选中失去十三个州其中五州的政权及国会议席三分二优势之后,巫统内 的权术玩弄者已促使他在第二个任期内提早交棒。阿都拉先生知道该做些什么:他在2004年承诺会终结根深蒂固的贪污,以透明度取代裙带风,把公正无私的元 素注入日益脆弱的各州机关后赢得压倒性胜利。当诺言未能兑现,他被巫统内部顽固的利益主意及经常没精打采的疲态所累,去年被选民狠狠教训了一顿,巫统的衰 退已成定局。

纳吉先生的背景让他充当不了改革者的角色,可是这却是让希望破灭的选民恢复热情所必备的。纳吉先生来自被视为马来西亚第一个政治王朝的贵族家庭,他是该国 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的儿子以及第三任首相胡申翁的侄子。他的表弟,胡申翁先生的儿子希山慕丁,是教育部长兼巫青团长。曾是马来西亚最年轻国会议员的纳吉先 生当年在其父亲的北根选区当选时只有22岁,取代1976年在办公室猝死的父亲。他在23岁那年当上副部长,并在29岁时就成他的家乡,彭亨州的州务大 臣。自从32岁那年加入首相马哈迪的内阁之后,纳吉先生在过去几十年担任过许多高职,他不曾质疑过以族群为基的政治制度或在其职务内提出过任何重大的改 革。 “他不仅是该系统的一部分” ,一位亲信和支持者说, “他相信这个系统。他就是这个系统。”

显然,纳吉先生让这份工作背负极大的政治包袱。尤其是一起涉及纳吉先生的顾问的案件,一名蒙古女郎于2006年间在马来西亚被枪杀后复遭特制C4塑料炸弹 炸碎。这位顾问是女郎的旧情人,经过沉长的法律诉讼后证明她的死不是他下的命令,引起公众恶评如潮也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两名分配给纳吉先生的警察精 英警卫队成员,因为被顾问要求 “处理” 该名勒索他的女郎,而必须面对谋杀罪名。该顾问说他通过纳吉先生的副手与这两名警察取得联系,他俩其中一人是总督察,在供证时证实说是那位副手指示他协助 该顾问。

在该顾问被提控之前,根据手机短讯所传送的内容显示纳吉先生曾发送短讯给代表顾问的律师说,顾问 “会面对暂时性的控状,但是不会全盘皆输 ” 。该国一位著名的部落客和在线编辑兼记者拉惹柏特拉,在申述纳吉先生及其妻涉嫌谋杀后面临煽动和诽谤指控。虽然纳吉先生矢口否认认识死者,也以不寻常的方 式在回教堂内宣誓自己的清白,他却一直无法阻止排山倒海的各种流言、猜测和认真的分析,其中大部分都在互联网上流传着。

纳吉先生也在两度担任国防部长其间,积极展开军事现代化计划时不断卷入多项购买大型武装系统的舞弊指控(1990至1995年,1999至2008年;在 2003年担任副首相后也继续兼任国防部长)。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囊团[外交政策聚焦](Foreign Policy in Focus,简称FPIF)报道,外国武器制造商利用这些拥有良好关系网的马来西亚人为中介,付给他们10至20%的佣金以赢取合同。马来西亚的在野党指 出大部分的金钱流入与巫统关系密切人士的口袋,包括纳吉先生的人马,但警察和反贪局却没有对案件进行令人满意的调查。

举个例子,马来西亚在2002年支付给Perimekar有限公司一亿一千五百万欧元,作为购买价值十亿欧元的两艘全新鲉鱼(Scorpene)和一艘翻 新的阿格斯塔 (Agosta)潜水艇的 “协调和支援” 费用。Perimekar有限公司当时是由一家名K.S. Ombak Laut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过后又被另外两家公司所拥有,换言之这家公司其实是完全由阿都拉萨,纳吉先生那位被控教唆谋杀蒙古女子的顾问所拥有的。国防 部否认所支付的费用是佣金,并表示Perimekar获得正式合同以支援潜水艇的采购。

巫统会选择这样一个四面楚歌的领导人说明了党内部的情绪以及它所面临危机的程度。其中一个事实明确反映出纳吉先生代表的是旧秩序而不是新开始:虽然55岁 的纳吉先生是比69岁的阿都拉先生年轻, 可是纳吉先生活跃于政治的日子却比较长。而且,纳吉先生是巫统内唯一可以接替阿都拉先生担任主席职务的人选。经过马哈迪医生在漫长的主席任期内推行的一系 列党规修改,巫统被强势的高层牢牢控制着,无论是区部、州属或国家都一样, 三百二十万普通会员在党务上其实无甚发言权。一位过气的财政部长,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试图挑战纳吉先生,但是他必需得到30%或191个区部内的58个提 名 ,这是其中一条被沿用以保护领导层的条规。东姑拉沙里仅得到一个提名,就是他自己的区部话望生。

前副首相和备受尊重的党元老慕沙希淡指出,巫统的问题其实就如旧时代一般,“保守派”的领导人忙于自我利益, 无视公众对于贪污、滥权以及缺乏政治责任等问题的关注。他的评价的准确性反应在去年杪巫统决定舍弃阿都拉先生的重量级策略上,不让他有时间来执行反贪及司 法改革等承诺。事实上,巫统党内部份有影响力的份子强烈排斥改革,他们显然在担心各机关及司法的独立可能制止许多不为人知的赚钱管道。在巫统内几乎每一个 职位都有一个价格,期望得到合同或其他商业机会的回报,在打击所谓“金钱政治” 这种根深蒂固的制度上,根本没有明显的进展。 巫统当然并不是纳吉先生唯一的关注。基于在金融方面经验有限,他必须做好准备以带领马来西亚熬过席卷该区域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他另外一个压力来自必须表态 支持极为敏感的课题,既仍称以原来名字的新经济政策。这是一个令华人、印度人及越来越多没有正确政治联系的马来人觉得极度反感的根源。经济及商业巨头们指 责在中国和印度逐渐强大的当儿,新经济政策势必削弱马来西亚的竞争力,可是许多巫统内的贪污却和滥用各种籍以协助土著,主要是马来人的各项新经济政策企化 案有关。

纳吉先生还必须和在野党一位经验丰富、能言善辩的政治战略家,安华依布拉欣斗智斗勇,他曾经是在巫统内被纳吉先生公认为上级的盟友。 安华先生一直宣称,纳吉先生不是马来西亚人能接受的领袖,因为他无法解释关于谋杀案和军购佣金的疑惑。这可能不会是令初任首相的纳吉先生头痛欲裂的风暴, 却足以让他失去初为人相的惯常蜜月期。

比阿都拉先生更精力充沛和果断的纳吉先生,却以他多年为副相的经验意识到必须更迅速的对众多挑战作出反应。纳吉先生以他十年前几乎失去了国会议席的经验为 例,指出他是有能力专注于改善问题的。在1999年的大选中,由于受到安华先生被革职和巫统内许多党员愤而退党的影响, 纳吉先生在北根的10793张多数下跌至241票。这位副相指出,虽然感到震惊却也承认了他的疏忽。纳吉先生随后定期访问和发展该选区,协助北根镇成为一 个农业以外的工业中心。在2004年的选举,在阿都拉先生压倒性胜利的助威和重大的选区划分后,他在北根倍增的选票遥遥领先:22922票。甚至在去年政 府几乎被所谓的选举海啸撼倒的当儿,他还能一举将多数票增加至26464票。

身为传统马来人,纳吉先生一直苦于不能表现得过份雄心勃勃,他宁愿留幕后并且在盟友的协助下搞政治。回想起来这确实是在马哈迪为首相其间最明智的战略,因 为曾经有三位在巫统内让他感到受威胁的杰出竞争对手被他剔除过,其中两人是他的副手。受家族血统的影响,纳吉先生向来给同仁的印象是,他能够耐心地在官僚 机构、企业和巫统内扎稳脚步以继承父亲的衣钵。他庞大且忠心耿耿的网络让他成为马来西亚联系网最强的政治家。他的许多追随者都是从他担任巫青团长时代就一 直跟随他的,政治分析家陈宝珠(JOCELINE TAN)指出,而现在这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各区部的主席,“就像是在幕后操纵大局的实权军阀。 ”

值得注意的是,在1987年当纳吉先生身为巫青团长时曾经提出过不堪入耳的种族性言论,让非马来人对他相当质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他多年。当时他在吉隆坡 率领一支庞大的示威队伍指控华人对马来人特权的威胁,并造成为期好几个星期的紧张局势。种族间的不满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导火线其实是因为政府委派不谙华 语的行政人员到华小任职。由于种族情绪已经超越党的界限,国阵的两个成员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参与了在野的民主行动党为华族争取利益的活动。照片中的纳吉 先生与其他巫青领袖戴着白色头巾挥舞着拳头,头顶上的横条书写着四位著名的华裔和印裔领袖的名字,(虽然其中一人是穆斯林)以及 “消灭他们” 的字眼。 他的追随者挥舞着写满挑衅性种族口号的旗帜。 “我们的领袖不可以再妥协了,” 纳吉先生说: “我们受够了。 ”

多年来纳吉先生都毫无疑义的被认为是一个马来人至上主义者。大多数分析家将他的失误归咎于年轻时期为了证明他对马来民族的热爱以及为了巩固他在巫青团的领 导地位所致。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会认为反华或反印情绪只是他的籍口。然而往事却不断困扰着他,一些反对派人物不断反复提起1987年的事件,并为该事 件添加了许多极端主义的色彩。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马来西亚华人及印度人对纳吉先生的支持率只有马来人的一半或三份之一,这都显示将他标榜为极端份子的 运动可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纳吉先生本人对沙文主义的指控却很敏感,“我不是种族主义者,”在去年的大选受挫后他私下主动对在野党的国会议员确认这一点, 并指出他也有华裔朋友。

另一个让中产阶级的马来西亚人牢牢记住1987年事件的原因是,历史记载了马哈迪利用种族冲突为由,展开茅草行动以镇压持不同政见的异议者。警方在未经审 判的情况下援引内部安全法令在几个月内逮捕了超过119人。其中包括当时的国会反对派领袖林吉祥、其他国会议员和州议员、学术界和许多并没有参与那一次丑 陋的争端的社运份子。其中一些人包括林先生,被判入狱两年。这仍然是该社区永远的痛,因为没有一位策划该项示威的巫统领袖,包括纳吉先生被拘留。

纳吉先生在2007年做了一项对自己不利的宣布,既马来西亚是一个回教国,从来就不是世俗国,引暴了危机。他的评论和历史记载相互矛盾,在该国理应庆祝独 立 50周年的当儿分裂了阿都拉先生的内阁和该国的社会。虽然阿都拉先生试图平息争端,发表声明说马来西亚既不是神权国,也不是世俗国,而是奉行议会民主的国 家,可是华人和印度人又多了一个警戒纳吉先生的理由。

如大部分非意识形态的巫统政客, 纳吉先生早已活跃于各个为他们制造机会的非正式的政治联盟。他在1987年最关键的时刻表态支持首相马哈迪,当时倍受其先父推崇的东姑拉沙里挑战党主席职位。

纳吉先生是安华在1993年以横扫的姿态入座巫统办公室的所谓宏愿队的其中一员,当时安华先生汇集了众多的支持,迫使当时的副首相嘉化峇峇放弃党署理主席 的竞选。宏愿队的队员包括前青年和体育部长穆尤汀,前雪兰莪首席部长莫哈末泰益以及纳吉先生,宏愿队中选所有三个副主席的职位,虽然该队在第二年就瓦解 了。

纳吉先生对马哈迪医生的效忠最终得到了回报,但是在这之前纳吉先生还是经历了沮丧和对未来感到极度焦虑的时刻。 1998年,马哈迪医生越过纳吉先生而选择了阿都拉先生,前异议派系东姑拉沙里的支持者,以取代被革职的副首相安华先生。马哈迪医生随后解释说,他希望阿 都拉先生入主首相办公室一届,然后就让位给年轻纳吉先生。事实上更具个性、辩才和教育程度更好,拥有工业经济文凭的纳吉先生是马哈迪医生接班人的首选。但 是因为他是以道德欠佳为由革除安华先生,当时的政府在回教党的压力下,马哈迪医生唯有选择不吸烟不喝酒,并拥有无可挑剔回教背景的阿都拉先生。

尽管阿都拉先生于2003年正式任命纳吉先生为其副手,其实也是马哈迪医生公开施压后才这么做的,而阿都拉先生在满一届任期后并没有退位的打算。马哈迪医 生从2006年起不断向放弃他一手策划的许多工程和政策的阿都拉先生开炮,他试图鞭策纳吉先生公开反叛首相,甚至因为对方不这么做而称他为“懦夫”。但是 纳吉先生情愿等侯轮到他的时刻,一边公开发表忠诚的老二论,一边努力经营他在巫统内的派系网络,以确保能够顺利继位。

虽然漫长,纳吉先生过去的记录提供了一些他将如何着手处理首相职务的线索,不仅是谨慎和务实而已。因此采取轻柔的态度是他执政的方针,除了国防以外,的确 难以断定他对于重大课题的立场,以及他希望马来西亚如何应对正对该国造成冲击的,从外在的全球化到内在的所谓“回教化的蔓延”这场风暴。比较好听的解释 是,他被长期占主导地位,并亲自参与每一项重大决策长达22年的马哈迪医生的阴影笼罩着。

其中一个让纳吉先生留下脚印的领域是教育,虽然这其实是马哈迪医生的意思,既实行开放政策使马来西亚成为该区域的教育中心。在1995至99年担任教育部 长其间,纳吉先生于1996年推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允许私人外国大学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和颁发文凭。这些措施为学生特别是非土著提供了更多选择。私 立大学的数量从1995年的零所增加至2001年的16所,而私立学院也增加四倍之多多,从1992年的156所增至2001年的690所。纳吉先生也实 施了让非土著欢迎的政策,他通过修改法令确保部长不再有权力使华小及淡小转型为国小。华印两族诠释此举为加强现有的承诺,让他们继续拥有自己的母语教育。

(译者按:持续翻译中……这篇文章的作者文采非常丰富,所以英文不好的我翻译得超慢的。请看官们耐心等待了,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哦。)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是不会轻易的乱了方寸的。纳吉先生所面对的挑战和他父亲敦拉萨当年所面对的对抗毫无不同,当年在1969年的全国大选中,马来 西亚政府破天荒失掉了三份二国会议席优势。在选举后的血腥种族暴动,以及后来国会被冻结,敦拉萨开垦新路线,将三个政党联盟带入国民阵线,并选择与反对党 展开合作,扩大它的影响力,并接纳了《新经济政策》,以缩小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经济鸿沟。在近四十年后,纳吉先生要获得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取消他先父 遗留下来的经济政策,因为这个政策目前已经造成发展停滞,扩大了不公的情况,以及对社会造成永久性的种族分裂。安华先生曾建议一套马来西亚人的经济议程取 代《新经济政策》,以协助所有需要帮助的大马人,而不单是土著。纳西尔(Nazir Razak)是纳吉先生的弟弟,同时也是国内第二大银行,土著联昌银行的执行总裁。他在观察局势时表示:「目前由《新经济政策》所衍生的政策是不明智的, 这只会潜在的破坏国内团结和投资。」

重新评估《新经济政策》需要政治勇气,可是,任何坚决的行动却会导致巫统所建立的支持者堡垒将会受到威胁。而对纳吉先生而言,他扮演的角色是暗中扶持和保 护这个系统,而不是破坏或是扭转它。很明显的,当他说明《新经济政策》将会被自由化所取代,并最终将会被废除的言论来说,他能施展的空间极为有限。虽然大 批在后面的支持者因为利益受到冲突而迫使他收回言论,纳吉先生坚持这项自由化政策涵盖大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公司。他强调30%土著股权依旧是政府的政 策,他同时也表示那些无法吸引到土著投资者的公司能够把他们的股票向公众出售。这是一项相对显凸的做法,看来这将成为纳吉先生施展戏法的模式——即是说, 维持一贯的方式,可是却逐渐的取消《新经济政策》的元素。

同样的道理,纳吉先生看来没有意愿,企图清算巫统,因为这将造成区部头子之间的对抗,还有其他推选他上台后等待瓜分商业合同作为奖赏的人士。就如纳吉先生 的一位亲密伙伴这样说法:「他才不会作茧自缚呢」。巫统中广受人们抨击的提名固打系统,让他保全这个宝座,因此,他会按兵不动。他曾放话,表示他会快速终 结党内的贪污舞弊,随即,巫统纪律委员会主席东姑阿末(Tengku Ahmad Rithaudeen)即刻建议取消四个膀翼,包括男女青年团,以作为减少党内竞选的努力,同时自制了贿赂选票的行为。纳吉先生在作出激烈的挽救,他表示 说党内的贿赂选票的行为必须与『政治意愿』作为制衡,而他的这个说法承传了他的前辈们的一些风范。

纳吉先生时常提及国阵必须顺应大众的意愿,他警告说:「如果我们没有改变的勇气,人民会在下届大选改变我们。」可是纳吉先生所作出的任何声明几乎都是口 号,其中,他一直都在为《内安法令》辩护,而这项法令当初是为了对付共产党颠覆,目前却被被利用来对付法定的在野政党,甚至被用来对付巫统中小部分的反对 派。虽然纳吉先生赞扬《内安法令》保护马来西亚免被恐怖分子所威胁,他也说明:「最近有许多对这个法令的争议,」而他也说会在无确定性的『未来日子』作出 检讨。政治专家黄基明(Ooi Kee Beng)写道:「在接下来的党选中的候选人当中,没有一人是抱着认真进行改革的意愿的。」

纳吉先生目前正在领导政府进行两场受人瞩目的补选,虽然他一贯的甜言蜜语有些收敛,可是狗终究改不了吃屎。去年八月,安华先生轻易的把他妻子屯兵十年的峇 东埔国会选区轻易拿下,获得空前的胜利。纳吉先生接着动员巫统拿回他们的尊严,取下他们在2008年赢获的瓜拉登嘉楼国会选区。巫统派出副部长坐镇,他是 当地人,同时也是首相的政治秘书,他被视为是一名优秀人才,同时和阿都拉先生反复的领导能力成了对比。为了化解这项误解,纳吉先生投入上亿美元到各项计划 中以确保能够获胜,包括在当地发放政府合约给六百名小型马来人承包商。可是他还是无法满足国内要求改革的声浪,结果席位落入反对党手中。

纳吉先生在担任部长期间,人民期待他对政府进行大换血,委任一批新的部长,简化国内的管理。他的同僚表示,纳吉将会对治臃肿的官僚系统的浪费,促进效率。他的同僚意识到他将无法瓦解他自己的支持者网络,因此,他建议纳吉先生将开启系统,让更多人获得好处。

一个贴切的问题是,养尊处优的纳吉先生要如何说服民众,在经济衰退的期间让他们觉得他能够感受到民间疾苦呢?纳吉是彭亨皇室四大家族中的一员,继承了家族 的德行美誉。他在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男校完成中学毕业后,继续在诺丁汉大学完成大学教育。在灰发和小胡子的外表下,他说得一口流利 的英文,并且在外交圈子中从善如流。他曾经这样声称:「无论是在我的选区中的祈祷室,又或者是在『Simpsons in the Strand』餐馆用餐,我一样自在。」他所指的是一家位于伦敦的高级餐馆。在他的一些言论中,说明了他在国外各地用餐的时间多过与他在本地支持者在一起 的时间。在回应2006年大受民众反对声浪的燃油涨价的事件中,纳吉先生建议人们需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比方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众人哑然,仿佛 就像是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的名言:「人民若无面包,那就改吃蛋糕嘛!」两年后,纳吉先生看来还是死性不改,当他劝告巫统领袖们要谦虚友善的回应『乡亲父老』 时,他给的劝告却是如此不济。「当我们在车子里头时,千万别睡着,因为就不能和他们伸手打招呼了,」他说:「这样的话,会得罪他们的。」

翻译到此,请四月继续接龙!

A danger for Mr. Najib is that he has left himself exposed to ridicule by his fiercest political opponents, who will not accord him the minimum respect due to a Malaysian leader. At points during the Kuala Terengganu by-election, as in Permatang Pauh earlier, he was greeted with posters of the murdered Mongolian woman, Altantuya Shaariibuu, and chants of “Al-tan-tu-ya,” or worse. The protesters were invariably supporters of Mr. Anwar’s People’s Justice Party. Mr. Najib seemed to recognize the excruciating embarrassment when he sent a private message to dap leaders, Secretary General Lim Guan Eng and his father, Lim Kit Siang. Mr. Najib told a dap legislator he appreciated the Lims for not “being personal,” meaning that in their criticism of the Mongolian case they have stopped short of vilifying him.

Implicitly confirming that he sees Mr. Anwar as his prime threat and target, Mr. Najib also told the opposition legislator that he would like to find ways to cooperate with the dap-led Penang state government. pas has not given priority to the murder, believing most Malays have made up their minds and there are few votes to be won on the issue. While the dap has pursued the matter, it has focused more on the legality of the case rather directing accusations at Mr. Najib. In addition to making life uncomfortable for Mr. Najib over the killing, Mr. Anwar, with his organizational skills, is seen as the lynchpin of the People’s Front, which groups the three opposition parties. Mr. Najib recognizes that the Anwar bandwagon must be derailed if UMNO and the National Front are to survive.

Mr. Anwar and Mr. Najib have been headed for a showdown since mid-2008, when Mr. Anwar was charged, for the second time in a decade, with sodomy. After photos surfaced showing Mr. Anwar’s accuser, Mohamad Saiful Bukhari Azlan, with a Najib aide, Mr. Najib said Mr. Saiful had visited his office three months earlier in relation to a government scholarship. Later, though, Mr. Najib admitted Mr. Saiful had visited his home and discussed the alleged sexual attack before lodging a police complaint against Mr. Anwar. Opposition claims of a conspiracy against Mr. Anwar included pointing the finger of suspicion at Mr. Najib.

Considering that opinion polls have shown that most Malaysians do not believe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Mr. Anwar and that they are damaging the country’s reputation, Prime Minister Najib could consider dropping the charges. It might relieve some of the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and deny Mr. Anwar a platform to claim persecution and attract more sympathy and support at home and abroad. But judging by Mr. Najib’s intervention in Perak in February, in which he encouraged defections to topple the People’s Front state government, he seems eager to indulge what have been called his “street-fighting instincts” against Mr. Anwar. The prospect of securing a conviction and eliminating Mr. Anwar from politics, however slim, may prove irresistible.

Some critics have suggested that Mr. Najib, with Dr. Mahathir’s backing, might be tempted to return to Dr. Mahathir’s authoritarian ways and use political turmoil as a pretext for detaining opponents or declaring emergency rule. But, initially at least, Mr. Najib hopes to win support by conversation rather than coercion. In September, he launched a Web site (www.1Malaysia.com.my), which he was at pains to describe as personal, not official, so the public could engage in “open and honest dialogue directly” with him. “I do not believe in the politics of ‘deceive, divide and rule.’ Returning to our long-held belief in unity and mutual respect is more important now than ever,” he said in his initial message.

Although Mr. Najib pronounced himself happy with the response, three months before he was due to replace Mr. Abdullah, only 41% of Malaysians thought Mr. Najib would be a good prime minister. Even the inept Mr. Abdullah had a 46% approval rating in the poll, conducted by the independent Merdeka Centre. After waiting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for his moment to lead the nation, Najib Razak is taking over “without the burden of overly high expectations,” as one report put it, but burdened on almost every other score.

Barry Wain, a former edito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is author of the forthcoming book Malaysian Maverick: Mahathir Mohamad in Turbulent Times.

Labels: 网报杂志

登入为: admin
妙文:纳吉的挑战.txt · 上一次变更: 2009/04/02 08:5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