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布基尼” 欧洲反恐矫枉过正?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8/27 11:25:48

导读: 面对恐怖分子的枪口和炸药,普通民众的乐观和勇敢并不能带来安全,欧美国家需要做的是尽快根除恐怖主义的土壤:在外,妥善处理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的冲突和战争,摆脱“军事反恐”的依赖症;在内,弥合不同族群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各国联合修补“反恐漏洞”。而不是拿出些反常甚至可笑的举措,用一句“反恐需要”使其合理化。

8月19日,澳大利亚悉尼,模特展示“布基尼”泳衣。 CFP供图

“布基尼”一词来自“比基尼”和“布尔卡”的合音。这是一种能够盖住身体大部分的连帽泳衣,它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头巾、束腰外衣以及裤子。

这几天跟欧洲反恐相关的新闻不少,但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法国尼斯海滩上4名荷枪实弹的警察要求一位身着布基尼(包裹全身的穆斯林泳衣)的女士脱衣,并根据新的“布基尼禁令”开出了38欧元的罚单。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公布一揽子反恐方案草案,其中规定德国警方有权检查入境难民的智能手机,看看Facebook账号上发布了哪些内容。围观群众纷纷表示,恐袭似乎折磨得欧洲都有点神经质了。

翻翻新闻日历,欧洲这两年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的频率高得可怕。在这些恐袭当中,他们将矛头对准了无辜民众,而且多选在日常生活娱乐的场所:巴黎的咖啡馆和剧院、布鲁塞尔的机场地铁、尼斯的海滩、慕尼黑的商场等等。一而再,再而三,难免让普通民众和游客情绪紧张。法国法兰西岛大区旅游委员会23日发布报告说,大巴黎地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100万人次,外国游客开始选择“绕开巴黎”。

每次恐袭过后,舆论一边骂恐怖分子“灭绝人性”,一边也在痛斥政府“不作为”“无能”。其实,欧洲各国政府的心中,也有个大写的无奈。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对移民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但往往教条地执行而忽视融合,族群对立和文化冲突暗中滋长。近年来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接踵而至,许多积压已久的问题得到集中爆发,不少恐怖分子就是受到极端思想蛊惑的欧洲本土青年。

为了反恐,各国绞尽脑汁,除了要从干瘪的荷包里多掏钱,在街头增派警力巡逻威慑,在网络上对可疑人物实施布控、对可疑信息进行筛查,还提出要在各国情报和安全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

保护民众无疑是政府的责任,但在反恐大旗下,拿出来的一些反恐举措似乎矫枉过正了。譬如,德国媒体透露,该国政府计划呼吁民众自发囤积“能维持10天”的饮用水和食物,以应对恐袭“非常时期”。上文被罚款的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喊冤,引起一片共鸣。因为法国至少15个城市推出禁止穿着布基尼进入海滩的规定,虽然遭到不少民众和团体的嘘声,但执法人员还是“罚你没商量”。让人心寒的是,不少围观者为警察鼓掌叫好,还让穿布基尼的女士“滚回家去”。法国的封杀布基尼和德国的查看难民手机,非但不利于反恐,反而有可能制造更多的矛盾。

值得警惕的是,在恐袭的阴云之下,欧美国家对自由和安全的边界变得模糊。近日,美国菲尼克斯天空港机场禁止一名佩戴心脏起搏器的9岁男孩登机,给出的理由是“曾经阻止过利用戴心脏起搏器的孩子发动恐怖袭击的行动”。男孩质问是“什么时候”,对方回答“不方便说”。

面对恐怖分子的枪口和炸药,普通民众的乐观和勇敢并不能带来安全,欧美国家需要做的是尽快根除恐怖主义的土壤:在外,妥善处理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的冲突和战争,摆脱“军事反恐”的依赖症;在内,弥合不同族群和文化之间的矛盾,各国联合修补“反恐漏洞”。而不是拿出些反常甚至可笑的举措,用一句“反恐需要”使其合理化。

原标题:封杀“布基尼” 欧洲反恐矫枉过正?

 责编:许舒琦(如需版权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