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核爆”:回不去的故乡

时间:2016-03-31 07:2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宿亮

内容摘要:面对惊人杀伤力,美国决定把核试验转移到本土之外。他们选择的是当时太平洋上的美国托管地马绍尔群岛。这个岛礁国家遭遇将近70次核试验,印记至今难以抹去。

  “核试验多在沙漠中进行,是因为沙漠中仙人掌比较多吗?”对于中国网络上的这个问题,且不说科学能否证明仙人掌具备吸收辐射的能力,美国从“核纪元”刚开始就已揭示了沙漠核爆的结果:最早一次在新墨西哥州“死亡之路”沙漠的核试验,方圆800米内,沙粒烧成了玻璃,冲击波震碎远在200公里外的窗户。

面对惊人杀伤力,美国决定把核试验转移到本土之外。他们选择的是当时太平洋上的美国托管地马绍尔群岛。这个岛礁国家遭遇将近70次核试验,印记至今难以抹去。

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的进行一次核试验。路透社
  “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如果你没听说过马绍尔群岛,那一定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比基尼环礁。设计师用“比基尼”给新式泳衣命名,就是受到媒体长篇累牍报道核试验的影响。

比基尼环礁的命运不像比基尼泳衣那样让人愉悦。比基尼环礁居民代表特马基·朱达曾这样描述那段遭遇:“我们的可悲之处和当年出埃及的以色列孩子如出一辙,他们在沙漠里徘徊了40年;而我们离开比基尼环礁,在海洋上漂流了32年,永远也回不去我们的‘应许之地’。”

在美国档案馆中,一幅黑白照片讲述了1946年初发生的事情。照片上,五六个扛着行李、穿着连衣裙的比基尼环礁姑娘正赤脚走向海岸,其中一位还在笑着跟旁人打招呼;一个光屁股的孩子正在沙滩上玩耍,好像这一切与他无关。

那是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连续核试验的前一年。当时,比基尼环礁上有40个家庭总计167名居民。按美军的说法,他们将被“暂时”迁移到其他岛礁,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和结束世界上所有战争”。抱着这种期待,他们移居到朗格拉普环礁。随后又辗转多个岛礁,一直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土地而挣扎。

撤走当地居民的比基尼环礁被美军改造成了试验场。比基尼环礁上进行的最著名核试验是1954年3月1日“城堡行动”中爆炸的美国实用型氢弹。此前一年,苏联氢弹试验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推动他们试爆更大杀伤力的核武器。

由于设计缺陷,当天的核爆当量达到1500万吨,超过预期当量2.5倍,爆炸威力达到广岛原子弹爆炸的1000倍。时至今日,从卫星图上还能够看到那次核试验的痕迹——比基尼环礁内西北部位置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大坑,那是一个深达80多米,最宽处达到2公里的“人工湖”。

然而,这次核试验留下的不仅仅是这个抹不去的伤疤。核辐射直接扩散面积1.1万平方公里,超出美军事先划出的危险区域。距离比基尼环礁100多公里的朗格拉普环礁当地政府代表事后回忆:“(氢弹)引爆后大约5小时,朗格拉普开始下起了辐射雨。几个小时之内,整个环礁都被一种白色粉末的物质覆盖,没有人知道那就是核辐射物质……孩子们自以为在雪中玩耍,捡起那些东西吃了下去。”

核爆后,数十名周边岛礁居民在短时间内因癌症、白血病等丧生。核爆危险区域附近的日本渔船“福龙丸”上也有一名水手死亡,一度引发国际社会严厉批评。但美国并没有收手,而是继续在马绍尔群岛实施核试验直到1958年。

比基尼环礁当地居民中的160人,在1970年得到美国的安全保证后回到岛礁,居住了将近10年,才由美国科学家发现他们体内铯超标,于1978年再度疏散到其他地区居住。如今,在接近5000名比基尼环礁岛民和其后代中,1946年由美军疏散离开比基尼环礁的还有31人。对于他们而言,比基尼环礁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持续半个世纪的太平洋核爆

在太平洋上进行核试验的不止美国。在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今日的库克船长宾馆所在位置60年前就曾经是英军指挥部,英国从1957年开始在这里进行核试验。

英国先前曾在澳大利亚测试原子弹,但澳方以安全为由拒绝英国继续在那里测试氢弹。基里巴斯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环礁,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人员和基础设施,被军方视为理想的实验场所。

20世纪50年代,英国担心全球反对核试验的声浪会阻止氢弹开发进程。为了保持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政府仓促启动了“格斗行动”。英国在基里巴斯岛及附近岛礁引爆了多枚氢弹,直到1958年与美苏达成停止核试验协议后才收手。随后,美国又在基里巴斯岛进行多次核试验。

事后档案显示,尽管英国声称部分试验远离基里巴斯岛海岸,但实际上核爆几乎就发生在距离海岸不到两公里的地方。不少基里巴斯岛居民事后回忆,他们没有获得任何安全装置,也没有得到安全指示,仅仅被告知应背对爆炸点。

新西兰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500多名当年参与英国核试验的新西兰海军退役人员进行研究,其中不少人在40岁至50岁时离世,主要罹患的是血癌和骨癌。据仍在世者回忆,当时他们的“装备”只是带兜帽的白色棉服和墨镜。

与英国类似,法国也模仿英美在太平洋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进行多次核试验。

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沙漠军事基地开展“蓝色跳鼠行动”成为核国家。随着阿尔及利亚独立,法国核试验转移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方加陶法环礁与穆鲁罗阿环礁。曾经孕育了高更美丽画作的塔希提岛也因此暴露在巨大的核辐射之下。

由于法国对国际社会禁止核试验的呼声置若罔闻,从1966年到1996年,法国在这两座岛礁上进行40多次空中核试验和将近150次地下核试验。核试验导致相关地区出现大量鱼毒病。当地岛民多以捕鱼为生,在法国处理倾倒核垃圾的芒阿雷瓦岛,放射性物质沉降导致的鱼毒病发病情况极为严重。

事实上,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核试验基地、原苏联在北极圈的新地岛核试验基地及在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基地。疾病频发、环境恶化等核试验的潜在威胁一直笼罩着这些地区。

岛民发起国际诉讼

1946年第一次离开比基尼环礁的居民如今甚至很难再次就当年的核试验提起诉讼。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决定不再接受相关诉讼。此前,美国政府向马绍尔群岛政府和相关居民支付了数亿美元的赔偿。不过,对于比基尼岛礁居民而言,核试验的损害远远超出身体疾病,他们人生的轨迹被完全改变了。

马绍尔群岛原计划向国际刑事法院起诉包括美国在内的数个核国家。但国际刑事法院只批准了其对英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起诉(由于美国并非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因此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不具备管辖权)。在近日提交给海牙国际法庭的文件中,马绍尔群岛政府坦陈,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体会深刻。马绍尔状告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国违反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及早停止核军备竞赛与核裁军。

不少人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是当时科技并不足够发达的人类手中一个“危险的玩物”,研究人员并不知道核武器真实威力,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精确计算核武器的爆炸危害,这种核试验导致的伤害威胁极大。

现阶段,国际社会禁止核试验和实施核裁军的国际努力已经持续多年。1968年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都清楚表明了有核国家限制核试验的义务。不过,禁止核试验和核裁军涉及军事安全和国家主权,相关条约的作用并不明显。

今年3月底,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在华盛顿召开。在有核时代如何智慧地限制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直接和次生伤害,仍有待各国持续努力。

 责编:huanqiuth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