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卫兴华•

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召开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次隆重集会,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尼泊尔、古巴、越南等四大洲九个国家的近150位参会代表共聚一堂,纵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畅谈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此次大会是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的一次社会主义盛会,是对在全球经济政治大变局中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前景的一次深度研讨。中央顾问委员会原秘书长 李力安、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中国社会科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软实 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中央党校教授赵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崇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英国共产党主席哈帕、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教授多博林科夫、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教授卡扎诺夫、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哈拉 比、德国著名哲学家与经济学家帕特森、法国著名学者博卡拉、古巴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格迈兹、尼泊尔著名学者萨帕利亚、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院长武明江等 中外代表分别作大会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时报、新华社、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辽宁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 院、山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温州大学、福州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牡丹江师范学 院、东北农业大学等诸多单位的国内代表,与外宾一起就新自由主义和国际金融垄断与世界格局和社会阶级结构、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世界左翼与社会主 义现状及前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 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 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下是卫兴华发言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

怎样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富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否确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些分析。

存在一个理论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其理论背景是要与改革开放前搞贫穷的社会主义进行区别呢,还是在回归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呢?可以回答说:二者兼有。

在改革开放前的“左”的形势下,是不讲也不能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宣传什么穷革命、富则修(修正主义),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把重视发展生产力诬之为“唯生产力论”,把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批之为“经济主义”、“福利主义”。那时,讲社会主义,就是强调 三条: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或计划经济)。于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提高公有制水平,扩大公有制范围,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 共有制度。讲按劳分配往往成为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而且,只能靠在公有制经济中做工、种田获得劳动收入。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农民在 庭院中种点玉米、南瓜,也当作搞资本主义强迫砍掉。只能讲工人“为革命而做工”,农民“为革命而种田”,不能讲为发家致富而发展生产。把农民发展点商品经 济看作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堵截。所谓“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就是在堵塞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农民也没有经营自主权。搞经济不重视经济效益,重视“算政治账”,而忽视“算经济账”。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被模糊了。把某些有利于发 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行为作为资本主义道路批判,其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是什么?或者概括为一个问题:搞社会主义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社会主义而搞社会主义,为公有制而搞公有制?只有先弄清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才能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认识上不是很清楚的。他一 再强调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1980年4月到5月的谈话中,强调“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 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86年又讲:“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 义”。既强调发展生产力,又强调共同富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概括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 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

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强调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中是第一次。它的提出,首先是针对改革开放前“左”风时期,抓 “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快速发展生产力和漠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搞贫穷的社会主义而讲的。但放远点来看,从中国共产党建党起的长时期中,宣传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着重于讲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剥削制和阶级对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般不宣传社会主义要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 裕。在革命战争年代,致力于革命斗争,没有社会主义的实践,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或者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清楚,而且,也 不是当时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只知道要通过革命斗争,取得政权,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在苏区实际工作中,曾搞“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年代,曾提 倡自己动手,发展生产,丰衣足食。但都不属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前面提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抓住搞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党的理论发展历史上的首倡。但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上的首倡,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消除有关的两种误解。其一是误解和错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斗争的理论,不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已经过时。认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不同于马、恩、列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是同样误解错解了马恩列的理论,或明或 暗地质疑:目前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改旗易帜?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 的邪路”。从根本上说,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十八大报告所说,是“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源与流的关系。

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快速发展生产力,民生为重,共同富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上写明的东西,马、恩、列有明确的论述。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是“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 段”。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 程度上得到满足”。又说:社会主义“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 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过美好的生活。他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 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 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 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 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

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 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4期)

登入为: admin
探索201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1/29 08:49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