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瑋‧發展中國家的轉型阻力

《星洲网》24-12-2015

發展中國家的改革與轉型從來都不容易,各別的案例都顯示發展民主是國家轉型必不可免的一部份,但同時也顯示只要有政權危機,執政者往往選擇重返權威體制或軍政時代。

我國自推行“一個馬來西亞”經濟與政府的轉型政策以來,雖已有宏觀性的成果,但也面對不少的阻力,眼下也處在該進一步強化民主或強化權威的思考節點上。

政府以民為本為轉型的理念,提倡私人領域參與公共服務,除了重塑公共服務的價值也激發了公民治理之意識,但在另一邊廂,也為了保障政策的通行而採取強化權威的做法。

我國在這一年當中經歷了一馬公司引起的各種信任危機、巫統內鬥、民聯分裂、黃衫軍與紅衫軍所引起的種族情緒等多變之時局。政治集團的權斗與社會族群的矛盾背後其實是轉型政策引發利益重組的問題,舊的利益既得者對新政不滿,便借助社會原本對政府的不信任聚攏反對改革的力量,這樣一來使執政黨更舉步艱難,而為了應付由內到外的改革阻力,從內閣重組到國安法令賦予首相過大的權力來看,執政黨有逐步強化權威體制的跡象。

國家已通過國安法以保障國土與人身安全免受極端組織與恐怖主義的威脅,但也可能最終危害到公民的自主性。要安全,或要人權?國民也面對了選擇的兩難。為了保障集體的安全,國民願意讓渡部份的自由權予國家權威者,但也擔憂個體自由失去保障,為了國家集體的安全,除了通過國安法,確實也無他路可走,只不過政府也該意識到國安法既然強化了高層的權威,自然也會加重民主轉型的難度。

要阻止重返權威主義的時代,社會只能從下而上的強化公民力量以儘早實現公民治理的社會。無奈的是,公民力量之脆弱使本已逐見穩定的反對黨力量遭遇分崩離析,散化了凝聚一時的民間政治力量,即使政治力量重組了,也還需要時間去積累民意與實力。

無論如何,缺少社會參與轉型的國家,即便成功了,也不過是一副不受認同的軀殼而已,因國家轉型不是一方的獨角戲,乃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成長、共同的配合,雙方的配合需建立在以民為本的共同意識上,也就是說,一旦發生任何爭議,雙方都要回到共同的意識上面協調突破險阻。

在舊勢力的干擾與恐怖主義的威脅之下,政府與社會更須堅持貫徹以民為本的理念。即將來臨的一年,但願權威者時刻自我反省,防止國安法破壞民主化轉型,也願公民社會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參與公共治理的目標。

(星洲日報/旁敲側擊‧作者:黃婉瑋‧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