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普世价值”实质上是美国价值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戴立兴     时间:2015-12-22

近 些年来,“普世价值”论已经成为时髦的理论包装,除了一些人抽象地强调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以外,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至 某些现代新儒家的那一套陈腐主张,一时间都以“普世价值”为包装而招摇过市。在当今世界还是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的、超阶级的价 值体系和价值观。鼓吹“普世价值”论者,一部分是为时髦所惑,另一部分则别有他图,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澄清和批判。

相关阅读:人民日报要论:认同宣扬西方”普世价值”的人该清醒了

四种错误表现

简要总结起来,“普世价值”论主要宣扬以下几种歪理学说。

一 是崇拜和迷信西方的抽象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说资本主义是人类“终极制度归宿”。如有人说,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 “普世价值”,“没有必要去区分是姓‘资’还是姓‘社’”。又有人说,西方的民主一经产生,就具备了“普世”意义,从英国、美国推行民主以来,全世界 2/3的地区都实行了民主,可见其“普世”的程度。还有人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 准则,以及由这些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制度,是“高文明境界”,是任何民族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有人甚至说,西方是人类的西方,不是西方的西方;西方的观念, 不仅是西方的,也是全人类的观念。这些人都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称为“世界文明的主流”或“人类文明的主流”,公然为“全盘西化 论”翻案。

二是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是“离开甚至背离了人类近代文明主流”,改革开放是向资本主义的“价值回归”。如有人说,中国实行改革开 放,必须融入人类文明主流,承认“普世价值”,同世界文明接轨。又有人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重新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 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还有人说,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的理论创新,我们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这 些说法,显然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误解,企图误导中国的发展。

三是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确立普世价值”,并把党中央提出的“以 人为本”,归结和歪曲为“普世价值”。有位大学教授认为,解放思想应该有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价值体系,解放思想就是要确立“普世价值”。他说: “以人为本是个纲,要贯彻这个纲,就需要民主、自由、人权等一整套‘普世价值’,就是需要价值观的转变。‘普世价值’不能确立起来,就不会是以人为本。所 以价值观问题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四是以“学术”或“理论”的方式张扬“普世价值”,公开主张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方 面,他们张扬“普世价值”和所谓“解放思想”,就是鼓吹“要从‘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来界定社会主义’这个观念中解放出来”,“要从公有制主体的错误观念中解 放出来”,其目的就是希望私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实现私有化。另一方面,他们张扬“普世价值”,主要锁定在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上,美其名 曰“民主宪政”,即妄图在中国实行西方的特别是像美国那样的资产阶级“现代民主制度”。他们甚至公然要中国共产党“放弃列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提法”, 说“中国共产党要获得新生,也必然要走国民党走过的宪政之路”。显然,问题的实质是这些人通过他们所曲解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要误导中国走上他 们向往的资本主义道路,还美其名曰,“应该走向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实质所在

“普 世价值”论甚嚣尘上这个事实,突出表明其中一些人并不认同党中央关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历史总结和重要论断,而要从别的方向去寻找出路,并且认为 已经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于是就从美国和西方话语霸权的体系中捡起了关于“普世价值”的观点,作为鼓吹改旗易帜和进行论证的思想武器。为此, 他们总要极力歪曲、抹黑、否定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历史,力图打着“普世”的旗号来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学者指出:“普世价值”论的宣扬者“想方设 法用西方的‘普世价值’取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以所谓人类文明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为幌子,以学术自由的名义 行使思想专制”,企图获得一种至上性和主导性的姿态,目的无非是将马克思主义驱除出当代中国的话语语境,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性质。

进一 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斗争,集中表现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普世价值”论和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矛 头都是指向四项基本原则的。正如中宣部编写的《六个“为什么”》中所说,近些年来,一些人不顾我国国情,不顾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无视改革开放的 成功经验和历史结论,鼓吹要搞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声称西方所说的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我国的发展要以它们为准则。这些观点和社会思潮 的实质,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取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显然,所谓“普世价值”,其实质上就是美国的价值观,目的是 要求中国从经济到政治和文化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即实现他们的所谓“融入世界主流文明”。有学者从几个方面概括了“普世价值”论的实质:“普世价值”的政 治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按所谓“普世价值”即借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其思 想上的指向是企图废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为圭臬,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经济制度方面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力图搞垮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在国家统一问题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站在了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 整体利益的对立面上。这些概括,对于“普世价值”实质的揭示基本上是客观的。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 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对于在中国到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的又一次庄严宣示。由此也可以看出,“普世价值”论追求的正是别一种 价值。

基本因应之策

从根本上批判“普世价值”论,必须树立两个方面的思想认识。

一 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为指导。列宁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 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不同的利益主体之所以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是因为归根到底价值观的根源是 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 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既然如此,把在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存在之上产生出来的自由、民主、人 权等观念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适用于一切社会所有主体的“普世价值”,无疑在理论上是根本站不住的。一些人热衷鼓吹的“普世价值”观在理论上的根本错 误,就是否认价值观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既然拒绝对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就不可避免地走到迷恋超历史、超阶级的所谓“全人类共同 价值”的方面去。

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软肋”,就是广泛地存在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即一些人在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的同时,走向另一个极端——“阶级斗争熄灭论”,对于我国“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他们熟视无睹;对于当今世界整体上还是阶级社 会,他们不以为然。因此,一些人极力回避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其实,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国内外与阶级 斗争有关的复杂社会现象的“钥匙”和“指导线索”;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在世界各国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完全消灭以前,是不可能“过时”和失 效的,而必须结合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和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不奢谈“普世价值”,又要在实践中通过扬弃吸收历史上和外国有进步作 用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有益内容。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虽然归根到底是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的产物,但首先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因此,我们既否定 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永恒道德”、“普世价值”,认为对于道德传统、伦理文化应当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又强调必须立足于今天新的时代实践,通 过扬弃,吸收外国文明优秀成果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

比如,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今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宣扬说:“要建立一种 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把儒学重塑为遍及全球的现代宗教”,俨然视其为“普世价值”。新儒家的那一套儒家原教旨主义的主张,历史倒退色彩浓厚且荒唐,而且被他 们纳入了“用儒学取代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轨道。这样也就势必曲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严重妨害对于真正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利用。再如,对历史文化遗 产包括对伦理文化的扬弃,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看它对于人民的态度如何和在历史上有无进步的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把批判、继承、创新有机地统一起 来,从而立足于新的时代实践,造成传统从旧质向新质转化,实现对古代优良传统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总之,要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既反对全盘抛弃的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全盘吸收的文化保守主义,努力在批判继承中实现创新。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societies/info_8045.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