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民族争光

战争结束后,约一个小队的阿沙族人民军成员,大部分选择回归故里。20年后,年长的阿为、阿新以及小争因老、病先后逝世,落叶归根!其余的,扎根族群世代 习俗地,远离现代化发展的城镇,成婚生息;包括战争年代缔结姻缘的一队异族夫妇里曼和民儿,看来,乡情不分民族,人之天性!

在旧的政经体制下,在当局藉协助少数民族发展之名,行巧取豪夺原住民习俗地之实的重组部落结构里,他们默默打拼。他们自己摸索,艰辛起步整十年后,回马同 志才成立自己的组织——21联谊会,也只能给予极其有限的福利关照和帮助。凭著过去的军队和战争历练,使他们比常人更扎实的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走在不少 人的前面,赢得地方上的尊重。

当年,经受“坎沙里行动”整万敌兵 “围剿”的第五突击队机关,回边区休整后第二次南下,就曾在Dala河一带周围的阿沙部落驻扎,运筹帷幄,再次出击,安排吸收多批新兵上队并送往边区,和布置地下战线配合武工队开展民运,恢复和建立新老游击区。

为,本,民,族,争,光,就是dala河一带部落送回边区的六名老小阿沙新兵,边区领导阿石帮起的队名。那时的部落头人阿隆,高瘦有魄力,人叫“高佬 隆”,除木薯供应部队外,还联合砍芭种植;记得当时边区的交通队时因等待交期(交通接头日期)在机关停留,队员多协助巡山打猎,没有上队回边区的阿民胞 弟,脸颊的鼻涕老是没抹干净,队员都疼爱叫他“邋遢仔”,全身只打了一条小“加滑”,却拿了一支喷筒带着队员满山寻找猎物。一次砍大芭,他也煞有介事的用 “门农斧”一下一下的劈砍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树,那“老铎铎”的架势,着实教人惊叹。…… 这里,美好的回忆很多,苦难的回忆也不少!为了支持那场战争,dala河周围阿沙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现阿隆逝世了,“邋遢仔”也人到壮年,你再怎么看 也找不回他童年的风采!环视群山河川,也无法找回一处突击队时熟悉的景点,万物变了,和当年的一切有极大的不同,然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一事一物都因 为当年硝烟的存在而变得亲切。

也许“为本民族争光!”这凝聚了领导、战友们期许的神圣使命,依然前仆后继,不曾终止过!让我们出点力帮他们一把吧。

取自:会讯第16期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1(1)/为本民族争光.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1/23 17:2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