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当强势普京遇上今天的俄罗斯

席亚洲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俄罗斯是本周我们军评要关注的主角,一方面是俄罗斯多措并举,向西方示强,一方面却似乎与其最亲密的传统伙伴白俄罗斯生出嫌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外,本周举办的世界最大航空展巴黎航展上,中国军工小有斩获,收获了两份新的战机订单。但细看订单却发现好像并不丰厚,与欧洲“两风”最近在西亚和南亚市场上的“风生水起”相比显得“风头”不足。这里面又有什么问题呢?

苏联分家,分掉的何止是财产

本周普京总统参加了俄罗斯大规模军备展“军队2015”的开幕式,这次展会也是莫斯科郊区库宾卡靶场新建的“爱国者乐园”的首场大型活动。在开幕式上,普京宣布今年俄罗斯要新增40发洲际导弹,引起国际舆论哗然,美国次日回应将“三叉戟”潜射洲际导弹的生产线扩大20%。此外,本周国际媒体证实俄罗斯已经改组了其首都卫戍部队,将原20集团军拆分,其中最精锐的部队被抽出来重建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留下的一个旅,加上新组建的两个旅,再加上已经派驻乌克兰边境的一个旅组合在一起,继承长年担负莫斯科卫戍任务的20集团军番号。这被认为是就乌克兰局势变化做出的应对。

新组建的第1坦克集团军主力装备是T-90A坦克

俄罗斯一再示强,却似乎与传统“铁杆盟友”白俄罗斯产生了一些嫌隙。白俄罗斯本周宣布在中国试射了其新研制的“波罗乃兹”火箭炮,根据此前俄白两国发表的消息,这种火箭炮原本应该是今年9月在俄罗斯进行试射的。虽然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一些时间节点变动并不稀奇;而且作为一款使用了中国产火箭弹的装备,“波罗乃兹”在中国试射也不奇怪,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感谢中国领导人支持之余,又特意说“传统盟友俄罗斯对我们的热切期望却反应冷淡”;再联想到今年5月9日卢卡申科总统没有参加俄罗斯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仿佛俄白两国间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俄白两国一度讨论过重新合并的问题,现在为何发展到这一步?

上面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我们分条来说。首先说说俄罗斯这一轮示强。

现在的俄罗斯已经被挑在了杠头上,似乎铁了心要和西方干。然而,我们始终不要忘记一件事:俄罗斯可不是苏联,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民主集中制,总统下台可不是说说而已。

于是,和一切选举政治的玩家一样,普京必须在选民面前表现出他的强势形象。但细细分析本周俄罗斯的两个举动,就能看出其实质并不算特别“强硬”,更多的只是做给俄罗斯民众看的一场好“秀”。

洲际导弹一年40发,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冷战结束后,美俄的洲际导弹数量和核弹头数量都已经有明确规定,但俄罗斯目前实际装备的核弹头数量比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所规定的实际上要少几百枚,原因是经济上难以维持这个数字。与此同时,美国则比条约规定的还多一两百枚,普京岂能不知道这个缺口?如果真要重回冷战和美国一较高下,俄罗斯首先得生产上千枚核弹头,几百枚导弹。新增40枚,俄罗斯洲际导弹的常规产能大概也就是这个数,实在也只是一个维持俄罗斯核武库不“缩水”的数字罢了。

俄军RS-24″亚尔斯”战略导弹

至于新组建第1坦克军,必须提醒一点,在1999年车臣平叛后,塔曼和坎捷米罗夫卡这两个装备俄军最先进主战坦克的师就从未远离莫斯科。现在把20集团军这两个最精锐的师刨除后才派出去,这本身到底是俄罗斯强势的表现呢,还是对政治稳定性始终心怀顾虑的征兆呢?恐怕不言自明。

至于2015军备展,说实话,除了首次看到AK-12自动步枪内部结构外,其他更是乏善可陈。会上新展出的大型登陆舰模型之类的展品,多看几眼就会明白这不过又是俄罗斯一个缺乏现实支撑的梦想,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东西了,多它一个不多。

接着谈一下白俄罗斯的火箭炮。其实这种火箭炮本身并没有什么稀奇,中国与俄罗斯之外的独联体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本身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中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继承了苏联大量军事技术遗产的国家都已经有密切的合作,许多合作项目已经在中国开花结果,俄罗斯对此心知肚明,很多时候甚至对此还会“吃醋”,其中最为众所周知的事件就是中国与俄罗斯、乌兹别克商谈购买伊尔-76所引发的。

当时三方决定飞机由乌兹别克境内的企业生产,但俄方故意接受中方提出的“落地还价”的超低价格,结果让乌兹别克方面的工厂根本无法生产(如果按照合同供货将赔本四个多亿),借此机会俄方逼迫乌兹别克斯坦同意将这座工厂搬迁到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市。此后俄国以D-30KP2发动机向中国抵债,并提供一大批自己手中的二手伊尔-76送给中国。但掌握了伊尔-76生产能力后,俄罗斯停止向中国继续出售此型飞机,因为要首先满足俄军自己的需要。中国因此不得不引入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人才,开始开发新飞机以取代伊尔-76,这就是今天运-20大型运输机的由来。

可以说,苏联分家后,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情分大体已断,完全不讲情面,往往通过自身相对强大的实力压迫这些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虽说这些做法让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们“很爽”,但也让俄罗斯在国际外交中丢了很多形象分——没有人愿意和经常出尔反尔,时时刻刻想着“坑队友”的朋友合作。

这次白俄罗斯的火箭弹,显然也是同样的问题,“波罗乃兹”虽然采用中国制造的火箭弹,但整个火箭炮系统却是由白俄罗斯设计的,使用的发射车也由白俄罗斯明斯克重型车辆厂制造,这就需要重新试射。对于白俄罗斯来说,最方便的自然是借用俄罗斯的靶场,但俄罗斯认为这种装备可能抢了它的独家生意,于是就在试射问题上卡白俄罗斯的脖子,最后不得不在中国进行试射。虽然中白距离遥远,配套的花费可能会更多,但至少可以确保这种火箭炮按照原定计划于明年入役。

在阅兵式上出现的“波罗乃兹”火箭炮发射车和装填车(图中后方两车,前面还有一辆俄罗斯生产的“龙卷风”火箭炮)

最近白俄罗斯与俄罗斯闹别扭的事例当然不止这一件。作为乌克兰冲突的调停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这些日子没少和普京碰头,而且似乎还正帮着基辅那边说话。考虑到历史上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一度极为亲近,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现在两国关系出现了疏远的迹象?分析一下白俄罗斯的现状,我们就能理解卢卡申科总统为何会对普京有些微词。

1994年卢卡申科当选总统后,改变了前任总统舒什科维奇激进的私有化、西方化政策,转而选择重要工业企业再国有化,恢复了许多苏联时期的传统,他本人也从1994年起连任白俄罗斯总统至今。在外交领域,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曾非常紧密,“俄白联盟”甚至一度有变成统一国家的趋势。正因如此,卢卡申科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强烈批评,甚至称他为“欧洲最后的独裁者”。

卢卡申科统治下的白俄罗斯保留了许多苏联时代的国家符号。如果俄白当年合并的话,这面苏联风浓厚的旗帜说不定就是新国家的国旗。

不过最近几年,俄白关系明显出现了转折,特别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卢卡申科更是明确指责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此后又谴责顿巴斯的独立运动和“联邦制”,宣称支持基辅政府。5月9日,卢卡申科没有去俄罗斯,反而在明斯克自己搞阅兵式,并且在讲话中用白俄罗斯语而不是以前一直讲的俄语。

一个热心继承苏联体制的政治家为何会有如此表态?其实,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地位一度是相近的。但在乌克兰事件中,俄罗斯一开始没有坚定支持亚努科维奇,甚至将其完全抛弃。等基辅“反对派”们真的推翻原政权以后,又不肯接受这个结果,跑出来支持“亲俄势力”,准备翻盘,但“亲俄势力”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最后闹来闹去闹成了独立运动,生生把完整的乌克兰变成了现在这个德行。

看得出来,俄罗斯的乌克兰政策反复无常是乌克兰局势迅速升级的重要原因。对于卢卡申科来说,今天在乌克兰发生的,明天就可能在白俄罗斯发生。尽管卢卡申科铁腕统治多年,看起来白俄罗斯好像还处于稳定状态,但白俄一样和欧盟关系匪浅,国内也有颇具声势的反对派……回顾2013年,有几个人能想到乌克兰局面会发展到这般地步呢?

更令人失望的是,俄罗斯自身目前的政局也并不像表面上这么溜光水滑,车臣早已是“半独立”的小王国,消失许久的哥萨克又回来了……对喜欢苏联的卢卡申科而言,越来越像“沙皇”而不是“总书记”的普京能不让他感到警惕?

今日的俄罗斯,以一个中等强国的国家实力,却要强撑国际一流大国的面子,这又何尝不是普京自己一手栽下的苦果?既然当初以“给我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为竞选口号上了台,这“贼船”可就下不去了。此后,普京越是精明强干,意志坚定,面对西方咄咄逼人和本国后劲乏力两大现实,他就越不得不在外交上彻底地功利化,不论政治经济政策,都必须不停地“短线操作”,这样才勉强能让俄罗斯在风浪中蹒跚前进,并保证自己仍是这艘航船的“船长”。所谓的远大理想,长期战略,都已经谈不上了。这实在是让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不论是怀有“苏联梦”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领袖、俄国“键政局”网友、还是中国的“普京迷”们——失望了。

中国军机出口的冷与热

本届巴黎航展上,中国目前已经收获了两张订单。一是亚洲某国购买“枭龙”战机,另一个则是非洲某国购买FTC-2000“山鹰”教练机,算是在巴黎航展这场盛大的“宴会”上“溜了个边”。

相比之下,巴黎航展上吃得满嘴流油的,还是欧洲和美国。仅在本届巴黎航展上,卡塔尔买了4架C-17,沙特宣布在“阵风”采购项目之后将继续采购“台风”战斗机,马里购买了“超级巨嘴鸟”。

到目前为止我国似乎仍然只能在原来曾经使用中国战机的那些国家间转来转去,其中诸如埃及等国现在还全面转为购买美欧飞机。而印度这个当今世界第二大军火市场(猜猜第一大是谁?)更是只向西方和俄罗斯敞开。

参加本届巴黎航展的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

是不是中国军工“缺乏先进生产能力”,需要“产业升级”了呢?

还真不是,光说技术的话,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航空技术,今年巴黎航展上,莫斯科再次宣布他们的T-50飞机“没有推迟”,只是要到2017年才能交付,而据传中国的歼-20战斗机今年就要开始列装部队。即使是面对发动机推力尚嫌不足的歼-20A,别说欧洲“两风”,俄国T-50也因为在隐身、雷达性能方面无法相提并论而存在“代差”。可见我们的技术并不差。

事情要分两面说。

一方面,中国国内市场才是世界第一大军火市场,我们的军工企业都在为了满足这个庞大市场的需求而拼命加班。光说战斗机吧,我国成飞、沈飞生产的歼-10、歼-11战斗机,目前每年也就是各二三十架,但急等着换装的海空军已经为抢这些生产计划而“打破头”了。原本曾经有一种说法,90年代生产的歼-11和21世纪初生产的早期型歼-10A战斗机或许可以加入世界二手战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从F-16和苏-27手中“虎口夺食”。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想法纯属做梦,我空军已经开始将早期歼-11战斗机进行现代化改装,歼-10A也可能进行中期延寿。

要知道我国空军还有大量歼-7战斗机在役,没把它们替换完之前,恐怕我空军自身的主力战斗机外销是很困难的。

中国空军目前仍有海量的歼-7尚未退役

另一方面,我国近二十年来坚持出口型和自用型装备两条线的发展方式,我国自用的一流主力装备从不外销,坦克装甲车辆方面尤其明显,MBT-2000和99式,PLZ-52和PLZ-05……除了少数国家能够拿到我军的二等主力装备——例如苏丹的96式坦克,外销产品总是处于“国内竞标中失败者的归宿”的地位。外国用户恐怕对这些装备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这两方面导致我国在国际军火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尴尬境地。

此外,军火贸易从来都不只是简单地满足军事需要,举例而言,这次埃及购买法国“阵风”,有多少人相信他们单纯出于军事需求而买?

多数情况下,军火贸易都是伴随着大国的支持承诺而来的,不过中国军售的政治“撑腰”成分并不多。举例而言,目前打得烽火连天的缅甸,其交战各方都热衷于在电视和网络上曝光自己手中的中国造武器,以此宣称自己得到了中国的支持。然而事实上,中国并不偏袒他们中的任何一方。

还有,中国当年在两伊战争中同时向伊拉克和伊朗提供坦克,也没有任何附加的政治承诺。

再举一例,苏丹和南苏丹,两国现在都大量装备中国武器,但相互的敌对程度却不断升级。

而且,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如果真有政治承诺,反而往往不会涉及直接军援。例如,中国对叙利亚政府军的支持就限于医疗和经济方面,反而是站在政府军对面的反对派和ISIS手里有不少此前流入黑市的中国造武器。

近年来唯一真正得到大量中国武器,同时得到中国政治支持的,只有剿灭猛虎武装的斯里兰卡。

这样的政策在轻武器和低端武器市场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高性能先进装备,就有些尴尬。这导致只有具备一定程度“雄心壮志”,且与中国利害关系较少的国家才可能购买中国的先进大型武器装备。比如土耳其、比如阿尔及利亚、比如印尼……

然而这样的国家实在不多。

目前,沈飞正在开发FC-31战斗机。作为一种可以轻易颠覆国际军备平衡的先进战斗机,它是无法再像FC-1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到处“溜边”的。这飞机将来究竟怎么卖,恐怕还要细细思量。

从这一角度来讲,巴黎航展上我们声势不大,不代表中国军工不行。相反,这其实是常年演配角的中国军工还没有适应聚光灯下的主角身份而已。这种转型期的小麻烦,再过十几年来回顾,相信会颇有趣味。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