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鲁宁:供某些港人“闹腾”的本钱已不多

发表时间:2015-03-02 08:40:55

去年香港“占中”闹剧的余波,进入新年后仍在延续。当越来越多的大陆同胞静观香港的前程之时,广州某报2月26日的一篇文稿为内地迷信香港综合比较优势依然远胜于大陆的人,再次找到了新的“挺港”证据。

该文稿称港府去年财政盈余638亿港元,新年将向港人“派钱”340亿港元,用于针对香港特定人群的多项一次性津贴和减税等纾困支出。

应该说,文稿所披露的信息大体是真实的。据港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预计,去年港府财政收入为4707亿港元(较年初收入预算高出9.4%),扣除年度预算总支出后实际盈余为638亿港元。不仅如此,若算上香港多年的财政积余,可供港府应急使用的财政总储备尚有8195亿港元。就事论事,尽管相对于内地香港经济已然“失速”多年,但论香港现有家底之殷实,确也让大陆人好生羡慕。

不过把香港作为一个经济体观察之,财政盈余只是一个局部性指标。香港的过去和现状,更不能代表香港的未来。作较全面的评估,更客观的观察参照当首推香港的实际经济增速和产业现状:

在广州某报“力挺”港府“派钱”消息发布前一天,港府公布了2014年香港经济增长2.3%,连续第三年低于过去10年(2002年至2011年间)3.9%的平均增幅。港府官方网站未及同步公布香港去年经济总量的具体数据。但按香港2013年的基数及港币与人民币即期汇率测算,其总量大体相当于17184亿元人民币。

去年香港“占中”闹剧的余波,进入新年后仍在延续

香港若自己比自己,17184亿人民币的经济总量(尤其被600余万港人相除后的人均经济总量),依然可令港人继续陶醉若干年。但若与大陆经济总量作对比,香港并无优势可言。

大陆去年经济增幅7.4%,是香港经济增幅2.3%的三倍还多。大陆去年经济总量636463亿元人民币,香港经济总量对大陆之占比,已跌至不足3%。而在香港回归的1997年,香港经济的此项占比接近大陆经济的16%。从1997年至2014年,在短短17年间,香港经济相对于大陆经济的占比,用断崖式下坠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2013年香港经济总量被安徽省超越,排大陆各省第15位。2014年香港经济总量又被陕西和广西超越,排大陆各省第17位。有必要另提一笔的是,陕西和广西在大陆均被标定为西部地区,“西部”在大陆是欠发达省份的代名词。

以大陆城市为参照,香港经济总量2014年依然能排在上海北京之后,略高于广州的16706万亿元。由于北上广乃大陆的一线城市,香港经济总量去年尚可勉强挤身“大陆一线城市”阵营。问题是香港经济眼下面临的另一个强劲对手是深圳。深圳去年经济总量16001亿元,按香港现阶段的实际年经济增幅,至多两年深圳即可赶超香港,而深圳只是大陆的二线城市。这是否意味着,按广州和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广州将超越香港,2016年被深圳超越的香港将沦为大陆二线城市呢?

香港面临的“咄咄逼人”之追兵,远不只是广州和深圳,天津和苏州同样后劲十足意气奋发。按现有发展速度,在“十三五”之内,天津与苏州超越香港同样不存悬念。话到此,笔者要单独说一说苏州。按大陆的约定成俗,省会和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统称为二线城市,苏州虽经济总量位居大陆城市群第六位次,但作为一个地道的地级市,只能算是三线城市的“经济状元”。据此夸张点讲,皆时,香港按实际经济总量,会否进一入沦落为大陆的三线城市之列呢?

2010年,由华尔街的贪婪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依然肆虐,上海经济却率先超越香港。从那一刻起,不少港媒在失落之余,开始集体强调香港的人均GDP优势相对于上海依然无与伦比。可是到了2014年,仅深圳市就有下辖的福田区和南山区的人均GDP已超越了香港。福田与南山的赶超速度,就是未来一二十年间大陆在经济“新常态”下赶超速度的代表。

国际比对同样很有必要。1997年时,同为“亚洲四小龙”,香港人均GDP远超新加坡。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其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的“黄金十年”恰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说,香港和新加坡之所以在那个年代“双双成龙”,那是它们无以伦比的制度优势使然。时至今日,不少网民对此盲目迷信者仍为数不少。客观论之,从市场与交易的自由程度和市场秩序的相对规范而言,我们不能说“制度优势论”全系胡说八道,但它绝不是香港与新加坡“双双成龙”历史成因之全部,也非成因的主导因素。

真正的主导因素是深刻改变中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全方位改革开放。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支撑它们成就“黄金十年”辉煌的,恰恰在于它们搭上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借助大陆的改革开放,毫无经济腹地和像样制造业产出可言的香港经济,实现了单靠英国殖民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转型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尚存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现状,在大陆持续、体量硕大的融资需求,出口通道需求,技术绕道引进需求的强势支撑下,香港巩固了其作为亚洲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优势。

1997香港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大陆终结外贸官营体制,大陆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直至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相继建立,大陆经济始终与时俱进、步步登高,可香港依然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多次错失因时而变、再次实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会(其中,从2003年起大陆主动与香港签署CEPA协定及多个补充协定,却被部分香港舆论斥责为“大陆要从经济上控制香港”)。少数港人更在美欧敌对势力的鼓动怂恿下,将香港的相对“失落”归咎于回归祖国之“罪错”而反复闹腾,甚至放肆发出“独立建国”、“恢复南京条约”之类注定被历史耻笑的梦呓……

一个省区也好,一个特区也罢,其经济总量及发展态势,永远是决定其在国家政治版图中应有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置于港人之视角,我们与其抱怨香港这些年的相对“失落”,是因为大陆的发展实在“太快”才导致香港被逐步“边缘化”,不如据实反省和检讨部分港人对香港制度优势的盲目迷信,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一波接一波的对大陆的撒娇、任性、找茬,“分离主义”倾向及背后的“心理障碍”。

时代之不同——大陆大发展,究其成因,首先建立于大陆对所选择的现行制度、理论、道路的高度“三信”。所见,港人欲想摆脱已持续多年的发展困境和颓势,首先得心悦诚服地建立起对大陆制度、理论、道路的“三信”,然后方能背靠伟大祖国这棵大树,与大陆互为表里、同舟共进。

凡做事皆要有本钱,“闹腾”也需要本钱。上个世纪,美国凭借两次世界大战积攒的本钱一路“闹腾”。“冷战”终结、苏联解体,美国的“闹腾”依然不思消停,其“闹腾”本钱则继续一路消蚀,迄今虽说本钱依然“一本独大”,但综合国力已大不如从前。香港也一样,部分港人若再闹腾下去,现有本钱终将被蚀光。果如是,历史终将证明如下结论:离开了大陆真心实意的支持,香港不可能再续昔日荣光,这是13亿大陆同胞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顺便补充一句:去年港府财政实际收入比年初预算收入高出9.4%,其六成以上来自资本市场股票交易印花税及融资交易利税所得。随着今年下半年大陆企业IPO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数年之内,港府的此项“额外收益”盈余必逐年递减。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LuNing/2015_03_02_310667.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李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