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另一面】刘晓鹏评再版的李光耀旧作

《新加坡文献馆》     28/02/15

作者/来源:刘晓鹏 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副教授 台北论坛

评再版的李光耀旧作:中国外交部档案的视角

「李光耀在他的新书《李光耀观天下》一书,谈到他对两岸关係的看法。李光耀说,『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做为台湾长期友人、被称为『新加坡之父』、有着成功的新加坡治理传奇的李光耀,如此『直言不讳』地说出统一必然论,听在台湾许多人耳裡不知如何辩驳?李光耀的话就算不当暮鼓,也至少是一记警钟。我们应该理性面对『李光耀预言』,让不可逆转的历史道路平顺进行,才符合台湾人的利益,也是全体中国人所应该追求的。」
-《旺报》社论,2014年10月10日一.

为何再版《争取合併的斗争》

李光耀统治英国所留下东南亚最繁华的都市长达三十年,也写了十几本书对天下传授他的远见,比过去一个世纪的美国总统加起来还勤于分享治国术。不少台湾学人与媒体常将他的文字视若圣经宝典,搜寻其中的意涵,再演绎成自己的理想世界。

最近这些演绎工程中,以《旺报》讚叹他的新书《李光耀观天下》其中的两岸统一必然论为代表。《旺报》不仅讚美,还质问台湾人「对李光耀两岸统一的预言要如何辩驳?」,明显地不知道李显龙正动员政府力量,向全国宣传他父亲半世纪前的作品《争取合併的斗争》(The Battle forMerger),而这本再版的旧书刚好帮台湾人辩驳。

李家之所以长期不推销这本旧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预言全错。书中的主轴是李光耀称新马「合併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太阳的东升和西落一样」,强调文化经济上不可分割与合併的必然,逻辑正如同今天两岸的统一论者。可惜出书后不久新加坡就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还有不少「治理传奇」,证明独立应趁早,分裂会更好。《旺报》的大哉问,李光耀半世纪前就回答了。

这本预言全错的《争取合併的斗争》于此时再版,主要乃应付电影「星国恋」(To Singapore, with Love)所引发重审历史的压力。这部在国际获奖无数的电影以纪录片的方式揭发李光耀以反共为由对付政治对手,暴露出早年被逐出的政敌至今难以返乡,引起各地观众的同情与学界的省思。李显龙虽然下令禁映,但大批星国人民仍涌进邻国马来西亚观赏。如此重审历史的情绪,在独立五十年前夕出现,对即将面临大选的人民行动党政府,也是不小的威胁。

当年李光耀利用英国人与马来人恐惧东南亚出现另一共産中国的心理,推动星马合併,藉英国与马国力量消灭反对者,把政敌都称为共産党同路人,已愈来愈不是秘密,也日益挑战李家统治正当性。于是李显龙不但重刊半世纪前的史料提醒人民其父在星马合併上的努力,也在自己的脸书公佈档案,指责李光耀当年的政敌,的确就是共産党的同路人。换言之,李光耀反共救了新加坡。

二.中国外交部档桉中的李光耀

李显龙以历史资料强调李光耀在星马合併的努力与反共前锋的形象,学界仍有争辩,但至少和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公佈的档案比对,的确是有些差距。从李光耀1961年撰写《争取合併的斗争》前后与北京的联繫看来,李光耀并非真心推动新马合併,对中国共産党也十分友善,毫无反共姿态。

档桉一:
1959年10月29日,廖承志接见新加坡总理政治秘书易润堂及立法委员陈翠嫦「廖承志: 新加坡李光耀获取胜利,我们很高兴。有人说新加坡和中国产生外交关係还不到时机,我们很同意…..李光耀也是中国血统,我们希望新加坡中国人能掌握实权组织一个政府,采取友好措施,和中国友好…..新加坡对我们很友好,我们知道新加坡有困难,我们明瞭….
易润堂: 我们有这种困难主要是马来亚的妨碍,马来亚不主张中国好。
陈翠嫦: 马来亚人自己承认是土人。
廖承志: …现在新马主要是马华团结,有足够的信心向帝国主义斗争…你们回去可以给李光耀总理谈中国支持他。」

李光耀政府1959年6月由受到马共支持上台时,蒋介石即在日记中评为「亚洲共党势力之进一步跃进」。其选后继承选前亲共态度,派私人秘书和左派议员向中共争取支持,并把双方无法建交的问题推给马来人。在北京跟前,李光耀代表在身份认定上偏向中国人,而即使中共主张马华团结,他们谈到马来人时并无同胞情谊,「土人」一词反而有些不屑。

档桉二:
1962年9月26日,驻柬埔寨大使陈叔亮电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夫人25日来柬访问…李光耀说『有些人什麽都不懂就是怕共产党,他们只听美国人英国人的话,完全不了解新中国的政策。由于经常收听北京广播,所以比较了解中国。』又説『做为一个华人,对中国有感情是自然的』…李对我态度友好,主动找我接触,公开表示自己是华裔(如在国宴席上讲话就说自己是中国南部的人)不隐讳自己对中国的感情。」

1962年9月29日,廖承志呈陈毅与周恩来「新加坡李光耀政府为了配合英马加速推行马来西亚计划,于9月1日举行强制公民投票,此次投票在极不民主的情况下进行的。」

李光耀需要英国与马来人的支持以清理门户,故为了和新加坡大批「中国人」为基础的「共党」竞争,李光耀一方面用华裔身份向北京撒娇,「不隐讳自己对中国的感情」;另一方面举行与马来西亚合併的强制公投。为了确保公投获胜,李光耀在选票设计上只允许公民决定如何统一,没有拒绝统一的选项。1如此手法连不民主的中国共産党都看不下去,批评李光耀「极不民主」。

档桉三:
1963年2月1日,「外办郑宏同志….同新加坡总理政治秘书易润堂会晤。在这次会晤中,(易润堂)提出李光耀拟于四月底来华访问, 要周总理发出邀请并见报。据易称,李光耀要参加我五一节。」

隔日1963年2月2日,李光耀在英、马的支持下,动用毋需审判即可无限期拘留的「内部安全法」,在新加坡发动对「共党」大逮捕,史称「冷藏行动」(Operation Coldstore)。李光耀在此同时想要周恩来公开邀请其访问中国,颇有向中共寻求谅解的味道。此外,和中国交好也有助他在星马合併时看起来背后有中共当靠山,廖承志就向周恩来报告:「李光耀希望总理公开邀请他来华访问, 借此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以便与英国和拉赫曼(东姑拉赫曼,即当时马来西亚总理)讨价还价。」因此,李光耀其实没有特别的主义信仰,而是依政治需求友共、反共、友华、反华。

档桉四:
1965年8月25日,香港新华社副社长祁烽电廖承志「新任新加坡驻马来西亚高级专员高德根和夫人张日好于18日来港非常迫切找我们接触…是受李光耀之命前来…谈话要点如下: 『希我早日承认新加坡,目前只要求我发一张贺电,使新加坡一百馀万华人高兴。李光耀政府委求我国以一贯爱护华侨的心情爱护他,因为一班年青人没有经验,即使行动党有些做得不对,希望爱屋及乌,不要严厉责备…..支持独立后的新加坡参加今年在阿尔及尔召开的亚非会议…..如能做到让新加坡参加而不让马来西亚参加,使新加坡地位提高,可以搞垮东姑….新加坡不会同台湾蒋帮建立任何关係,拉野勒南外长的谈话只是应付环境…李光耀退出马来西亚计划,英工党政府先同意的。英政府认为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对英国利益无损,英政府希望新加坡独立后可以缓和或瓦解印尼的对抗,恢复英国在印尼的利益,庞大军费支出可以减少,英国只损失一块马来西亚空招牌….与砂劳越、沙巴取得秘密协议,计划由砂沙、汶莱组成联邦共和国脱离马来西亚不久与新加坡合併,李光耀估计在15年后新马可以再合併,由新加坡领导。」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一般解䆁是「被马来西亚驱逐」,但从李光耀给北京讯息来看,恐有重新检讨的必要。首先,这是和英国政府谈好,即与星马以外的「外来势力」合作后,有计划的自愿性分裂行为。其次,新马分家后,李光耀对曾经支持他的马来西亚毫无善意,反而想借中国之力打倒甚至分裂马国,重新争取马来西亚大位。在这个结构下,也不难理解李又向北京撒娇其华人的身份,希望获得「爱屋及乌」的「爱护」,并藉出卖台湾表示友好。

结论:还走不出冷战的新加坡

从李光耀过去半世纪的历史来看,他无论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定、与共党关係的好坏、或新马统独理论,都随时可依自己利益而改,而且连自家的统独都説不准的人,怎能去当其他国家当「暮鼓晨钟」?国内学人或媒体实不宜过于吹捧。当今李光耀在中文书上谈两岸统一,理由恐是担心家族在中国的投资缺了官方照顾,因此説些中共顺耳之言。不过依淡马锡目前在中国房地産上损失的程度,2李家再怎麽呐喊两岸统一,也难挽颓势。

再版《争取合併的斗争》的目的,是强调李光耀当年反共才有今天的新加坡,某种程度上也有道理。因为李光耀不但利用恐共心理解决政敌,批评他的报纸也一併除去,使原本政治与经济都十分活泼的新加坡,今天在言论自由排名上落后辛巴威与刚果,约与甘比亚齐名。新加坡在经济与政治发展上极度不协调的困境,追根究底就是从李光耀「反共」开始。

冷战已结束四分之一世纪。大多数的国家解决那个对立时代的问题,是透过「平反」或「转型正义」等和解态度面对,使过去的血腥暴力成为开放的共同记忆,国家民族亦得以再向前迈进。然而,新加坡却由于领导人的因素,到现在还沿用冷战思维,藉「反共」遮掩见不得人的行为。在当今的快速发展的网路环境下,新加坡人迟早会对半世纪以来的历史公开争辩,也为其未来的政治发展投下变数。

备注:
1
公投票上的三个选项是:
1. 我支持合併,新加坡获得劳工、教育和其他议定事项的自主权,同时新加坡公民自动成为马来西亚公民。2.我支持全部及无条件的合併,新加坡应以一州的地位,根据马来亚联合邦的宪法文件,与其他十一州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合併。3. 我支持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条件应不逊于婆罗洲地区所获得者。其实反对派也赞成新马合併,但是认为李光耀只是急于合併,且条件让新加坡处于族群上不平等地位,日后会有冲突。事实证明反对者是对的,星马合併只维持两年,不过李光耀已达成消灭反对派的目的。

2

参考刘晓鹏,〈新加坡主权基金的中国经验:天津生态城的故事〉《中共研究》48卷6期(2014年6月),页112-118。

(本专栏文章作者意见不代表论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