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揭秘马来黑帮内幕 伊宣会一蛇千头党羽遍西马

《当今大马》2015年1月15日 上午10点17分
焦点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与宣教组织(简称伊宣会,Pekida)是个备受争议的团体。该组织以宗教与种族包装自己,立场鲜明地挺国阵,并曾多次展开暴力的政治示威。

虽然这些暴力事件备受争议,但警方与总检察署并未对付伊宣会或其成员。

在2013年,警方展开大规模的“斩草除根”打黑行动时,内政部长阿末扎希曾在一场闭门活动中声称,马来黑帮三线党(Geng Tiga Line)、30党与双7党是从伊宣会分裂出来的组织。

他更称,这些组织的成员并非真正流氓(samseng),反之只是出席庆典宴会的痞子(gangster kenduri-kendara)。

三线党、30党与双7党(77党)都是已被警方宣布为非法组织的私会党。

采取两面运作方式

根据法国学者索菲乐美儿(Sophie Lemiere)的研究,由于伊宣会使用红黄青的三色旗,该组织经常被称为“三条线”(Tiga Line)。这三个颜色分别代表马来族(红色)、苏丹(黄色)与伊斯兰教(青色)。

她的研究显示,伊宣会经常被认为采取两面的运作方式,名义上是个非政府组织,暗地里则是流氓帮会。大多数的帮会成员也是伊宣会成员,但并非所有伊宣会成员活跃于帮会。

索菲乐美儿(右图)拥有巴黎政治大学博士学位。她是在逗留马来西亚5年期间,完成对伊宣会的研究。她曾在2013年11月发表研究报告,当时主要是触及伊宣会等黑帮与巫统的关系。

她上周推介主编的论文集《遗失的民主:马来西亚政治与人民》,书中收录了她的伊宣会研究,揭露更多有关伊宣会不为人知的内幕。

PLB逝世后掀内讧

乐美儿认为,伊宣会的流氓网络庞大,就像是“一蛇千头”,而这些蛇头又互不联系,或各自为政。

她说,伊宣会流氓来自同一根源,使用同样的入党、排位与奖赏制度,但经营的生意、政治参与及暴力程度各不相同。

根据她的调查,伊宣会黑帮本来由一个老大“PLB”(据称其真名不能公开)大一统,直至2006年PLB逝世后,由于没有指定接班人,结果陷入内讧,所有帮会竞相当老大。

她说:“在那之后,PLB的头马们创立了许多的伊宣会分支。今天,最出名的帮会包括双7党与36党。每个组织网络下有几个小帮会,可能叫作不同的名字。”

“如果这些帮会有名字或帮徽的话,通常是号码或动物,如老虎、龙与鹰等,这都是从华人黑社会组织获得的灵感。”

党羽遍布社会各层

乐美儿指出,这些帮会散布全国,招收党员没有地域局限,一名霹雳州会员的老大可能驻在吉隆坡。

因此,她说,这个庞大的帮会网络通称为伊宣会,而由于组织网络如此之大,根本无从计算伊宣会的成员数目。

“无论如何,实地研究显示,西马各地的每个社会阶层(从乡区到城市)、每个机构(政府、政治、社会与经济)都可以找到伊宣会成员。”

根据乐美儿的研究,每个帮会的组织架构与入党仪式大致相同,帮内排位也采用类似的金字塔制度,最顶级的老大称为“Paduka”,依序下来是“Ayahanda”、“Kekanda”与“Abang Long”等(见上图)。

需交“投名状”入帮

伊宣会黑帮成员告诉乐美儿,若要加入帮会,全都需呈交“投名状”,这可以是发誓投诚,或参与一次群殴。

据称,一些入帮仪式带点神秘色彩,就跟马来武术与伊斯兰教苏菲派的传统一样。

而若要在帮内上位,则胥视这个人的动员能力。他招收的党员越多,则能攀得越高。此外,他的商业与政治人脉越广,也越有权势。

乐美儿写道:“自从PLB去世引发领导危机后,没有一人成功上位。伊宣会帮会网络拥有许多最高领导,称为Paduka。”

“研究鉴定了PLB的头马们,但大多数的名字都是别名。大多数的最高领导人拥有刑事记录,多是谋杀或非法勾当。”

入帮后除死不能退

乐美儿的调查发现,只要加入伊宣会黑帮,入帮者就有义务接听老大的电话。

一名来自吉隆坡的伊宣会成员阿兹米(化名)告诉乐美儿:“你加入伊宣会,你就不会离开,除非你死亡。”

她续称,一些名人被指或已证实是伊宣会成员,但这些名人不会出席伊宣会的政治活动,只是通过伊宣会网络寻找商机,或寻求保护。

她称,这些成员涵盖各个阶层,甚至包括掌权政治人物的儿子、嘻哈与流行乐歌手、政治人物、商人、公务员或军人。

下篇预告:
伊宣会成员不再谈马来主权,只关心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