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毛主席的惊人评价

更新时间:2011-12-26 14:37

发帖于:军情观察•米尔网 www.junshijia.com

毛泽东已经辞世三十五年了。在这三分之一世纪中,岂止是人走茶凉、世态炎凉,那真个是沧海桑田、几度换过人间。就拿世界头号强国美利坚来说,在这三十五年 中就换过七届总统:福特(1974-1977)、卡特(1977-1981)、里根(1981-1989)、乔治•布什(1989-1993)、克林顿 (1993-2001)、乔治•w•布什(2001-2009)、奥巴马(2009-)。

如果说,在朝鲜战场上吃过亏的杜鲁门(1945-1953)和与毛泽东直接打过交道的尼克松(1969-1974)称赞毛泽东,那还有一点理由;但是,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这三十五年中离毛泽东最远的奥巴马身上,难道不令人震惊吗?

17_111226144321_2.jpg 美国总统奥巴马
17_111226144320_1.jpg 美国总统奥巴马

这种事还真的发生了。据报道,为应对2012选举,美国民主党1日和5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地区展开以“民生第一”为主题的街头游说。奥巴马总统1日下午在 华盛顿宪法大道发表了首场演说。奥巴马在演说中提示国民,美国的外交可能发生不再追随资本家言听计从的大转型,并高度赞扬了毛泽东的内政外交。在谈到外交 和防卫问题时,奥巴马说:

“什么是外交?外交就是内政,这两者绝不是两码事,不是。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国民要使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这种愿望是民主主义的根本。在这同时,大政方 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众的政治责任感的强弱,也就在相应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外交的强弱。在这个意义上,外交难道不就是内政吗?曾经有毛泽东这样的政治 家,是好是坏历史会有说法。

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着。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 们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可见,执政党在自己的国内获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国民以天下为己任,在某些场合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付出些许代价,一 个国家有了这样的力量,外交才会有根本的力量。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这是我对毛泽东的外交感触最深的地方。”

我把奥巴马的话全文照录,并且涂成异色,固然是为了方便大家研读,但也是为了把它作为罕见的中美关系资料保存下来,供日后继续研究和思考。对毛泽东,这些年来社会人士各有说辞,但不论抱有多少不同的看法,都不应当不听听奥巴马的话。为何?

奥巴马的话是真诚的。他对毛泽东内政外交政策基点的分析,是很符合实际的。同时,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奥巴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从内心对毛泽东是尊敬的。尊敬来自何处?

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8周年

17_111226144743_1.jpg 17_111226144743_2.jpg

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8周年

“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们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正是毛泽东身上洋溢着的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民族气节和情操,征服了大洋彼岸的异族总统奥巴马,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和他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多么大的感召力!

昨天我在网上还看到有人说:不要有狭隘的民族精神,这话不对。我只听说过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没听说过有什么狭隘的民族精神。构成民族精神的,必然是最优秀的思想、情操等。

17_111226181001_1.jpg

点击为毛主席献花祭奠

越是优秀的民族精神越是世界精神的宝贵财富,奥巴马深懂这一点,他从毛泽东身上找到了自己需要学习、补充的精神,并且毫不隐晦地宣称自己 “对毛泽东的外交感触最深”。

列宁曾经公正地称赞过“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奥巴马体现了这种求实精神,并且是在尊重、承认中华民族精神及准绳的前提下称赞毛泽东,并没有像某些人那样按照所谓普世价值的观念来衡量、歪曲毛泽东,仅为此,我们就应当尊重奥巴马,尊重他所代表的具有求实精神的美国民族。

17_111226145022_1.jpg

有人看了我正在写的这篇博客,说,奥巴马是想用毛泽东给自己拉选票。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试想,奥巴马的这番话为了应对2012选举而说的,那是斟酌再三、慎之又慎,要求字字句句都有千军万马的作用,怎敢含糊? www.junshijia.com 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至于他到底为什么在此关键时刻盛赞毛泽东,我一时感到不能完全解读,但是,我认为,奥巴马肯定认为此举对他参选有好处才这样做的。如果认为此举会有失,他及竞选团队绝不会干。我倒是真心希望毛泽东能给奥巴马拉到选票,在大洋彼岸显示一下毛泽东的威力! 文/许嘉利

登入为: admin
2010年妙文共享/震撼: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毛主席的惊人评价.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12/27 16:37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