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跨越新的“分水岭”

保罗•肯尼迪  

有一个词叫“分水岭”,词典对它的阐释是:水由这里分流并流向特定方向。如果是山上的分水岭,那么水将以这里为界流向相反的两个方向。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现象。跨过分水岭意味着人类社会跨越一个大断层,无可倒退地进入新时代。当然,除了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大战争,否则同时代的人们几乎都不会意识到他们已经迈入新时代。

笔者并不打算将焦点对准这样突发的历史性变革,而是更关心那种既看不见也无法预知,却必然改变时代的各种力量是如何积蓄的。

时代巨变难以察觉

笔者本学期经常在耶鲁大学的讨论课上与8名学生谈及关于“分水岭”的话题。

我们首先读了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的名著《中世纪的衰落》,该书主要关注的是西方中世纪最后几百年的黑暗岁月。然后我们开始读讲述欧洲扩张初期历史的卡洛 •奇波拉著作《枪炮、帆船和欧洲初期的向外扩张》以及埃蒙•达菲关于英国宗教改革的论著《圣坛的剥夺》。我们发现这三本著作论述的都是历史上的“大分水 岭时代”。

生活在1480年的人们不可能知道,50年后的1530年将诞生新的民族国家,基督教会将发生分裂;也不会知道欧洲人将进入亚洲和美洲大陆,以及谷登堡印刷革命将改变世界等。亦或是,1750年的英国居民如果看到50年后蒸汽机普及的情形,也必定会瞠目结舌。

还有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时代巨变的例子。比如从1919年到1939年。到20世纪30年代初,民主主义日渐式微,世界经济开始衰退。但谁也没预料到,这最终引发了战争和大屠杀。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外交史学者扎拉•斯坦纳博士曾这样问道:“一战后站在二战门口的人们会意识到,又将陷入一场世界大战吗?”

极少数人对这一趋势有所觉察。但大多数人都是直到现实来到眼前,才发现世界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是答案。那么,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很多媒体人和技术专家都对移动电话、移动终端以及它们对传统权威和新解放运动带来的冲击欢欣鼓舞。整个中东地区发生的一切就是最突出的例证。

不过有一个疑问。那些宣称世界进入了崭新时代的新技术预言家中有没有人详细了解过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或者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对美国国民发表的“炉边谈话”给世界带来的冲击?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革新。但象征人类社会接近或已经跨过历史性的分水岭的,是另一些变量,笔者更希望去关注它们。

四大变化构成乱象

首先是全球唯一、或者说是占绝对优势的基础货币——美元的衰落。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85%以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统计数据还在剧烈浮动,但目前这个数字已接近60%。美元、欧元、人民币将成为三大外汇储备货币,英镑、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也加进来凑热闹,这已不是无稽之谈。

第二大变化是欧洲一体化的停滞和流于形式。

欧洲国家通过贸易和财政整合初步实现了一体化,并朝着政治统合目标进行认真且不可逆转的努力。同时,实现这一梦想的各种机构——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也已经具备。

不过令人悲哀的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关键——政治意愿却发生了动摇。各国的财政政策差异过大,这与欧洲统一货币的理念相悖。比如要求德国和希腊在建立 “欧罗巴合众国”问题上统一步调就不现实。不过,除了发行欧元债券或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之外,谁又能想出其他的好办法呢。

第三大变化是在东亚和南亚几乎整个区域内发生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各国都在致力于发展远洋海军、新建军事基地、采购更先进的战机和试射射程更远的导弹。尽管最受争议的是中国的扩军,但实际上日本、韩国、印尼、印度以及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亚洲各国对于世界的未来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第四大变化是,缓慢但确凿的联合国的衰弱,尤其是罹患重症的安理会。

《联合国宪章》在1945年二战终结时赋予当时的五个大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和否决权。宪章的起草者寄望于联合国实现崇高理想,因此期待五大国协调合作。但东西方冷战击碎了这一梦想。苏联解体一度令该梦想还魂,但由于否决权的滥用,协调合作如今再度缥缈如云雾。

这些变化构成的乱象象征着我们正迈入一个混乱的新世界。与此相比,那些为移动终端新产品发布而欣喜若狂的消费者难道不显得有些愚昧吗?

可以说,现在我们如同回到了刚摆脱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的初期,也就是公元1500年。那时,尚不知道将诞生“火枪”这样一种武器的民众,看到这种威力增强的最新型“长弓”,感到惊喜无比。我们应该更认真和深入地思考这个世界。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20期,摘自日本《读卖新闻》11月21日文章)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2011(4)/世界正跨越新的_分水岭.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12/25 11:16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