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扬:坚守信念的印尼社运人

《当今大马》2014年9月25日 中午12点11分

【时政】审思明辨

一直以来,印尼有不少华人因为政治动荡以及在国内深受歧视而移居他国,而许多没有能力移居的华人则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将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事业或生意上,鲜少关注和参与社会与政治活动。

然而,也有部分印尼华人选择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与政治活动,这包括棉兰2010年市长选举的唯一华裔候选人——陈金扬医生(Sofyan Tan)。我在棉兰执行田野调查时有幸认识他。

陈金扬出身于棉兰一个清寒的华裔佛教徒家庭,其父母靠替人缝制衣服维生,他一共有十名兄弟姐妹。他的父亲,陈老先生在世时交了不少土著朋友,并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因此,在1965年政变时所发生的排华暴动中,陈金扬的家受到土著朋友的保护,没遭到暴民的破坏。

无缘进入国立大学深造

陈老先生也经常提醒他的儿子,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印尼人,因此有责任融入与造福印尼社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陈金扬即使在懂事后曾遭受种族歧视,他也不曾因而仇视土著。

陈金扬在求学时期就立志当医生,希望考进素质较好,学费也较廉宜的北苏门答腊大学(简称苏北大学)医学院。苏北大学是位于棉兰的一间国立大学,许多棉兰高中生都视之为将来深造的首选大学。

然而,由于印尼国立大学普遍奉行不成文的种族配额制,鲜少华裔子弟得以考进国立大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陈金扬无缘进入苏北大学修读医学系,因此唯有选择学费较高昂的棉兰印尼卫理大学(简称卫理大学)医学系。卫理大学是由印尼卫理公会所创办的一间私立大学。

不幸遇上种族歧视考官

由于家境清寒,陈金扬在念大学时必须返回母校,棉兰苏多摩中学教导生物科,并在课余时间替学生补习功课,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且他在毕业前的口试中遇上一名具种族偏见、不让他过关的土著考官,他因而花了大约12年的时间才考取医学位。

在印尼,所有的医学系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通过在国立大学举办的口试。陈金扬选择了苏北大学,然而其中一名考官是种族主义者,他在面试陈金扬时经常问他:“你是华人,对吗?”(Kamu orang Cina kan?)并给他很低的分数,不让他过关。陈金扬最终忍无可忍,因此通过朋友向苏北大学医学院院长反映此事。

院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采取行动,撤换具种族偏见的考官,并由另一名讲师取代他。院长也亲自出席陈金扬的口试,以确保新考官不会因为陈金扬是华人而为难他。结果,陈金扬获得很高的分数,终于得以毕业。

开办无种族藩篱的私校

毕业前,陈金扬有另一个心愿,就是在棉兰创办一所促进各族学生关系的私立学校。为了达成这个心愿,陈金扬向银行贷款,他身边一些好友也愿意借他钱。他给这所学校取名为苏丹伊斯干达穆达学校(Sekolah Sultan Iskandar Muda)。

苏丹伊斯干达穆达学校于1988年8月22日开课,提供幼稚园、小学及中学教育。校方安排富裕的家长资助家境清寒但成绩优异的异族学生,这意味着家境清寒的华裔学生将获得非华裔家长的资助,而家境清寒的非华裔学生则将获得华裔家长的资助。

校方每个月也安排让受资助的学生跟资助他们的家长见面的聚会,并规定学生在资助他们的家长的生日以及某些节庆日子给后者寄贺卡。去年,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高达2200名,其中600名为获得资助的清寒子弟。

校方每年也举办民族亲善日,让各族学生呈献民族演艺活动以及准备各族的佳肴与糕点,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各族的文化。

打破各族学生隔阂偏见

此外,校方也在校园内建立清真寺、佛寺以及基督教堂,让穆斯林、佛教徒和基督徒学生得以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迄今,苏丹伊斯干达穆达学校是印尼唯一一所同时设有清真寺、佛寺和基督教堂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5月排华暴动时,许多华人将汽车停在苏丹伊斯干达穆达学校中,因为他们相信,既然这所学校有清真寺,暴民应该不敢进来搞破坏。

苏丹伊斯干达穆达学校独特的教育方式的确改善了各族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他们之前对异族的偏见。印尼著名时事杂志《时代》周刊(Tempo)在2004年访问该校学生时,一名土著女生透露,她在进入该校求学前曾以为华人都是很富有的,但后来在校内接触华裔学生后,她才知道不是所有华人都是很有钱的。

另一名来自乡区的华裔女生则说,她以前很怕土著,因为她的兄长在村内不时遭到土著流氓的骚扰与敲诈,但在校内接触土著学生后,她开始了解土著当中也是有好人的。[注1]

为了经营这所学校,陈金扬在大学毕业后不曾开设自己的诊疗所。许多亲朋好友都认为他很傻,花了这么多年才考获医学学位,却不靠行医赚钱,反而把钱和心思都花在社会改革运动上,实在不值。

然而,陈金扬从未把别人的冷言冷语放在心上,他认为只要他所做的事情是能够造福印尼社会的,就该坚持下去,不应该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由于创办了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陈金扬因而成为棉兰家喻户晓的社运分子。

踏入政坛延续社会改革

数年前,为了能进一步改革社会,陈金扬开始踏入政坛,加入前总统美嘉瓦蒂所领导的民主斗争党(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并在2010年的棉兰市长选举中竞选市长一职。然而,由于遭到来自土著对手针对其肤色与宗教信仰所作出的攻击,陈金扬最终败选。

不过,他并未因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今年的普选中,他代表民主斗争党竞选北苏门答腊第一选区的国会议席,结果以最高票当选,这意味着陈金扬从此将得以通过政治途径来继续实现他改革印尼社会的理想。

陈金扬的故事显示只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并对其他族群存有同理心,关注他们的问题,少数族群也是能够为改革社会和改善各族关系做出贡献。陈金扬的确是一名坚守信念的社运分子,我在此谨以此文向他致敬。

注释:

1. 参考“Schools without Boundaries”(没有种族隔阂的学校),Tempo(《时代》周刊),2004年8月17-23日,页67。

钟武凌,出生于吉打亚罗士打市,霹雳怡保市长大,2014 年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她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华裔印尼人在后苏哈多时代印尼的民主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