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陶短房:世界杯 苦涩的盛筵?

  • 2014/06/25 09:22
  • 来源:海外网

核心提示:世界杯足球赛马上就要在巴西各地鸣哨开踢,这个号称“足球王国”的拉美国家,却似浑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狂欢节”气息,从政客到记者,从过气球星到平民窟的穷人,人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竞相宣泄着对这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家门口足球生涯的百感千言:不满、不安、担心、惶惑……

这个号称“足球王国”的拉美国家,却似浑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狂欢节”气息,从政客到记者,从过气球星到平民窟的穷人,人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竞相宣泄着对这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家门口足球生涯的百感千言:不满、不安、担心、惶惑……

这个号称“足球王国”的拉美国家,却似浑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狂欢节”气息,从政客到记者,从过气球星到平民窟的穷人,人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竞相宣泄着对这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家门口足球生涯的百感千言:不满、不安、担心、惶惑……

世界杯足球赛马上就要在巴西各地鸣哨开踢,这个号称“足球王国”的拉美国家,却似浑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狂欢节”气息,从政客到记者,从过气球星到平民窟的穷人,人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竞相宣泄着对这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家门口足球生涯的百感千言:不满、不安、担心、惶惑……

巴西人究竟怎么了?世界杯足球赛,不是号称“最赚钱的大型体育赛事么”?

“沙滩世界杯”

巴西人不仅善于踢大场地足球,他们在沙滩足球领域的王者地位,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沙滩上的浪漫、松弛和随意,或许更适合巴西人的天性。

然而世界杯足球赛是高度商业化的大型赛事,体育转播是这类赛事最大的一笔财源,这就要求东道主提供最好的体育场馆,作为“足球盛筵”的平台,而这一切,是绝不能建筑在沙滩上的。

然而“足球王国”的体育场馆基础,却偏偏恰松散如一片沙滩。

巴西体育建筑设计所CastroMello2010年曾提交一份报告表示,巴西国内体育场馆大多年久失修,许多著名场馆一味追求观众容量,在基本设施、安全性、草皮条件、新闻中心等方面乏善可陈,2007年萨尔瓦多市冯特。诺瓦体育场部分看台坍塌,导致7名球迷死亡的事故,更令人们忧心忡忡,政府和组委会也不得不下决心,斥资48亿雷亚尔,在全国12座城市新建、改建12座崭新的、符合FIFA举办世界杯标准的场馆。

然而巴西世界杯的第一杯苦酒,却正是这些场馆所酿下的。

首先是事故频发。

2012年工程刚拉开序幕,当年6月就有一名建筑工人死于巴西利亚工地;2013年3月,一名建筑工人死于在建中赛场倒塌事故;去年11月,潘塔纳尔体育场工地发生火灾,幸无人员伤亡;当月27日,世界杯开幕式主办场地——圣保罗科林蒂安斯球场发生吊车垮塌事故,导致2死1伤;就在一个月前,库亚巴球场还发生施工时触电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原本国际足联给出的工程最后截止期,是去年12月31日,但截止当日仅交付了一半,直到今年3月底,尚有圣保罗、库里奇巴、阿莱格里港和库亚巴四座体育场尚未完工。

其次是工期拖延。种种拖沓令场馆最后交付日变成了5月20日,而交付的也仅仅是场馆本身,拜亚沙等体育场外原本配套的永久性新闻中心,已绝对无法在世界杯举办期间完工,记者们届时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苦干加巧干”,而原本罗塞夫政府信誓旦旦承诺的“所有场馆现场有Wifi”,如今至少一半要打水漂。

如前所述,巴西政府4年前公布的世界杯12座场馆建设预算仅为48亿雷亚尔,今年初再作计算时,却已翻了近一倍,达80亿雷亚尔——这还仅仅是场馆本身的费用。

“桑巴民族”热情有余,但纪律性和项目控制能力却并非强项,在政府漫不经心的组织、安排下,巴西人的长项在世界杯筹办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弱点却暴露无遗,许多新建、改建场馆工期一拖再拖,工期的拖延不仅增加了预算成本,而且加剧了工程扰民现象,引发诸多不满。

人们原本希望,巴西世界杯的申办,可以让诸多原本发展滞后的城市、社区,获得一个“搭顺风车”的机会,因为赛事的主办将新建、改建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绿地、公园及社区活动设施等,然而预算和工期两大瓶颈的持续收缩,迫使主办方不得不收缩战线,将主要投入集中在场馆本身,这自然令许多巴西人大失所望——世界杯再好也不过是球赛,可公路、地铁、社区公园却是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巴西街头示威期间,圣保罗市一些示威者就曾对法新社记者表示“世界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钱都让政府和FIFA赚走了,我们什么也没得到还要忍受公交涨价”,而著名球星罗马里奥更是直言不讳,他在接受法国《队报》采访时尖锐指出,本届世界杯或许能成为伟大的一届,但和大多数巴西人毫无关系——他们根本连球票都买不起。

一些在巴西和海外的球员也在互联网上担心“世界杯踢完后怎么办”。巴西虽然是足球王国,但足球发展并不平衡,当初巴西政府刻意将12座场馆分散到12座城市,初衷是搞均衡,却忽略了足球市场和土壤的丰瘠不一,如今多座新建体育场因场租过高,尚无俱乐部“认养”,届时运营、维护的庞大日常开支,恐怕都得由各地市政的税款背着。

担心并非多余

巴西人的担心并非多余,事实上担心赔钱的也不仅仅是巴西人。

尽管自1984年起,号称“最赔钱运动会”的奥运也有了赚钱的先例,但迄今账面盈利的也不过84年洛杉矶、96年亚特兰大等寥寥几届,76年蒙特利尔奥运亏损15亿美元、让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省纳税人集体还债20年的一幕,和希腊“奥运回家”后留下的一地鸡毛,更是让许多踌躇满志的奥运申办、承办者至今心有余悸。亚运举办至今已历16届,盈利的更只有1998年曼谷一届而已。正是这样糟糕的“钱景”,让原本踌躇满志要举办2019年亚运会的越南不惜食言也要退出。明年7月将揭晓的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原本的八个竞争对手,因公众反对、财政压力等原因,先后已有慕尼黑、达沃斯、斯德哥尔摩和克拉科夫等四座城市宣布退出申办。

很显然,东道主绝不是那么好当的。

但世界杯似乎本应是个例外。

作为商业化最彻底、迄今经济效益最好的大型运动会,战后迄今的绝大多数世界杯都是大幅盈利的,且盈利幅度不断提高,正因如此,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办权争夺才传出诸多丑闻,爆料的是一贯和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不合的英国传媒,而当“卡塔尔可能被剥夺世界杯主办权”的风声渐高,第一个站出来高喊“我们愿意做备胎”的也正是英国政府。

剔除背后的政治因素和“阴谋论”猜测,这足以表明,在大多数国家心目中,世界杯仍然是有利可图的“盛筵”。

然而4年前的南非世界杯,让巴西人感到,即便是“盛筵”,也未必就不可能是苦涩的。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总共为南非赚了36亿兰特(5.2亿美元),而仅兴建场馆,南非人就花了40亿。

的确,南非世界杯从“大账面”上远比2006年德国世界杯赚钱,仅电视转播收益一项就翻了一倍多(27亿美元对12.2亿美元),而FIFA从这届世界杯所获的盈利竟高达40亿美元。

但问题恰出在FIFA的盈利上:从电视转播到品牌赞助再到相关产品销售,FIFA将绝大多数财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甚至门票收入,南非组委会的分成比例也只有可怜的14%,东道主搭台,FIFA唱戏,万事俱备、精打细算的德国不过赚了8000多万欧元,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做起的南非自然也只能咽下赔钱的苦果。

2010年得知亏损后曾有金融学家预言,南非是“短线亏,长线盈”,为南非世界杯筹办而增加的基础建设投入、就业机会,以及改善的旅游形象,都会为南非带来长远利益。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2010年即世界杯主办当年,南非GDP增速为3.1%,2011年也为3.1%,2012年2.6%,2013年更跌至1.9%。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由于南非经济结构和治理的失误,当初的“长线投资”——基础设施未能发挥预期功效,而场馆空置这个财政包袱,却已在不断产生负效应。

作为和南非同样忝列“金砖”的巴西,国民们只需稍加留意便不难推论出,自己这个“盛筵”的新东道,“钱途”究竟是更像德国,还是更像南非的可能性大一些。

“赛场外附加值”光环递减

其实当初巴西政府兴致勃勃申办世界报,未必主要看中了盈利预期,而更多意在获得“赛场外附加值”。

当年墨西哥顶着大地震办世界杯,成功提升了这个中美洲国家的国际形象;日、韩通过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运动会,让自己的国际形象脱胎换骨,其积极效应至今受用无穷。申办世界杯、奥运会之际,正是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当时巴西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身为“金砖”之一备受瞩目和期待,巴西人普遍受此鼓舞,希望借连续主办大型体育盛会,凸显巴西的大国形象和巴西人的民族自豪感,加上2014年举办的,又是自己所最钟爱的足球赛事,政府踌躇满志,民众兴致勃勃,自在情理之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巴西仿佛置身金融风暴之外,仍保持着7-8%的高增长率,这让巴西政府和许多巴西人产生了“我们比发达国家还棒”的乐观心态,对世界杯主办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他们普遍选择了漠视、宽容,而一味期待着2014年的举国狂欢和万众瞩目。

当时上至联邦政府,下至普通民众,人们都以为巴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摆脱金融危机影响,重返经济增长快车道的,甚至在新兴国家行列里也名列前茅,正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罗塞夫政府才下决心调高本已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巴西基准利率,希望“挤泡沫”、“控通胀”。

然而2010年恰是乐极生悲的一年。

这一年,巴西经济增长率达到7.5%,第二年就令人瞠目结舌地回落到2.7%,2012年更创造出0.9%的低增长率,这让许多巴西人感到猛醒:原来巴西还没有奢侈到牺牲社会福利和基本民生,去主办如此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全球狂欢节”的地步。

去年的全国抗议,参加者主要是中产阶级,都市贫民并未普遍卷入。这些都市贫民既是罗塞夫、也是足球的“基本票仓”,他们能稳住阵脚,联邦政府和2014年世界杯的主办,也就有惊无险。

但一年过去,问题并没有变得轻松起来:2013巴西GDP增长率虽回升至2.3%,但在很大程度上拜了世界报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之赐。根据巴西央行今年初的数据,2013年,巴西经常帐目下赤字已高达814亿美元,同比升幅高达50%,占GDP的比重则从前一年的2.41%,猛增至3.66%,较市场预期高出34亿美元之多。与之相比,同期巴西贸易盈余仅25.58亿美元,同比减少86%以上。

因为贫富悬殊加剧,罗塞夫及其政府最重要的支持群体——中低收入阶层对“高投入增长模式”反感加剧,中低收入阶层对政府挖肉补疮,将在他们看来本应用于增加社会福利投入的资金(巴西近年来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缺口越来越大,公众对此怨声载道),投到世界杯筹办上开始耿耿于怀、怨声载道,对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并进而迁怒于最喜欢的足球运动。

2014年不仅是巴西世界杯举办年,也是巴西大选年,在许多巴西人看来,政府为脸面和选票,不惜在世界杯筹办方面一掷万金,在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后便着手压缩教育、市政服务等与民生关系更加重大的公共服务,从而加剧了与政府间的隔阂与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巴西的“世界杯综合症”和南非的并不完全一样,后者是绝对投入过多,而前者则未必如此,巴西人并非一味抵制对世界杯承办的投入,而是不希望仅仅为世界杯搭台,却对自己的就业、对经济毫无补益。换言之,本来十分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大手笔投入,以充实经济增长后劲的巴西,在两年多的筹办中一味“把钢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在场馆建设中铺张浪费屡屡超过预算,另一方面却对今后绝对用得上的各项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挥舞“剪刀”,恐怕是本末倒置了。

今年4月初,巴西《圣保罗页报》组织了一次大型民调,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受访者中55%认为,举办世界杯对巴西弊大于利,认为利大于弊的仅36%,而一年前这两项比例分别为44%和48%;受访者中支持巴西举办世界杯的比例仅48%,这是2007年巴西夺得世界杯主办权后,第一次出现支持举办者不过半的局面。

或许,随着世界杯大幕拉开,巴西人会暂时忘记盛筵的苦涩,而沉浸于盛筵本身的美味中。但世界杯赛期不过一个月,待席散客尽,杯盘狼藉,巴西人将不得不正视盛筵不再、苦涩依旧的现实。

事实上2014世界杯仅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巴西政府“打包承办”的第一站,明年还有美洲杯足球赛,后年则是里约奥运,或许,巴西政府还有时间亡羊补牢,在大选后抖擞精神,把后面两场盛筵办好。倘不能如此,巴西这个曾经踌躇满志的新兴大国,可能将被接踵而至的大型赛事拖到筋疲力尽,再衰三竭。

责任编辑:摇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