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8•31、9•16的历史回顾

二一老友网站编辑部文章(2008。9。15)

今年的6月20日,是马来亚抗英民族解放战争爆发60周年。今年8月31日是马来亚联合邦独立51周年。今年9月16日是马来西亚成立45周年。

让我们对上述日子,作个历史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马来亚的殖民统治,固若金汤。敢于向它提出挑战的人,不是被处死,就是被驱逐,或者在强大的压力下,屈服妥协了。这就是历史上历次马来民族抗英斗争的命运。直到20世纪初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来亚现代工人阶级产生,工人阶级的先进份子组织了他们的政党――马来亚共产党,一个“争取马来亚独立,打倒英殖民统治”的遍及全马的有组织的运动开始前赴后继的发展起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马来亚,以5万左右的兵力,用70天的时间,势如破竹,把10万英军追赶到新加坡。1942年2月15日,英军将领白思华举白旗投降。英殖民统治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日本法西斯刺刀面前,彻底破灭。这一历史突变,极大地震荡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民族觉醒。首先是华族先站了出来,接着马来族和印族也逐渐苏醒了。在面临全民危难的时刻,马来亚共产党在日军入侵的第三天,1941年12月10日,立即向全马各民族人民发出“行动起来,武装起来,抗日卫马”的号召。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在全马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人民抗日军从无到有,经过奋不顾身的浴血奋战和艰苦斗争,到抗日战争的后期,这支军队发展到武器齐备的1万多人,民兵也发展到数万人,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建立了广阔的游击区和根据地,解放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乡村地区,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不少中小市镇,形成了对日军控制的大城市的包围局面。

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战斗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迅速进驻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释放政治犯,维持公共秩序,没收敌产救济贫苦群众,保护各阶层群众的正当利益。在这关键时刻,重投英国人怀抱的内奸――马共总书记莱特,提出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解散人民抗日军,断送了胜利的果实。英国人迅速恢复它的殖民统治,并且毫不迟疑地向过去共同抗日的盟友进行残酷镇压。那个时期,虽然超过50万各族人民被组织起来,超过一百万各族群众被动员起来,争取马来亚的自治和独立。但是英殖民当局对人民的强大呼声却置若罔闻,并于1948年6月20日进行全马大逮捕,妄图一举扑灭人民要求独立的烈火。

面对英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马来亚共产党和许多为独立而斗争的政党和人民,被迫转入森林,拿起武器,再一次为了驱逐外来侵略者而进行战斗。抗英民族解放战争从此爆发了。六七千名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抗击着从英联邦调集来最高时曾达40万的英国殖民军警,苦战十年,付出了极其沉重的牺牲,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迫使它提早结束其直接殖民统治,允许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在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中,数以百计的马共优秀干部牺牲了,数以千计的马共党员和独立斗士付出了生命和青春,数以千计的马来族爱国志士被投入牢狱,有些还牺牲在绞刑架上,数以万计的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被驱逐出境,为数近百万的乡村居民,被英殖民当局捣毁家园,赶到460个集中营(所谓的“新村”)以及其他居民集中点。当然,英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从一九四八年六月到一九五四年一月的五年半中,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总共进行了一万九千一百多次各种战斗和其他军事行动,击毙击伤英殖民军警二万六千多名。英殖民当局在我国的最高政治头目之一——马来亚联合邦高级专员葛尼被游击队击毙。一九四八年六月到一九五六年七月的八年里,英殖民当局一再撤换其军政头目:从甄特、葛尼、邓普勒到麦基里佛莱三换高级专员,从布却尔、布里格斯、罗克哈特、邓普勒、奥利佛尔、波恩到鲍尔六易军事司令,从朗沃齐、葛雷、杨格到卡博奈尔三次撤换警察总监。在这些代表英帝国来统治我国和屠杀我国人民的头面人物中,有的因坠机而丧命,有的因中伏而身亡,有的则因失败与羞愧而在卧病中一命呜呼。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英帝国的殖民事业并不美妙,它的处境每况愈下。

为了摆脱困境,英国人急忙扶持本地代理人,以便继续维护它在马来亚的利益。当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得人民支持的、要求国家独立的政党都被英殖民当局封禁。巫统这个以维护苏丹和封建集团利益为号召,高喊“巫来由万岁”口号的种族主义政党却被精心保护和扶持。在英国人的推动下巫统与马华公会结成了华巫联盟(后来印度国大党也加入)。初时,马华公会并不是一个政党,它不过是由英殖民当局授意同它关系密切的一些人筹组成立的一个福利团体。它成立的宗旨是为了对抗马共的影响,协助英殖民当局处理赶搬家、设立集中营(新村)出现的问题。英国人给了马华公会发行福利彩票,所得盈利充作工作经费,帮英国人一个大忙。经过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再到1955年的联合邦议会部分民选的试车,英殖民当局精心安排,慎重挑选,对阿都拉曼作头的巫统,配以马华公会和印度国大党的联盟组合感到满意,最终便在1957年8月31日承认马来亚联合邦独立,表面上将政权移交给巫华印联盟政府,实质上直到1960年代后期,马来亚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都仍受到英国的严密控制。

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以后,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还有:被从马来亚强行分割出去的新加坡,以及与马来亚联合邦隔着南中国海相望的北加里曼丹(砂拉越、沙巴和汶莱)。当时,新加坡和北加里曼丹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风起云涌,强烈冲击着英国在当地的殖民统治。为了能够更长久地维护英国人在当地的利益,英国人便把奴才提升为总管,实行间接统治,即所谓新殖民主义的统治形式。它授意阿都拉曼提出新殖民主义的马来西亚计划,并仓促地将新加坡和北加里曼丹都交由其代理人――阿都拉曼政府管理。这些殖民地,美其名为“通过马来西亚取得独立”,实际上当地人民都感觉到家乡只是变相的殖民地。后来新加坡由于李光耀野心太大,手段太狡猾,和阿都拉曼闹翻,被踢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由李光耀在英殖民主义势力扶持下,脱离马来西亚宣布独立。而汶莱则由于不愿丧失其石油利益,不同意加入马来西亚,甘愿继续作为英国保护国,到1984年1月1日才脱离英国而独立。因此,东马来西亚只包括砂拉越和沙巴。由于“马来西亚”计划实质上是英国人仓促炮制的怪胎,在联盟(也就是今天的国阵)当权者眼中,并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名分,因此半个世纪以来,国家虽叫马来西亚,却只庆祝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日,马来西亚成立日始终没被列为公共假期。砂拉越和沙巴也一直被视为后娘养的,或“小伙伴”,即当地人说的“小殖民地”。

以上所述,是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和马来西亚成立的背景和基本过程。正如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建国过程都受到西方殖民统治者的扭曲,马来西亚的成立也是英帝国主义强权下造成的既成事实。英国人带给马来西亚的影响是深远的。总的来说,英国人走的时候给马来西亚留下了两个巨大的遗产:一、殖民地战争;二、种族政治。

关于殖民地战争。英殖民当局从来就不承认发动镇压殖民地人民的不宣而战的战争是一场战争,它称之为“紧急状态”。在马来亚如此,在北加里曼丹是这样,在非洲和中东也没不同。既然不是一场战争,那么它就不需履行国际法里的战俘条例,在战场上捉到的战俘(即被俘虏的独立战士),都被当成恐怖分子,暴徒,罪犯等,可以用种种法西斯手段,任意屠杀,严刑劣待,上吊处死、长期监禁或驱逐出境等。1955年,在马共的建议下,在吉打州华玲举行了和谈。由于英国人的操纵,和谈破裂了。阿都拉曼私底下留话给马共代表:等他争取到独立以后再谈。马共支持阿都拉曼向英国人争取独立。但是,当阿都拉曼攫夺独立果实,从英国人手里接收马来亚联合邦独立的时候,英国人就要他签署英马联防条约(后来以五国联防协定取代),延续英国人的殖民地战争和所有殖民地政策以及政府里的一切官员职务安排,当然也包括英国人安插在阿都拉曼身边的秘书和巫统里的顾问。阿都拉曼就背弃承诺,同英国人一鼻孔出气,坚持独立战士必须投降受审,不愿同马共再度举行会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抗英殖民统治、争取马来亚独立的抗英民族解放战争,就变成了“马来亚人打马来亚人”的国内战争,实质上是殖民地战争的延续。到1989年,通过泰王国政府、马来西亚政府和马来亚共产党三方签署合艾和平协定,才宣告结束这场为期41年之久的战争,实现和平。同样,在北加里曼丹,从1962年12月8日汶莱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发动武装起义失败,砂拉越、沙巴争取独立的运动遭到英殖民当局全面镇压,许多青年被迫撤退到农村和森林,在北加里曼丹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进行争取北加里曼丹独立、反对马来西亚新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直到1990年通过和谈,签署了《马来西亚政府与北加里曼丹共产党第二分局就结束所有在砂拉越内的武装活动和平协议书》,才实现北加里曼丹的和平。

也就是说,由英殖民当局点燃的马来亚半岛和北加里曼丹的殖民地战争(在殖民地人民方面就是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焰,经由其代理人的继承而延续,后来转变为国内革命战争,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最后结束。在这些战争中,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根本上动摇了英殖民统治的根基,揭穿了新殖民主义的花招,加速了国家独立的进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煞的历史事实。

签署《合艾和平协议》的泰王国政府、马来西亚政府、马来亚共产党三方在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指出:“三方确认,这项光荣的和解将为泰马边区和马来西亚带来繁荣、稳定和安全。”陈平在协议签署的仪式上致词说:“我们认为,通过和谈达成的结束41年武装活动的上述协议是一项光荣的和解。毫无疑问,这种对各方都公平合理的和解是基于互谅互让的精神达成的。”在马来西亚政府与北加里曼丹人民军签署和平协议书的《联合公报》里也说:“双方确认,这项光荣的和解,将会促进马来西亚的繁荣、稳定和安全。因此,双方都应有严格履行协议内容的义务。”可以说,19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哈迪政府能够审时度势,卸下英国人遗留下来的殖民地战争的包袱,得到了国际上和国内各族人民的极大赞赏。当时如果它能继续顺应时代潮流,严格履行协议,专心致志为马来西亚的繁荣,为各族人民的幸福而努力,马来西亚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但是,权力登峰造极的巫统霸权让统治集团狂妄自负、忘乎所以,他们任意践踏自己的承诺和信誉。它违反协议,剥夺马共一方的协议协议签署人,为了国家独立同外来侵略者奋战几十年的马共总书记陈平,返回自己祖国的权利。它违反承诺,剥夺北加共一方的协议签署人,为了北加里曼丹摆脱英殖民统治而奋战几十年的北加人民军总司令洪楚庭的公民权利!

由于当权集团没有严格履行协议的诚意,马来亚共产党和北加共产党都无法在合法的宪制斗争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无论如何,和平协议的签署确实大大有利于我国民主运动和社会改革的发展。统治集团再也不能动辄以“共产党威胁”为借口,随意引用内安法令来镇压人民的斗争。另一方面,和解后,许多老战士努力地为推进民主改革运动而默默地铺石垫路。有些老战士则把过去的斗争经历和历史资料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真相,为今后的民主改革运动,提供参考。

关于种族政治。环顾世界,英国人对它统治过的地区,无不利用民族与宗教的差异,留下难以解决的纠纷:塞普鲁斯的民族对立,也门的分裂,斐济的种族纠纷,南亚次大陆被支解成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还留下一个错综复杂的火药桶――克什米尔,等等。无可否认,经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在它的分而治之政策下,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不但没有得到缩减,反而被人为地扩大。英国人一方面全面镇压主张各民族团结、争取马来亚独立的政党和组织,例如马共和许多左翼政党、人民力量中心和全马联合行动理事会、左翼工团、农民阵线等等;另一方面却精心扶植和大力推动以巫统为霸主、由主要是单一种族政党组成的联合阵线(5•13之前的巫华印联盟,之后的国民阵线)。这些种族主义政党,在各自民族群众面前以民族利益代表自居,大事煽动民族沙文主义,而在联合阵线头头之间却大谈“内部协商”,头头们闭门分赃巨额通过巧取豪夺所搜刮到的国家财富和民脂民膏,以养肥自己。为了取得族群的支持,种族主义政党往往不择手段挑起种族情绪,你挑我这边,我挑你那边,等到火烧大了,再由头头们来协商灭火。如此一来,头头们都是民族“英雄”,各民族的团结和友好却成了牺牲品。这种源自英殖民主义的“分而治之” (及辅以“合而治之”)、族群隔离(加上头头们协商)的合伙式管理的统治方式,造成我国独立了半个世纪,仍然陷于族群关系紧张,民族团结欠缺,国家财富被窃,贪污腐败盛行,人才流失严重,竞争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苦的严重局面。

50年来一党独大,造成国阵的老大――巫统的极端狂妄、自负、腐败与贪婪。50年来在巫统庇佑下分享执政的甜头,也造成许多国阵成员党头头的依赖、软弱和奴性。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巧取豪夺,控制舆论,欺骗世界,也蒙蔽自己。他们对人民的痛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不满充耳不闻,以为他们那一套“分而治之”辅以“合而治之”,“族群隔离”加上“头头协商”的种族主义政治手法,永远都是选举制胜的法宝。怎会料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今年3月8日的大选中,各民族人民把他们对巫统霸主和头头们的巨大不满,通过选票表达出来,并在8月26日的巴东埔补选更进一步发出明确的信息:不要种族主义政治,支持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以“人民主权”取代“马来主权”建国理念的政党。我国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新的曙光。

回顾我国独立、建国的历程,道路曲折,历尽艰辛,经过半个世纪才逐步把英殖民统治的遗毒一一化解。无论如何,历史巨轮总是前进的,不可阻挡的。展望未来,祝愿我们的国家,明天会更好!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