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卿: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星洲日報》2013-11-27 08:39

19世纪的英国首相帕默斯顿(Lord Palmerston)有句名言说:“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国际政治,这句话是外交智慧。

国家领导人,必须在国际社会审时度势,认清大势走向,并作出有利国家的判断和抉择,即使对方曾经是他深恶痛绝的敌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逊在任期间视共产主义为大敌,但一旦中国打开铁幕,他了解这条巨龙已经苏醒後,便毅然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3年展开访华破冰之旅时,对中国领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而来。”

利益当前,尼克逊须和中国化敌为友,但是,尼克逊身後的中美关系,仍然时友时敌,随机应变,真正诠释了帕默斯顿的经典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也成了政坛上唯利是图的政客们的绝佳口头禅,成了政党派系斗争中选边靠、吃回头草或回锅炒蕹菜的最佳借口。

大马政客常说一些没头脑又缺常识的话,惹得民众又气又恼,批评他们没读书。事实上,这些政客在现实生活中,比任何读书人还深刻了解帕默斯顿的智慧,深谙“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奥妙。

马华党选开打,最能体现政坛“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的涵意。

过去曾搭肩勾背、共进退的朋友,为了个人利益,早已划清界线,汉贼不两立。

而过去曾撕破脸皮、互揭疮疤的政敌,也可为了个人利益而眉来眼去,言情暧昧,化敌为友,是迟早的事。

甚么政治理念、个人原则、道德良知,统统在党选潜藏的个人利益下,化为云烟,成为李宗盛写的名曲:《往事不要再提》。

蔡细历与廖中莱两个昔日合力把马华总会长翁诗杰扯下台的伙伴,反目各组阵营,已让马华乱象丛生;在任时飞扬跋扈下台灰头土脸的老翁,突如其来在蔡廖之间插进一脚,为马华党选添乱,也添增戏味。

马华党选,一幕幕“敌友/利益/权力”的剧情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给。

只是,马华口口声要改革、要走出困境、要置於死地而後生……,这一堆旧人和纠葛不清的陈年恩怨,能领导马华走出深谷、让马华重生吗?

(星洲日报/笔下真情•作者:陈宝卿•《星洲日报》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