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了望: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变局 国际了望 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变局

阿拉伯四分五裂的宗教社会潜行着底层民众的巨大愤怒

几百年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犹如活跃的火山群,总是无法平静。这个四分五裂的宗教社会一直以来潜行着社会底层民众无比巨大的愤怒。这个愤怒能量之巨大从人体炸弹、汽车炸弹、路边炸弹等可见一斑。一个民族、一类宗教、一种文化,不可能永远活在耻辱与羞愧之中。

在伊斯兰世界能称得上革命或运动的国家有两个特征和两大主因

最近,这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各处山头的怒火喷发了。西方世界一开始是幸灾乐祸,以为是他们那些“民主”、“自由”、“人权”的药片发生效用。后来,当伊斯兰民众的怒火从突尼斯烧到埃及,蔓延也门、利比亚、巴林等地之后,他们才发觉高兴得太早了。因为纵观几百年来的伊斯兰世界,能称得上革命或运动的,无不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性,二是从根本上反美反西方。因为西方在中东不得人心有两大主因:一是支持独裁政府(亲西方代理人)。二是袒护以色列。

未来整个中东的战略格局必将出现曙光

可以预计,未来一二十年间,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将在澎湃动力的驱动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社会发展生机与战略成长活力,整个中东的战略格局必将出现新的曙光。西方分化、操纵、干涉伊斯兰世界的渠道与代理人将越来越少。美国控制中东,分化阿拉伯世界的图谋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

2010年12月中旬开始,突尼斯发生骚乱,进而引起政权更迭,法国媒体称之为“茉莉花革命”。

突尼斯事件的隐议程

整个突尼斯事件的催化剂,是维基解密的爆料:维基揭秘网站于前一阵曝光了美国外交官有关这个国家政府腐败的电文,形容“本•阿里家族犹如黑手党,控制着整个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在突尼斯,只要是总统家族成员看上的,无论现金、土地、房屋甚至游艇,最终都得落入他们手中。”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美国外交官的电文详情,怎能落到一家民间网站的手中?而且每次爆料虽然让美国政府尴尬,伤害却不大;而对于其它国家就不一样了,爆到哪里,都是致命打击。所谓的泄密和爆料,似乎掩盖着某种隐议程。

“维基革命”成功,全球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必将接踵而来,西方财团就可浑水摸鱼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地中海以南,可间接窥视苏伊士运河。附近诸国盛产石油,多数为伊斯兰教国家,本土离运输生命线红海几步之遥。这颗棋子动得多妙!第一次“维基革命”成功了。与突尼斯政治形势近似的邻近诸国都蠢蠢欲动,示威骚乱此起彼伏……。一经点燃中东这个火药桶,全球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必然加剧,西方财团就可浑水摸鱼了。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是:以铁腕出名的本•阿里政权怎么那么不堪一击,手无寸铁的民众示威就能把手握军政大权的总统一举推翻!如果相信西方媒体所编的那一套,那就太天真了!

外来势力推动和操纵突尼斯事件

突尼斯在北非是一个小国,面积不过16.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000万,除磷酸盐外自然资源贫乏。但突尼斯自1957年从法国独立后,因为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近20年年均增长5%左右,2010年人均收入约3700美元。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多次将突尼斯评为“非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突尼斯社会保障系统也比较完善。“突尼斯模式”成为非洲各国学习研究的对象。这样一个原本平静、富裕的小国,却由一个小商贩的自焚事件,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搞到原本牢牢控制军、警、宪、情的本•阿里总统仓皇出逃。这一切,如果没有外来势力的推动和操纵,真是不可想像。一些国家高官纷纷指责外国势力企图利用网络来搞乱世界。相信西方特别是美国情报系统、非政府组织插手突尼斯内乱的证据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大白于天下。 而在阿拉伯世界,像突尼斯一样的强权国家还有不少,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直到叙利亚、约旦、沙特、伊朗等等。看来,外来势力正在把阿拉伯世界搞乱,进而引发全球动荡,以便转嫁自身的危机,趁乱取利,推倒反对自己或不听话的政权,撤换不得民心的代理人(独裁者)。

引发阿拉伯世界连锁反应的更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及独裁统治,腐败贪婪,贫富两极化日益严重

分析人士同时也指出,经济问题则是突尼斯和埃及总统下台引发阿拉伯世界连锁反应的更主要原因。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率更高,工资不涨但物价却不停上涨等等问题,不仅突尼斯、埃及有,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北非国家,也都有。据了解,突尼斯的青年失业率高达52%。埃及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率数字自2007年起就始终徘徊在10%左右。阿尔及利亚的失业率为10%,16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为22%。巴林和也门也不例外。两国的失业率分别在15%和35%。在也门,3个劳动力中2个找不到工作。此外,这些国家对外长期依附西方强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腐败贪婪,国内贫富两极化日益严重,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问题积弊难解。

在半数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埃及,从2011年1月25日开始,群众举行了支持突尼斯的示威活动,呼吁执政30年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今日的美国政客和西方媒体一口一个穆巴拉克是“独裁者”,是埃及“最后一个法老”。而事实上,按照时髦的说法,穆巴拉克恰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埃及版“改革开放”的先锋,以及美国在中东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最重要盟友。他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修改埃及宪法,规定埃及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实行总统的“差额选举”。

在经济体制方面:在穆巴拉克的前四届任期中,埃及取得了巨大成就。穆巴拉克上台之初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06.2亿埃镑,到2003-2004年度已经增长到了2640.4亿埃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评价穆巴拉克时称,“他成功的领导执行了埃及经济改革计划”。

在国际政治方面:埃及是美国在阿拉伯国家最温和的盟友,自从1980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之后,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穆巴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反对伊拉克,受到欧美和亲西方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欢迎,纷纷向埃及提供贷款和援助,以及免除埃及所欠债务。

政治上、经济上都“改革开放”了,老百姓却不买账,要起来抗争,原因很简单: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大学生严重失业,埃及经济成长的成果被极少数人吞噬,这才是他倒台的根本原因。

实践中,华盛顿和它的同盟奉行的原则是:民主只有在符合策略与经济追求时才是可行的;在敌人的领地,推行民主是必要的;在自家后院,那还是先让民主乖乖听话再说。

西方国家没有料到经济危机的传递效应到达阿拉伯世界,居然产生了如此严重的连锁反应

从更深的层面说,包括埃及在内的众多伊斯兰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追求民族解放,获得独立,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独立都不彻底,很多都成为独立名义下西方的傀儡,当年伊朗的巴列维国王是一个典型。霍梅尼领导的革命,某种程度上是对不彻底的殖民地解放运动再进行一次更加彻底的革命,以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如今,当西方难以安抚它控制下的阿拉伯国家时,这些国家便纷纷走上了伊朗二次革命的道路,以民主的名义,追求真正的独立自主,摆脱傀儡或半傀儡的地位。正是因为这一摆脱西方控制的内在动力,使得美国、以色列和欧洲国家对于阿拉伯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极为矛盾,他们甚至看不清未来的结局。2011年,发达国家都在为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而费尽心机,他们没有料到,经济危机的传递效应到达阿拉伯世界,居然产生了如此严重的连锁反应。这一反应的严重程度,很可能使发达国家对于今年乃至未来的计划、盘算统统落空或作废。如果说半个世纪前风起云涌的前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当前发生的事件,其深刻程度可能不亚于前者。

如今,统治突尼斯23年的独裁者本•阿里在民众的怒吼中仓惶出逃。依靠铁腕统治埃及30年的穆巴拉克,在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中被撵下台,取代他的由美国训练和武装的军政府严厉警告不准再举行示威游行。美国第五舰队驻扎地的巴林,民众遭到血腥镇压。统治利比亚40年的非洲狂人卡扎菲,面对西方势力强行换马的形势下,正在垂死挣扎,国家陷入内战的危险局面。其他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例如也门、阿尔及利亚、吉布提、摩洛哥、阿曼、约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宣泄压抑已久的对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的愤怒,群众运动方兴未艾,前程则难以预料。

取自:2011年3月1日出版的《会讯》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