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哲:税收之痛,美国只敢处罚境外银行?

2014-05-29 07:19:43

5月19日,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瑞信)与美国司法部就助美公民逃税一事达成和解,从而免遭正式起诉。根据和解协议,瑞信承认美国司法部就其帮助美国公民逃税的指控,并为此缴纳高达26亿美元的罚金,金额之高让人乍舌。

对于要维持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来说,税收至关重要。曾有人笑言,税务部门是美国最凶猛的机构: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导火索就是抗税,税务部门居然可以对一群为了抗税而不惜发动战争的国民征税,果然不愧是最凶猛的机构。其实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极端保守派认为,美国宪法没有规定政府有收取个人所得税的权力,逃税是理所应当的。

虽说这只是笑话,但美国税务的严肃性却不容忽视。美国禁酒令时代(1920年-1933年——观察者网注)有一位发迹于芝加哥的黑帮老大,名叫艾尔方斯•卡彭,他的势力横跨政商两界。虽然手上血债累累,但只手遮天的他常常能够预先消灭证据、杀死证人,甚至暗杀调查人员。不但警察对他束手无策,联邦调查局也无可奈何,始终难以将他治罪。最后,美国政府还是用逃税的罪名把他送进了监狱。这个结局无疑具有某种黑色幽默:即便搞定了政商两界,即便让司法机构无可奈何,可得罪了“美国最凶猛的机构”,还是要吃牢饭。

不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逃税对很多富人仍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也自然成为某些境外(对美国而言)金融机构的卖点。

瑞信承认美国司法部就其帮助美国公民逃税的指控,并为此缴纳高达26亿美元的罚金

瑞信承认美国司法部就其帮助美国公民逃税的指控,并为此缴纳高达26亿美元的罚金

境外资产——美国税务之痛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国民和企业资产遍布全球。但无论美国税务部门如何强大,它的手总是难以伸到国外去。毕竟,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很难自愿提供详细的资产清单。

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侯德尔(Eric Holder)披露,瑞士一些银行针对这个漏洞,派出推销人员奔赴各地开展业务。其中一个推销场所就是美国高尔夫巡回赛。参加这一巡回赛的选手,往往也会在国际上参与其他比赛。他们得到的奖金,往往需要送回美国,自然要被收税。瑞士的银行则希望他们把在美国境外的收入交给自己保存,这些银行会为他们开设虚假或保密账户,使得美国税务部门无从查证。这些选手一方面可以在未来境外消费时使用这些款项,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瑞士相关银行给予的银行卡、信用卡在美国境内消费,如此零敲碎打地将境外收入用于境内,并逃脱税务。

瑞士各个银行提供虚假帐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为了避免追查,瑞士银行家们常常积极地销毁各种银行记录。

美国政府一直对此不满,但似乎并没有下大力气去解决。金融危机后,政府财政赤字问题成为了政治焦点,最后左右两派相互妥协,既开源又节流。这时候,通过境外资产逃税的行为自然也就更加碍眼了。

近年来,美国政府开始着手调查瑞士银行与逃税的关系。瑞士信贷银行并不是第一个倒下的。2009年瑞士UBS银行与美国政府和解,缴纳了7.8亿美元罚款,并交出了所有美国人的秘密账户记录。2013年,瑞士当时最古老的银行威格林银行认罪,缴纳了7400万美元罚款,并最终分拆、停业。而瑞士弗雷银行也于2013年10月被指控参与逃税,目前处于停业过程中。据称,目前美国司法部还在调查约12家银行。

长期以来,金融业的违法行为总是难以调查。对本次金融危机负有直接责任的美国金融公司,也只是罚款了事。美国民众将这种现象讥讽为“太大而关不进监狱”(Too big to jail,仿照美国政府援救金融公司的原因“太大而不能使之倒闭”,Too big to fail)。而本次瑞士信贷银行认罪以后,美国司法部长当即宣称“‘太大而关不进监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过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刊载文章称,这一说法恐怕并不真实。首先,近期美国政府指控的两家银行(瑞士信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虽然认罪,但也仅仅付出了罚款而已。其中那些知法犯法的人,没有一个受到指控或被关进监狱。甚至在这样的巨额罚款之后,瑞士信贷银行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都没有要辞职或被免职的迹象。更近一步地,这两家银行都是外国银行。以至于有文章戏谑称:“美国终于准备好对银行提出刑事诉讼了——只要他们是外国银行。”

逃税与避税

从目前来看,依靠瑞士银行来逃税的漏洞,正在被美国政府封堵。然而,美国税务改革恐怕还是“革命尚未成功”。

首先,美国富人的税率本来就过低。长期以来,美国信奉所谓“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conomics)。从税务这个角度讲,就是认为给富人减税,富人就会增加投资,这可以提高就业率和雇员工资。也就是说,给富人减税,就能惠及整个社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顶级富豪们的税率甚至低于一些中产。宣扬遗产税和提高富人税率的美国富豪巴菲特就曾提到,他发现他需要缴纳的联邦税率(17.4%),居然比他员工的税率(36%)低得多。这本身就是非常不正常的。

实际上,富人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雇佣专业律师或税收顾问进行避税。近20多年来,美国上层富豪的收入翻了几倍,而中下层收入一直停步不前,这使得“涓滴效应”在美国引起了诸多争议。美国左翼经济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多次引用经济学数据,抨击“涓滴效应”,将之视为经济学界的神话故事。

美国财政赤字

1992-2012年美国财政赤字一览图

不但美国富人如此,大公司也是一样。名义上美国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5%。但是由于各种补贴、税收减免,2007年实际平均税率为29%。与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平均税率39%(1962年)相比,这已经很低了,但是拥有强大政治游说能力的大公司显然并不满足。大公司本应是一国纳税的主力,但美国的大公司却通过游说,在税收体系中建立了大量的漏洞,也就是美国舆论近年来所讨论的“Tax Loophole”(税收漏洞)。其结果是,根据美国总审计署2008年研究,55%的美国大公司在1998年至2005年间,有一年根本就没有缴税(亦即税率为0)。

200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职位创造法案》,其中有一条允许美国企业在指定时间内将位于外国的资产以15%的超低税率转入美国。在这份法案的讨论和投票过程中,共有93家公司投入了2亿8千万美元进行游说。这项法案的通过,使得这些公司节省了625亿美元的税款。也就是说,平均1美元的投入,免掉了220美元税收。

美国税典(US Tax Code)目前已经接近6万页之巨,包含约340万词。其复杂度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完全了解的。如此复杂的税典,造就了繁荣的报税产业。美国国内目前有约120万有偿报税专家。他们能够在如此繁复的税法之中找到补贴、减税的条款,甚至是各种漏洞,从而为雇主省下巨资。可想而知,越是有钱人,越是大公司,就越能逃脱税务。

这些严重的税收问题,不但让美国左翼猛烈抨击,连一向支持减税的美国右翼经济学者也难以忍受。

芝加哥大学教授、知名保守派经济学家路易吉•钦加莱斯(Luigi Zingales)提出,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不如立法撤销并禁止任何形式的减税、补贴,采用最简单明了的税率,保证绝对的公平。

斯蒂格利茨虽然并没有这么极端,但也提出,涉及大公司和富人的税收政策也应该得到重新审视,消除漏洞。

总而言之,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开源节流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那么,美国的税收制度恐怕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LengZhe/2014_05_29_232248_2.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