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興:對待華教發展‧政治人物多口是心非

《星洲日报》2011-11-20 18:45

292x300.2011.11.20.hx111120b03.jpg方天興:“華小在撥款和資助方面,一些有定期、一些沒有定期、一些靠關係,一些則望穿秋水。”(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20日訊)華總會長丹斯里方天興說,華教發展在我國是充滿挑戰和變數的,儘管政治人物經常強調“政府公平對待華教”,但往往口是心非,導致華教發展在我國,部份地位受承認、部份不受承認。

他今日在教總60週年會慶午宴上說,華小在撥款和資助方面,一些有定期、一些沒有定期、一些靠關係,一些則望穿秋水。

“我們希望政治人物不要再講一套做一套,也不要再利用教育(包括華教在內)來搞宣傳,把教育課題情緒化、對立化、兩極化和政治化!”

不苟同凱里公投論

他說,華社對巫青團長凱里建議通過公投,讓各族人民決定是否要研討和推行新的社會契約,以“落實單一源流學校制度從而促進國民團結”的想法和建議完全無法苟同。

“我國社會契約是獨立前由三大民族領袖達致共識,並締結而成的立國之本,全面保障各民族享有的權益,包括接受母語教育等地位,具體反映在國家憲法之上,不應受到任何別有居心者的質疑和挑戰。”

他說,自獨立以來,我國在各領域多元共存的特色已被證明為有效的立國和建國之本,也備受國際社會的推崇和學習。

“我認為,今天政治人物首先應認可這多元共存的國情,如果要深入檢討,也應是如何進一步推廣和強化這個多元性,讓它繼續通過存異求同、百花齊放和各自精彩,來加強國民團結才是上策。”

政治人物須肯定各族教育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或政治人物更應該要以身作則,肯定各民族教育、包括華教在內的長遠發展,主動和誠意給予各方面的協助。

“尤其是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我認為朝野政治人物,如果要爭取華社‘關鍵性支持’,都應該要善待華教,才是上上之策!”

捍衛族群教育•教總功不可沒

方天興說,從獨立前到獨立後的今天,我國的華教運動最主要還是靠華社整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更有人因此調侃為“每年支付第二所得稅”等意識形態來支撐整個華文教育的發展。

“華社經常通過教育團體、民間機構、華團、華商和中文媒體等,在不同角落,幾乎從未間斷地發動一波又一波、此起彼落的聲援和籌款運動等,不斷為華教保溫,可說是用心良苦。”

他說,一甲子的教總,一世人的奉獻,幾輩人的努力,整個族群的大業,為的是母語教育傳承的偉業,教總在這方面功不可沒。

“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因為教總,我國的華教運動極大可能不會有今天的如此規劃和‘小開放面貌’。”

他說,回首過去,教總象徵了我國有組織性捍衛華教運動的長征,先賢從風雨飄搖飄到今天領導,前仆後繼的崇高與毫不妥協的堅持。

“在展望未來,我們更不敢掉以輕心,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毅力和凝聚力,在仍然未見一片晴朗的天空裡繼續努力和奮鬥。”

得獎者感言:只要努力可得獎

――鄧萬秋代表沈慕羽教師獎得獎人發表感言

“有道是:‘千難萬難,不如做教師難。千苦萬苦,不如做好教師苦。’吃百家飯,受百家氣。但是,做教師難,做華小教師更難,因為華小教師不僅教育學生,還要傳承中華文化。

早期,教總在林連玉及沈慕羽的領導下,已樹立了良好典範,以往的光環是否有褪色,在教總走過60年後須做出檢討。

我也要衷心感謝教總頒發這份意義非凡的獎給我們,為我們臉上貼金,頭上戴上光環,使我們有機會閃亮登上這舞台。

這除了對我們數十年來的表現給予肯定,也告訴後進,只要付出努力,大家往後同樣可以得獎。”

出席者名單: 綠野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李金友 綠野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李金友夫人,潘斯里陳美雲 冼都華小董事長王鴻財 華總永久名譽會長丹斯里吳德芳 尊師重道運動工委會主席陳清順 教總60週年會慶午宴籌委會主席李金樺 中國駐馬大使館代辦兼政務參贊陳德海 駐馬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羅由中 董總主席葉新田 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 隆雪華堂會長陳友信 留台聯總總會長姚迪剛 富貴集團創辦人兼董事經理拿督鄺漢光 馬來西亞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拿督丁重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