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新闻网:期待回教黨的蛻變

2011-09-30

80年代冒出的回教刑法爭議如今又浮現了,看起來真的很奇怪。有人指回教黨不過是回應外人的挑戰,這雖然沒錯,但卻讓回教黨再次掉入陷阱。這是個被政治化的政治課題,因此會永遠存在。要回教黨放棄回教法,就像要社會主義黨摒棄社會主義,或要保守黨拋棄保守主義。

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既然回教黨是個回教政黨,該黨如何能調整對回教的理解,以符合時代的需要?這讓我們想到英國的工黨,如何在保守黨的撒切爾夫人連續執政五屆,加上梅傑一屆後重新上台。

90年代,工黨似乎成了只適合擺在博物館的化石。後來工黨成功轉型,它確實深刻的反省,並大量接納社會現實,以及讓老一輩領袖退休。布萊爾把工黨包裝為「新工黨」。他們發現英國經歷巨大的社會改變,因此必須滿足新群體的需求。

他們拒絕了老工黨那改變必須由勞工階層推動的說法,把自己包裝為中產階級與專業人士的中間偏左選擇。他們拋棄了老工黨國有化重要生產工具的理論,停止主張對富人徵收「妒嫉稅」,對資本也更容忍。布萊爾的改革顯然不受基層黨員歡迎,他們指責布萊爾出賣理想,並在工黨的基本原則上讓步。但若非如此,工黨很難再次執政。

這促使我們提出關鍵的問題:一個政黨要妥協,並向中間靠攏到什麼程度,才能中選?回到大馬,我們可以說,回教黨與行動黨的互動,顯然是容易預測的,並且已經制度化。針對回教國、回教法,回教黨一定會說「是」;問到華教、華小,行動黨也一定會說「是」。

正因為兩者在關係到本身固有支持群體的課題上都不會讓步,我們可以說,民聯只是個工具性的平台。那如果民聯上台執政怎麼辦?繼續維護特定群體的學校與法律,他們要如何建立馬來西亞國族?要如何拆毀不同社群眾的族群-語言-宗教隔閡?

每個民聯成員黨都要曉得,死硬派支持者的歡呼不過是種皮影戲,對教育民眾建樹不大。不僅如此,他們那可人人預測的反應,更容易被人用來搧風點火,引發內鬥。真要建立他們掛在嘴邊的多元社會,每個成員黨都要曉得,結盟要成功,各自就必須做調整甚至犧牲。

回教黨也要記得,意識形態論調再尖銳,也未必能抬高選舉表現,參看歷史就知道。80年代初,回教黨公開支持伊朗革命,也指責敵對黨支持者是異教徒。黨員成為軍警目標,黨領袖依布拉欣利比亞在默瑪裡事件中犧牲,更讓不少黨領袖相信路線是正義的。哪裡知道,他們在國會卻只贏得一席,幾乎被夷為平地,也讓他們在未來五年喪失了發言的平台。

希望全體政治人物與政黨都能多為國家利益思考,別整天想著他們的固有支持群眾。我們看到了許多的貪腐醜聞、指責、威脅、英雄主義等,這對解決收入不平均,外資流失,競爭力萎縮等問題完全沒用。熱衷於有關道德政治、宏願與回教刑法的辯論,並無法解決問題。這只會增加我國政治笑話的戲劇性。政治人物是時候長大了。

作者Dr Farish A. Noor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 《The Malaysian Insider》評論 2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