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欧五方面成果 新时期中国外交又一杰作

发布时间: 2014-03-31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3月31日讯 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接近尾声,将以在欧盟委员会总部发表的对欧政策演讲压轴,总体已是成功在握。这是一次展现中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特点的访问,也是一次调控中国对外战略布局、影响国际局势发展趋向的旅行,堪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杰作。

这次访问行程丰富、手法新颖、内容充实,五方面成果尤为突出:一是扩大了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和欧盟组织的互利合作,全面提升了中欧关系水平,促进了亚欧文明对话。二是提出“四个并重”的核安全观,引导了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打破了西方主导的格局。三是在中美元首海牙会晤中主动设置议题,把正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方向,以十点共识维护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四是进一步阐明中国在乌克兰、朝鲜半岛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发挥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大国作用。五是展示了大国领袖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开放、务实、亲民风范,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习近平到访的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四国以及欧盟委员会总部是欧洲大陆的支点和中枢,各有特点和侧重地推动着战后欧洲和平与整合的进程。访问确认了在中国新时期对外战略图谱中,欧洲作为世界重要一极的存在,以携手欧洲的明确姿态强化了中国对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张,推进了“全球再平衡”。

尽管启程前夕俄与美欧关系再现冷战疑云,访问坚定突出中欧关系的对话合作主题,努力捍卫国际形势的对话合作主流,展现了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沉着、政策稳健和大国自信。通过访问,中国主动聚合欧亚地缘政治裂痕,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关系中的权重和影响,迈出了成为真正意义全球性力量的又一重要步伐。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没有回避责任、闲置影响、浪费机会。习近平在会晤联合国秘书长、美欧首脑及俄罗斯外长时悉心规劝各方从“避免再走极端”做起,制止“危机的外溢效应”,兼顾平衡,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尽快找到解决思路和方案。这就亮明了中国不赞成制裁俄罗斯的态度,同时再次释放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秉持客观公正、拒绝选边站队,不会被任何力量私取私用的信号。这样的理性中间立场正是各方在反思中给局势降温所急需的,赢得了当事各方的理解和尊重。世界期待“国际协调机制”倡议的具体化,确认了乌克兰危机解决进程中属于中国的一席之地。

习近平访欧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乌克兰达成总额180亿美元援乌方案,此前美国放弃将IMF改革方案与援乌计划捆绑。中方随即表明了参与IMF援乌计划的意向。

中国不希望、世界不需要美俄冷战,有关方面要适可而止,乌克兰应主动作为。乌虽已失克里米亚,但仍面临外交“去杠杆化”的抉择,适度中立不可推脱,某种形式的国际协议极为必要。

习近平此次出访欧洲,每到一国都在当地主流媒体撰文一篇,用对历史的回顾、现实的把握和未来的憧憬扣响欧洲大门,以外交形式的创新提升了访问效果、扩大了访问影响。他在《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的《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一文中引用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语,指出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样,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在变化的世界上追求更为稳健的成长和更加有利的地位,所享天时、地利多于人和。习近平此行在欧洲施行的惠诚外交、展开的人文攻势、掀起的合作旋风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中国政府多交、广交、深交朋友的意愿,就像那句在法国赢得满堂彩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文明、可亲的狮子”一样,向欧洲、向世界还原了中国在新时期的本来、应有面目。

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女士在随访期间开展的夫人外交同样精彩。访问期间,彭丽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称号。这一任命连同201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称号一道,赋予中国的夫人外交以前所未有的风帆。今后,中国的国家元首夫人应可以进行单独出访,积极引领全球慈善、教育、文化事业,用来自中国的真情温暖亚非拉发展中世界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开展魅力外交,为国家的政治外交提供有力配合和补充。

习近平在欧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超高规格礼遇,欧洲各国看重中国机遇、看好中国前景的心情溢于言表。尽管双方之间还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欧洲对华傲慢与偏见的消蚀也需要时间,但当中国的真诚与欧洲的热情交汇,一个新的世界已是清晰可见。

作者: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