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访欧四大演讲突显“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网 2014-04-01

习主席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

作者:陈向阳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应邀于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核安全峰会、造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欧盟总部,他亲率中国外交“梦之队”,主动宣介“中国梦”,从容传播开明进步、开拓进取的中国外交新理念,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与国家形象,以下四大演讲尤为精彩纷呈、不同凡响。

一、海牙核峰会演讲展示中国“核安全观”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于3月24-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首次与会的习主席应东道主之邀首先发表主旨讲话,审时度势、高屋建瓴、辩证统筹,强调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提出了兼顾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四个并重”:

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必须牢牢坚持“安全第一”原则,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

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尊重各国保护核安全敏感信息的权利,坚持公平原则,本着务实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先是国家课题,首要责任应由各国政府承担。核安全也是全球性课题,因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一国核材料丢失,全世界都将面临威胁。实现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国携手努力。

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核安全涉及不同层面,既包括实施科学有效管理,发展先进安全核能技术,也包括妥善应对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治标还要治本”,只有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和谐友善的国家关系,开展和睦开放的文明交流,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问题,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发展。

习主席还富于哲理而又生动形象地指出,“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我们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他郑重承诺中国将在维护全球核安全上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包括: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导的核安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核安全指明了方向,他的讲话在相当程度上对峰会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演讲诠释与人为善“中国梦”

3月27日,习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国际舆论持续热烈反响,尤其是他对“中国梦”的新解读,和对拿破仑“中国睡狮论”作出的历史性回应,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习主席明确指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进一步对“中国梦”作出了三点新的诠释。

首先,“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针对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习主席强调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针对法国历史巨人拿破仑在200多年前提出的“中国睡狮论”,习主席以“中国醒狮论”进行了恰倒好处的回应:“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主席的这一回应生动形象、精准深刻,立即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赞许。

习主席的“中国醒狮论”发聋振聩,内涵有四:

其一,中国已从昔日的“睡狮”变成了今日的“醒狮”,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国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不可欺、不可侮。

其二,中国乃“和平之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其三,中国乃“可亲之狮”,对外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对周边国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管控分歧,解决争议。

其四,中国乃“文明之狮”,崛起的中国绝非暴发户,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今天的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关键改革者,是言行一致、修己安人的负责任大国。

其次,“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亦即集体与个人的高度统一。习主席强调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习主席强调中国梦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一方面,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主席这一精彩绝伦的演讲,不仅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与互信,而且树立了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崭新形象。

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倡导包容互鉴“新文明观”

2014年3月27日,习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他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强调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作为来自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的领袖,习主席强调将致力于古老中华文明的继往开来与发扬光大,他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他还结合“中国梦”深情展望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明天: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主席的此一演讲不仅强调构建平等包容的世界文明新秩序,而且充分展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明自信”。

四、德国基金会演讲高扬和平发展“时代主旋律”

3月28日,习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直面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误读”,深入解读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主动增信释疑、答疑解惑。

习主席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他强调“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高13亿多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

习主席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国强贡献大”,习主席承诺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主席还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举例,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否认二战侵略历史与顽固右倾化的日本当局无疑是最佳反面典型,习主席演讲指“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就造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人间惨剧。”他还提到了中国人民爱戴的德国友人拉贝,指“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习主席演讲有的放矢、绵里藏针、一针见血,对坚持错误历史认识的日本当局进行了极为高明而有力的间接敲打。

习主席最后指“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表示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中国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习主席访欧四大演讲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堪称思想之旅、智慧之旅、文化之旅,实乃精神食粮、思想盛宴、智者风范。展望未来,国际形势将因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新变化而更趋复杂,中国外交将致力于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趋利避害,敏锐捕捉新机遇,不断扩大国际战略话语权与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