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马)向毛主席致敬!他们将来能改变印度吗?

作者: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20-12-31 08:09: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以下文章来源于后沙,作者后沙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7周年纪念日。

  印共(马克思主义)“本地治里”(Puducherry)分部在推特上发布了油画《秋收起义》,并配文:“今天纪念伟大舵手毛泽东的诞辰127周年。他与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斗争,帮助击败了全世界的法西斯主义,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象征。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与工人阶级一起,共同反抗帝国主义者的遗产。向他致以红色敬礼。”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发了这条推特。

  另外,印共(马)还发布一张毛主席肖像画,并配上他的名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本地治里”(Puducherry)在印度南部孟加拉湾滨海地区,曾是法国殖民区,行政区域关系比较特殊。著名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原型就是以这里为背景,部分镜头也在此取景。

印共(马)在刚刚结束的喀拉拉邦地方选举上获得大胜,941个地方机构选举中赢得了541个,在邦议会选举中,自2001年以前也是连续获胜。

印共(马)全国党员人数已超过一百多万,在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拉贾斯坦邦和喜马偕尔邦等多个大邦有较强影响力。在这次印度农民抗议运动中,他们也是主要推动力之一。

  他们的力量已经发展到了印度政府最敏感地区–克什米尔,去年8月9日,印共(马)领袖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 Yechury)同志,刚抵达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机场就被安全部队扣押,再一证明莫迪政府所说的克什米尔“民主化”是句鬼话。

印共(马)通过公开纪念毛主席诞辰,强调了自己的路线-建立一个左翼民主阵线,结束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和地主剥削的统治。可见斗争之艰难,印度独立70多年,三座大山还没推翻。

“左翼民主阵线”,意味印共(马)将与印共进行政治合作,整合左翼力量,挑战人民党和国大党,如果这个初步目标实现,印度政治将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印度左翼

由于印度政治复杂(混乱)性,不少网友并不一定能将印共、印共(马)、印共(马列)、印共(毛)、毛主义中心分清。

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4年,人数一直无法确认,这不是因为统计有多么困难,而是印共主要领导人罗易向共产国际极度夸大了党员人数。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经费,为了调查此事,1927年罗易被调往中国(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1929年被开除。

组织不力的印共在1929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镇压,直到二战时期,英国与苏联成为盟国,才恢复了合法地位,一直到六十年代初,印共在组织上都是统一的,但派系非常多。

1964年,由于路线分歧,印共走向分裂,1964年11月,一部分印共党员在加尔各答宣布成立了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印共分庭抗礼。

印共和印共(马)在关于改变印度的手段上并没有多少分歧,它们都是主张“议会斗争”,通过选举赢得议席,进而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虽然在一些邦内,两党都有一些收获,但新德里一直是由国大党或人民党控制。

印共(马)从印共分裂出来一年后,自己又面临分裂,中层干部查鲁.马宗达认为只有通过搜集武器、建立军队、走武装斗争路线才能夺取政权,这是印度革命者现阶段唯一的任务。

但印共(马)认为建立工农组织,发起经济斗争才是党赢得群众支持的最有力手段。

由于马宗达得到了一些派系的支持,因此在1965年印共(马)与马宗达进行了协商,以避免组织进一步分裂。

马宗达提出了维持团结的四个条件:

一、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世界和印度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思想是印度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同意印度每一个角落都存在革命火种的判断;

三、同意夺取地方政权是印度革命前进的道路;

四、同意进行武装斗争是推动印度革命的唯一方式。

  双方卡在了第四点,僵持不下,虽然暂时避免了分裂,但马宗达已经准备带领自己的队伍进行武装起义,不管印共(马)中央是否同意。

1967年3月2日,西孟加拉邦议会选举后,印共(马)与印共等党派组成了联合阵线政府对抗国大党,但却违背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承诺,在地主集团面前步步退让,这是导致马宗达一派决定起义的导火索。

  3月18日,在大吉岭县西里古里地区的纳萨尔巴里,马宗达他们用最简陋的武器将农民武装起来,人数发展到了2万多人。

4月,农民夺取了地主的庄园、茶园、烧毁了地主的地契、勾销全部农民债务、并设立人民法庭判处一些罪大恶极的地主死刑。5月,纳萨尔巴里等地成为根据地,不准印度政府人员进行。

5月23日,印度警察进村抓人,一名警察被打死,其它落荒而逃。

5月25,军警再次进村,开枪打死了9人(1名老人、2名儿童、6名妇女),然后向县政府邀功,激起了更大范围的冲突。

6月12日,印度内政部长恰范宣布农民组织为恐怖分子,印度议会批准了大规模镇压行动。

7月12日,大批军警围攻该地区,起义军遭到屠杀。纳萨尔巴里起义失败,但“纳萨尔派”成了武装斗争的代名词。

印共(马)为了切割,开除了与起义有关的党员,11月,这些党员在加尔各答开会,准备成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革命党”,这就是印共(马列)的起源。

农民起义失败后,还乡地主极为嚣张,私设公堂报复农民,列维迪村一名地主公开枪杀了两名没有参加起义的农民。印共请律师将地主告上法庭,要受害人相信法律。

1968年9月,列维迪村杀人案宣判:地主无罪。

满怀期望的农民认为印共在欺骗他们,此案成了一道分水岭,农民们更加认同了武装斗争方式。

1970年,印共(马列)正式成立,宣布从毛泽东思想里汲取了三大法宝:

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二、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马宗达在党纲中说:大资产阶段、地主阶级将维持着印度半封建殖民体制,印度成了美国和苏联的工具,财富通过军火交易等手段流向了国外,人民一无所有,印度未来的解放道路,只能是人民战争,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党纲共40条,就不细说了,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

到了1972年,印共(马列)也开始分裂,马宗达觉得自己是不是没学到位?他又去读《毛泽东选集》,重新思考整个印度的革命形势,应当说他这时领会到了一些毛泽东思想的精华。

然而,在1972年7月16日,因为叛徒告密,马宗达秘密住所被包围。马宗达生前多次被捕,1963年他还因为中印边境战争,在领土问题上支持中国而被捕。但这次被捕后,才短短十几天,7月28日,未加审判,他就在狱中被印度军警杀死。

马宗达死后,印共(马列)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一万多人被杀,被捕人数达32000人,城乡根据地基本被摧毁,组织也陷入了四分五裂。

各地武装斗争小组各自为战,他们当时面对的是150万正规军、80万中央准军事部队、120万警察、还有情报机构。

在最艰难时期,比哈尔邦于1979年建立了“毛主义中心”坚持武装斗争,1983年与印共(马列)一部分合并为“印共(马列)党统一组织”。

安得拉邦的森林地区则建立了“人民战争”组织,时间是1980年4月22日(列宁诞辰)。

虽然印度大规模武装起义没有了,但这些以游击战为主的武装组织,不断拓展了活动范围。

“人民战争”组织也称毛派武装或纳萨尔派,在丹达卡兰亚森林非常活跃,进可攻,退可守。它们在政治上脱离了印共(马列),重点是要变成一支军队。

印度军警对他们的镇压是最残酷的,为了避免被国际媒体注意,印度军警脱掉军服,和地主打手组成“狩猎队”,所到之处都是一路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成了一种“奖赏”。特种兵、情报局还组成了“灰狗队”、“蝎子队”、“眼镜蛇队”,都是极为残暴,又不受法律制裁。

经历了印度军警残酷镇压后,2004年,“人民战争”组织与“印共(马列)党统一”组织合并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也就是“印共(毛)”。

现在安得拉邦等邦的森林地区除了军队外,还有了人民政府,有农业部、司法部、工商部、经济部、卫生部、教育部。

  他们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四面八方的穷苦农民和“贱民”纷纷投奔“印共(毛)”,毛主义者成了印度种姓制度的恶梦。

印共(马)与印共(毛)都认同毛泽东主席是印度人民的革命领袖,最根本差别就是在于是否接受“武装斗争”路线?至于印共,已成为议会里的反对派角色,来回横跳。

虽然印共(马)相对温和,但议会斗争路线,所谓民主代议制在印度只是个画饼。种姓制、妇女的悲惨地位、地主的压迫、腐败的官僚、依附于英美的资产阶级,怎么可能在议会和政府里得到改变?

革命成功才能谈得上社会建设,1949年中国就已经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而印度到现在也看不到多少革命成功的希望,这70多年怎么追回来?

马宗达当年说要把大吉岭地区变成印度的“延安”,太过乐观,“井冈山”在哪里都不知道,还“延安”。

印共(毛)虽然地盘很大,但缺少大量现代化武器。

更重要的是,印度缺少一位真正的革命领袖。

不过,印度左翼不要气馁,应当将议会斗争路线和武装斗争并举,通过武装割据,先解放一部分印度人民,还是可能实现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