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日思考国家未来

 

在马来西亚日思考国家未来

国庆日落幕不久后,我们迎来了马来西亚日,一个同样深具意义的日子。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与沙巴、砂拉越、新加坡(两年后退出)组成马来西亚。这两个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但却是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相对于8月31日的国庆,916马来西亚日长期备受冷落。多年以来,联邦政府皆以马来半岛(西马)为中心,相对忽略东马,以致沙巴与砂拉越发展滞后。不久前,发生沙巴女生薇薇奥娜“为了考试而爬树获取网络信号”事件,显示沙巴网络通讯设施的不足,同时在某程度上亦折射出东马被边缘化,以致基设落后的残酷现实。

然而,随着局势改变,西马的政治版图重新洗牌,东马的地位越显重要。事实上,在今年的政权变天中,砂拉越政党联盟(GPS)就扮演了造王者的角色,造就国盟上台执政。

2009年,时任首相纳吉宣布把9月16日列为全国公假,彰显了这一天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日受到官方认可,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各方应了解马来西亚日的意义,共同塑造一个多元和谐的国家。

无论是政府、政党与国人都应该学会从马来西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践多元中庸,而不是受囿于狭隘视野。尤其是西马的政治人物,更该如此。

西马政治受种族与宗教因素影响甚深,政客为捞取政治资本,不惜操弄种族与宗教议题,相较而言,东马的政治氛围则较宽容多元。若西马政党与政治人物能摆脱本位主义,以宏观态度参与国家建设,相信可推进马来西亚的和谐与繁荣。

马来西亚已深陷种族主义泥淖多年,政客乐此不疲玩弄旧伎俩,虽然仍有捧场者,惟年轻一代已厌倦这种把戏,而明眼人也清楚,这绝不是马来西亚的璀璨未来。年轻一辈向往的是具有包容精神与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

如今沙巴州选遇上马来西亚日,在政治的喧嚣中,更应该静心思考马来西亚的本质与未来走向。需知,马来西亚日,不是日历上的一天普通公假;这一天提醒所有人,我们必须携手耕耘和谐关系,在多元的土壤上栽种中庸的种子,结出繁华的果实。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