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生谈统考/冯振豪

 

《南洋网》2020年7月27日

 

常言道:守得云开见月明,惟独中统考从1975年至今将近50年,独中生与华社除了看不见“明月”,不论是国阵的最后一里路或是希盟的最后阶段,反让承认统考貌似前路迷茫。

按照以往的脉络,承认统考为的是捍卫母语教育,以及正名华社在国家的地位。然而由于时间流逝,使承认统考的意义也变得不一样,身为90后暨21世纪的独中毕业生,笔者想通过本文表达一些看法。

 

第一,为么么要承认统考?就个人而言,要求政府肯定统考并不是试图打破社会均势,夺走其他族群的权益,而是要独中生得到国家肯定,认同华社教育体系属于多元大马的一部分。况且独中教育常以世界公认自诩,也没必要颠倒时下的社会氛围。因此,承认统考的核心是象征意义,并非跟实际利益相扣的诉求。

第二,由谁来争取统考地位?目前为止,无论华小的爪夷文还是独中统考,都由政党和华团主导路向。问题在于这种局面很容易“擦边球”,打不中议题核心,接着就是显示斗争的不专业,更让有心人将统考议题妖魔化。基于此,教育课题应予教育专业把关,由政党的文教单位、负责教育课题的华社机构,以及独中毕业生领导的团体带领,与教育部和其他意见团体协商,把教育回归教育,淡化族群、文化、宗教的对立,也可反击右翼党派的恶言重伤。

华教斗争纳入多元论述

 

第三,如何争取统考地位?对此 华社应把眼光放大,不应仅是统考文凭而已,而是凸显华社对教育机会的坚持,否则,如政府承认统考之后,当独中再提出其他诉求时,右翼党派便将之解读为予取予求的狼子野心。

华社须吸取爪夷文风波的教训,把华教斗争纳入多元论述,联系各个群体,降低连横的门槛,型塑“马来西亚人的声音”,而不是特定群体的针锋相对,这有助于促进社群间的良性互动。

另外,加入独中毕业生的声音也能为争取统考乃至华教起加持作用,让直接的人力,目标更为准确,更有延展性,也促使华教斗争能够世代交替。

 

至此,以上3个论点纯属笔者的看法,无论是独中、华中、华小乃至华社的各种诉求,都有必要反思一贯的争取方式是否符合时代需求。

(作者为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