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 中印危险平衡:莫迪的出场与藏南的平静

撰写:来源:多维新闻      2020-07-03 19:51:01

2020年7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视察此前中印冲突的拉达克地区,在此之前中印已达成分批次脱离接触的共识。(Reuters)
此轮中印冲突双方在一个月内举行三次会谈,向外展露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意志。图为6月24日的中印第二轮会谈。(中国外交部官网截图)
中印第一轮会谈后,双方都在不断向边境增兵,图为2020年6月17日,一支印度军队车队行驶在斯利那加-拉达克公路上。(Reuters)
因为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多地蔓延着一股“抵制中国制造”的情绪。图为一名工会部长呼吁禁止餐馆出售中国食品。(AP)
印度官方民间表现出一致反华姿态,官方封禁中国手机应用软件,民间抵制中国货。(AP)

从中印双方对6月30日第三次军长级会谈的回应中,外界已经得出了中印已达成观察期共识的结论。经历1个多月的对峙冲突和三轮谈判,中印将分批次组织一线部队“脱离接触”。但也没人敢就此底定,谈判桌上的共识能被双方同时遵守并彻底结束这轮对峙。

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包括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在内印度政府和军方姿态强硬,中印双方也缺乏较强信任,外界预测的在冬季以前真正实现脱离接触,其实存在一定的变数。届时双方再发生6月15日晚那样的严重流血冲突事件,既有的谈判机制是否还能奏效,将打上大大的问号。

就在中印6月份的三次会谈间隙,双方仍在不停制造重兵压境的场面。印军甚至拿出苏-30、幻影-2000战机以及T-90坦克等其“看家”武器,做出了应变的最坏打算,而中国解放军也被曝在中印边境集结。除了军事领域,印度官方民间表现出出奇一致的反华姿态,封杀中国手机APP、抵制中国货,凡此种种。最新消息还显示,双方第三轮谈判结果“墨迹未干”,7月3日莫迪便与军方高层突然现身中印边境前沿的拉达克(Ladakh)地区视察,与印方陆军、空军及边界警察部队进行交流,“打气”意味相当明显。

不过,即使如此中印双方还是在三轮谈判后至少表明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除了多维新闻此前所刊文章中所称是因为中印双方均没有做开战的准备,其意图仅限于在一系列改变现状的动作之上达成新的平衡外,更重要的是北京一直掌握着一张牌,令印度不得不加提防,即重返藏南,彻底改变南亚态势。

藏南曾是中国西藏管辖下的领土,但曾被英国印度殖民政府以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划走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虽然中国历代政府一直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划定,但因近代以来中国国内战乱不断,独立后的印度逐步控制藏南地区。至今,该区已成为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1962年的中印边境之战中方曾一度占领该地,最终在中共高层的战略考量下主动撤出。不过,如今局势已不同。

毛泽东时代,中国是在和谈建议被拒后为了遏制印度的武装挑衅而以战争求和平,中方的目标不是藏南,而是给印度以警示。如今,如果中国无法在谈判桌上获得边境平衡,那么藏南则会是一个军事战略杠杆。更直接地说,中国收回东段领土不是局部的领土纷争止息,而是南亚新地缘格局的形成。

印度的“咽喉之地”西里古里走廊连接印度本土与其东北部,有声音认为中国可通过对该点的利用重洗南亚地缘格局。(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印方曾透露中国解放军已经不动声色的在中印锡金段的洞朗地区修建了公路。(视觉中国)
2017年中印曾爆发洞朗对峙事件,当时印度将驻扎在其极为敏感的西里古里走廊的军队开赴中印边境锡金段备战。(印度电视台视频截图)
1962年中印战争之前,中国曾多次建议和谈被拒,期间打通藏南但主动撤回。图为当年的中印战争时印度运送军火的车队行进在边境地区的山路上。(VCG)

从南亚地理形势来看,藏南以西是近年从印度倒向中国的不丹以及被印吞并的锡金,在此以南是被称为印度“鸡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这里是连接着印度本土以及其东北部要塞,对印度而言,其重要性和敏感性不言而喻。如果今天中印在西线克什米尔地区交火,且不论力量对比如何,只要中国拿下更为关键的藏南,那么在印度辐射能力弱的东北部,各种寻求独立的政治势力以及邻国孟加拉国将趁乱而演变出新的格局,西里古里走廊一旦被斩断,则出现印度与东北部地区的分离。届时中国在东线就不再跟印度接壤了,只剩下西部靠克什米尔一带。但这一带地缘是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夹击印度之势。由此,中国就会对印度给予沉重打击。

当然,这只是一种单纯性的战略方面的选择,而边境争端的解决从来都不只是军事层面的考虑。早在两千多年前,被奉为中国兵家经典的《孙子兵法》中就有中国古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58年前就是在“不得已”的境况下才有了1962中印边境战争。但是今天,显然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中国断不会采取下策,让中印关系再度陷入几十年的冷冻期。

其实可以看到,中国在此次中印冲突中表现得极为克制。在6月15日晚的流血冲突事件之后,印度国内爆发强烈的反华情绪,反华游行,抵制中国商品,甚至是印度官方参与到抵制行动,印度总理莫迪甚至向国民宣称“印度士兵的血不会白流”。而中方在那晚的冲突后至今都未公布伤亡人数。有声音认为,中方有意为局势降温,避免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对冲。虽然中印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机制来处理冲突事件,但是当前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中印都有改变现状的想法也展现出了这样的举动。那么,如果要避免采取下策,两国只能发挥更大的智慧求得新的平衡。